一个几乎以一己之力将电影抬近艺术殿堂的男人- 格里菲斯

1 格里菲斯之前的电影

电影的历史几乎和它的史前一样长《大英百科全书.电影史部分》,电影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其产生发展与现代科技息息相关。视觉滞留.摄影术.放映术等科学技术.物理学原理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可能。在伊士曼发明胶片后,爱迪生及助手迪克森发明“活动电影放映机”


一个几乎以一己之力将电影抬近艺术殿堂的男人- 格里菲斯

活动电影放映机


作为专利狂魔的爱迪生于1891年为其申请专利,并较大程度的抑制了电影的早期发展。得一提的是电影便由爱迪生命名。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现代意义的电影并于12月28日在巴黎开设电影院,1985年12月28日也被视为电影诞生日。


一个几乎以一己之力将电影抬近艺术殿堂的男人- 格里菲斯

老年的卢米埃尔兄弟


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相比于爱迪生已经有了较大进步,但大部分依旧仅履行记录的职能。影片的内容与题材也大多局限于新闻与记录,卢米埃尔兄弟被视为新闻记录片之父(电影之父究竟是谁一直颇受争议,本文意见认为是格里菲斯,而非卢米埃尔兄弟)


一个几乎以一己之力将电影抬近艺术殿堂的男人- 格里菲斯

年轻时卢米埃尔兄弟

卢米埃尔兄弟虽然发明了电影但是却一直以科学家发明家自居,而非艺术家,并直言电影只是个没有未来的新奇玩意,多么错误的认知呀!


法国魔术师梅里爱对电影的发展也有着较大的贡献,梅里爱将电影当做表演魔术的新工具与媒介,一共编导写场景设计一条龙包办了500多部短片的创作,即是人们日后所说的“银幕戏剧”。


在这一系列短片中梅里爱初步发明并运用淡出.叠化.双重曝光甚至特效等现代电影技巧。


一个几乎以一己之力将电影抬近艺术殿堂的男人- 格里菲斯

梅里爱及其影片《月亮旅游记》


电影的发明兴起了五分钱戏院(指入场费仅为五分钱的简陋影院)的狂潮,到1907年全美已有3000家五分钱戏院。


但五分钱戏院的受众大多为不会说英语的移民和没文化的劳工及失业者,五分钱戏院的场地与设备也大多简陋粗糙。直到1913年,美国电影院都依法不能设置在教堂200英尺范围内。


在“五分钱戏院”时代,电影更像是文学作品的10分钟插图纲要,与低俗文化紧紧捆绑在一起。中产阶级与上流社会对电影始终充满着鄙夷的态度。

虽然在法国也曾掀起艺术电影运动,但是艺术电影运动并没有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进行探索发展,而是将电影作为传统美学的附庸与工具。


真正将电影带进艺术殿堂的历史重任落在了本文的主角D.W.格里菲斯身上。


2 背景经历


一个几乎以一己之力将电影抬近艺术殿堂的男人- 格里菲斯

格里菲斯


格里菲斯(1875-1948)生于肯塔基州的弗洛伊德斯福克乡下的破落家庭,其父亲是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军队的上校,从小父亲的言传身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种族观念,在其日后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便充分体现着这一影响。


格里菲斯热爱维多利亚风格的诗篇,自幼便熟读勃朗宁.金斯利.尼丁生.胡德等人的作品,使格里菲斯一直保持着诗人般的浪漫情怀,也因此有人批评其日后的作品花哨,假文艺,矫揉造作。


格里菲斯一开始梦想着成为一名剧作家或者诗人,最后却阴差阳错进去电影行业,并极大的推动了电影的发展。


3 早期探索


格里菲斯1897年取艺名劳伦斯进入剧场从事表演和写作工作,但都不大成功。为了贴补家用,1907年格里菲斯在闲暇时在纽约的爱迪生片场演戏贴补家用。与其他同侪一样,此时的他还对电影保持着戏剧人对电影的鄙夷。


不久格里菲斯以演员的身份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为了多赚几个钱,他卖了一些故事给比沃格拉夫公司。公司也顺便任他当导演,并许诺若导演不成,编剧与演员的工作仍不会少。


