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漫录:不二价(作者 真水无香)

世相漫录:不二价(作者 真水无香)

孩子争气考上了外地的名校读初中,由于年龄小,我的父母舍不得让其住校,为了照顾她,也都跟着去了外地。

外地的居所离菜场很远,加之父母年迈,去买一次菜不容易,所以我会经常从邳州弄点好猪肉、鸡、鱼带过去。

刘四便是母亲向我介绍的一个只卖好猪肉的个体户。刘四,顾名思义,就是他在家里排行老四。相交半年,我并不知道刘四的大名,每每周六去他的铺子里买肉,也从未听人家叫过他的本名,都是“刘四”、“刘四”的叫着。刘四并不介意,因为来找他买肉的要么是他的老街坊邻居,要么是他的亲朋好友推荐过来的。

刘四对人家称呼他什么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买他猪肉的人决不可以对他定的价钱讨价还价。说实话,刘四的猪肉要比别家卖得都贵,但其凭借着良好的口感,前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

我对此体会最深的要属今年的1月23日星期四农历大年二十九。早在头天晚上,我就发微信给刘四,请他给自己留三斤作饺子馅的猪前腿肉、三斤小排骨、三条里脊肉。没有想到刘四竟然一口回绝了我,他说过年期间肉都不给留,要想吃肉就得明天一早来排队。花钱买肉还得受这窝囊气,我真想放弃。后转念一想,全家人都还等着我买肉回家过年呢,这气还真是不能赌。

当日,我起了个大早,五点一刻就来到了刘四的肉铺前。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在我之前还有六位买肉的顾客。刘四家住运河街道向阳村,是村里的二十七家老户之一,从他爷爷开始算已有三代人从事杀猪、卖肉的行当。刘四得他老辈人的真传,对于辨别猪的好坏确实有一套。每次进到猪肉,他总是割下一块自己烧熟了尝尝,没有问题再对外出售。刘四做生意厚道,不用顾客张嘴,他也会用把肉上的神经、血管、淋巴剔除干净。也许是肉好的原因,他总是在每天半上午就把肉卖完。下午,他则出去钓鱼,自己吃不完就喂在水桶里等到第二天卖。刘四的生活真可谓是过得有滋有味。

那天,我等了整整两个小时才拿到刘四用机器为我碾好的肉馅子。用刘四的话来说就是想吃点好肉可真不容易!等待的过程是极其无聊的,我除了看看手机上的新闻,就是听刘四村上的比他辈长的人因为等得辛苦而骂他玩。长辈们骂归骂,可没有一个人离开。刘四只当没听见一样,仍就按着他的工作节奏割肉、称秤、算钱……

曾认真地观察过刘四,我发现他跟我多年前认识的一位修理自行车的彭师傅有许多共同之处。钳工出身的彭师傅原是邳州轮船公司上的修理工,跟着船队服务了将近三十年。退休后,忙活惯了的他根本闲不住,摆了地摊修起了自行车。与彭师傅相识是缘于自己的一辆“二六”旧自行车,不知什么原因在骑行中一下子断了好几根车条,恰好不远处就是彭师傅的修车摊。他当时只有“二八”自行车的车条,我正打算推着车子去别处修理。彭师傅叫住我,同时拿出数根“二八”车条,只见一把钳子在他手里上下翻飞了一阵子之后,“二八”车条变成了“二六”车条,装上去正好。出于感激,我并没有跟彭师傅讲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彭师傅因为修车而接触的多了之后,才知道在他那里修车也不兴还价的。

今天想来,我对刘四跟彭师傅的不二价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出售的不光是商品,更重要的是手艺。他们有手艺的传承、技术的自信!我知道手艺的传承、技术的自信是“无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