在一次餐会上,一位叫比利.比泽的摄影师给格里菲斯上了一堂简单的导演入门课。日后比泽成为格里菲斯的左膀右臂,二人开启了长达15年的合作。格里菲斯与比泽也是影史上第一对著名搭档(导演与摄影师)。


格里菲斯第一部执导影片是《多莉历险记》

一个几乎以一己之力将电影抬近艺术殿堂的男人- 格里菲斯

多莉历险记海报


此片与1908年7月14日公映,标志着格里菲斯导演生涯正式拉开序幕。1908年~1912年为格里菲斯早期创作阶段,在此期间格里菲斯以平均每周两部的拍片速度为比沃格拉夫拍摄了将近450部十分钟以内的短片。


大量的拍片经历让格里菲斯有充分的实验研究机会,短片拍摄锻炼了他在短篇幅内进行叙事的能力,这些都为他为他日后对电影进行一场世人瞩目的革命进行了准备与铺垫。 在这些短片中,格里菲斯与同行有着显著的差异,当时的短片(单本)总镜通常为11~46个,而格里菲斯的影片竟多达60~100个。


格里菲斯意识到:电影的一个场景不仅涉及到表演者与物体在空间中的安排,也涉及到各个镜头在时间上的安排。

同行只是在不同场景之间进行交叉剪辑,格里菲斯却开始在场面之间进行大量的切换,直接把戏剧空间解构,然后重新组合加以适应观众的思维与情感的参与。

传统的导演将场景.段落.镜头视为一回事,仅为了推动叙事的发展。而格里菲斯的影片中,场面或段落分别由若干镜头组成,场景或段落不仅起着剧情的连接作用,而且是作为一种视觉观念在起作用。


另外不同的一方面是其他导演仅注重情节的发展,注重外部动作的形式表现。而格里菲斯十分注重动作的情感因素,强调影片情感价值的表现。

如在《慈母心》中,丽莲·吉许扮演一名少妇,她的孩子因丈夫的疏于照顾而去世,她独自在花园精神错乱地走动。突然她捡起一只枯枝,向四周疯狂挥打。这个爆发性的动作,透露出她被压抑的情感,死亡促使她摧毁四周青绿的生命。


格里菲斯还制造和堆积张力的拍摄方法,也懂得了用特写来增强情感。加上平行剪辑.绝佳的外景和景观以及实物来象征及定义角色种种方法......


这些都表明格里菲斯的叙事技巧已经远远的超出同代人,也是其影片被称为艺术作品的关键。


1911年在第三次与比沃格拉夫签约时,格里菲斯主动把合同的名字由笔名劳伦斯改回本名,在前两次合同格里菲斯坚持用笔名劳伦斯,这一改变说明格里菲斯对电影的观念已经发生改变,承认电影是一门艺术,并愿意将自己的名字和这个行业联系在一起。


4与比沃格拉夫公司分道扬镳,另起炉灶


1908年,比沃格拉夫公司与爱迪生公司、维太格拉夫公司、塞里格公司、以及其他五个公司共同组成“电影专利公司”。

他们向每个放他们电影的戏院每周征收两美分(这是电影租金除外的)。他们也寻求阻止戏院放映他们以外公司出品电影的方法。“电影专利公司”与乔治·伊士曼签约独家使用其胶片,据此他们想赶走所有不与他们结盟的公司。

1910年,上万个五分钱戏院有一半被电影专利公司控制。每年光特许费就有125万美元。剩下的独立制片厂商,包括卡尔·拉姆勒(后建立环球影业),威廉·福斯纷纷跑到美国西部洛杉矶这个小村庄以躲避电影专利公司。

而这场斗争的结果导致了好莱坞的诞生,最终使“好莱坞”几乎成了美国电影的同义词。

一个几乎以一己之力将电影抬近艺术殿堂的男人- 格里菲斯

好莱坞


反讽的是,伟大的电影革新者格里菲斯发现他竟然在为一个为了维持现状不惜倒行逆施的公司工作。比沃格拉夫甚至隐藏演员的名字企图阻止明星的崛起,害怕他们索要高价,这将使控制权由商业的一端转向创意的一端。


1913年,格里菲斯曾在纽约受到意大利巨片的影响,并拍摄了长4本的《贝斯利亚女王》。为此,公司已浪费为由撤销了他的导演资格,格里菲斯便毅然离开了比沃格拉夫公司,带着他的班底以独立制片人/导演的身份一齐投入独立制片厂共通公司的怀抱。而此后比格沃拉夫则每况日下,在1915年宣布破产,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5影史上的两座丰碑


《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个几乎以一己之力将电影抬近艺术殿堂的男人- 格里菲斯

一个国家的诞生海报

格里菲斯与共通公司的第一份合同便是拍摄长片《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个国家的诞生》长十二本,耗资十一万。格里菲斯将他在拍摄短片时所获得的经验汇聚起来,充分的发挥了电影的分镜头与剪辑的独特表现力,并运用不同的景别,多变的角度,机位和移动摄影等方法,采用“化”“圈入圈出”“淡入淡出”“闪回”等现代电影成熟技巧,最后以1500个镜头精心构制而成。 拿今天的眼光来看,如果拷贝像样再配上好的音乐,《一个国家的诞生》仍算佳片。其战争场面的广度和完美简直像是内战的新闻片,以及稳妥的救援高潮全都拍的无懈可击。对1915年的观众而言这三个小时的内战史诗杰作简直让他们大开眼界。


《一个国家的诞生》中平行剪辑(人们当时所熟知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与交叉剪辑的成熟运用,是格里菲斯创造并发扬光大的古典剪辑的典型代表。 《一个国家的诞生》最为人们所诟病的便是种族主义倾向,电影由赞扬种族主义的小说《三K党人》改编而成。影片虚构了一些观众难以接受的情节,如黑人向白人施暴、3K党人以暴制暴的胜利等。


这部影片暴露了自幼生长在美国南方的格里菲斯所具有的思想情感的局限和种族主义的社会偏见,因此上映之时得到很多北方城市的抵制。

霍华德·劳逊在谈到该片时说“从未有一部影片会在技巧的革命性和内容的反动性之间存在着这样触目的矛盾”。

但格里菲斯的限制也部分来自原著,书中把非裔美国人视为应压制及消灭的。


一个几乎以一己之力将电影抬近艺术殿堂的男人- 格里菲斯

一个国家的诞生剧照


不管《一个国家的诞生》存在怎样的争议,它投资11万美元,赚近1400万美元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商业与艺术上都证明了电影的无限可能,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称:如果很好的回顾一下历史“1915年2月8日《一个国家的诞生》首次在美国上映的日子乃是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同时也是至少在以后几年间好莱坞艺术称霸世界的发端”。此后,电影专利公司时代面临结束,片厂制度与明星制度即将迎来繁荣。


《党同伐异》


一个几乎以一己之力将电影抬近艺术殿堂的男人- 格里菲斯

党同伐异海报


《一个国家的诞生》的成功使格里菲斯一夜间声名鹊起,大家都捧着钱来找格里菲斯,于是1916年格里菲斯拍出规模更为宏大的《党同伐异》。

《党同伐异》由四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组成。1、“母与法”:以斯泰罗夫罢工惨案为基础,表现了资本家的伪善和失业工人的遭遇。2、“基督受难”:描写基督被钉上十字架。3、“圣巴特罗谬节大屠杀”:描写1572年皇太后碦德林和天主教徒阴谋屠杀胡格诺教徒的事件。4、“巴比伦的陷落”:描写公元前大祭司如何勾结波斯王居鲁士攻打巴比伦王贝尔莎萨的大阴谋。

四个故事共同突出一个主题:从古至今,各名族之所以出现流血、杀戮和战争,都是由于仇恨和偏见。


格里菲斯将四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但却都含有人类自相残杀的故事情节交织在一起,并以视觉具象的形式,将著名诗人惠特曼的“摇篮不定的摇摆,把历史和将来连城一线”的诗句,抽象地表现为由丽莲·吉许扮演的母亲摇摇篮的镜头,不时地插入在影片的段落当中,作为时代传递周而复始的隐喻。


一个几乎以一己之力将电影抬近艺术殿堂的男人- 格里菲斯

吉许摇摇篮形象


在《党同伐异》中,格里菲斯将平行剪辑与交叉暗剪辑进一步发展完善,用他自己的话所言:“故事宛如从山顶向下看,起初四段水流各自慢慢静静的流。但之后它们渐渐靠拢,越开越近,到结尾最后一场戏,它们汇流成情感表达的洪流。” 《党同伐异》将剪辑推到主体性蒙太奇的高潮,并引起苏联导演的学习探讨,并最终以爱森斯坦为主导,构建起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蒙太奇体系。


《党同伐异》 无论是电影叙事观念技巧还是所表达的主题与情感内涵都远远超越了此前影史上任何一部影片,然而影片在当时却在商业上一败涂地。


首先就是影片的时长,即使在电影发展一百多年的今天,190分钟的时长对21世纪大多数人仍是个挑战,更遑论对于1916年几乎没什么长片观影经验的黙片观众而言。

其次是超越时代的理念与创造,今天我们为《党同伐异》的探索创新大为喝彩,但是当时的观众却没有任何这些概念与经历,当然看的一头雾水。

最后不合时宜的是《党同伐异》的上映时机。格里菲斯拍此片时是1915年,美国当时充满反战气息。(参与一战)但当电影在1916年未公映时,国内的风向标却转向拥战,大多数美国人也都在摩拳擦掌准备给德国人一点颜色瞧瞧。但格里菲斯却在这时不合时宜的提出爱与容忍,以及战争之无谓的观念。票房的扑街也就可以预见了。


6 晚期没落


史诗般的《党同伐异》既成为格里菲斯艺术创作的高峰,同时也成为他的艺术创造的转折点。


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巨片,票房却遭遇滑铁卢。格里菲斯以他一贯高傲的伟大姿态担负了《党同伐异》的债务,包括胶片费用和全国公映的费用。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之后几乎是在以毕生的精力偿还这笔债务。


讽刺的是,当这些债务压得格里菲斯喘不过气,《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却说明小公司小利润想法过时了!大资本与大财阀才是未来。更讽刺的是,像格里菲斯如此自学发展出来的个人很难在财团系统中做事了。当独立制片厂都热火朝天的搬到西部洛杉矶的好莱坞,离群索居的格里菲斯仍一人坚持不融入时代的洪流。 1919年格里菲斯与查理·卓别林、玛丽·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等人一起创立联美公司,影片《残花》便由联美公司负责出品。


《残花》(又名残花泪)被普遍认为格里菲斯最后的杰作,此片完全在片场内拍摄,并深深的影响着一代欧美的电影人。《残花》之后格里菲斯只拍了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赖婚》。


需要说明的是格里菲斯并非被有声片打败,他的首部有声片《林肯传》深受评论界好评便佐证着这一点。

一个几乎以一己之力将电影抬近艺术殿堂的男人- 格里菲斯


《林肯传》为他倒数第二部影片,其后又拍了一部失败的作品,此后便借酒消愁,1948年7月24日,格里菲斯在好莱坞Tempie医院因脑出血含恨而亡,在他一手建立的电影圈中他却成了边缘人。


7 影响与成就


近景、特写大全景、外景和景观及实物来象征及定义角色、平行交叉剪辑及后面发展成为成熟的古典剪辑、悬念保持、“圈入圈出”“淡出淡入”“闪回”等诸多手法技巧很难说都是格里菲斯首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电影语言在格里菲斯手里得到相当系统化的使用。


格里菲斯对电影语言与边界的探索与拓展,使他成为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个知识分子与诗人。

路易斯·贾内梯在《认识电影》中说:事实上,格里菲斯对电影艺术基本语言的贡献超过电影史上任何人。


将电影作为一个工业看待,电影之父究竟是爱迪生、卢米埃尔兄弟还是另有他人有待商榷,但是若从艺术的范畴谈论,格里菲斯是电影之父的不二人选。 格里菲斯不仅将电影抬进艺术的殿堂,早期电影工业诸多重要演员及导演如卓别林、丽莲·吉许、玛丽·碧克馥等从影前期都在格里菲斯门下学习成长。

卓别林赞许格里菲斯:“他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

吉许说:“对我们而言,他就是电影业,电影业是在他的脑中孕育而成的”


参考资料

1《闪回·电影简史》

2 《外国电影史》

3 《认识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