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漫錄:不二價(作者 真水無香)

世相漫錄:不二價(作者 真水無香)

孩子爭氣考上了外地的名校讀初中,由於年齡小,我的父母捨不得讓其住校,為了照顧她,也都跟著去了外地。

外地的居所離菜場很遠,加之父母年邁,去買一次菜不容易,所以我會經常從邳州弄點好豬肉、雞、魚帶過去。

劉四便是母親向我介紹的一個只賣好豬肉的個體戶。劉四,顧名思義,就是他在家裡排行老四。相交半年,我並不知道劉四的大名,每每週六去他的鋪子裡買肉,也從未聽人家叫過他的本名,都是“劉四”、“劉四”的叫著。劉四並不介意,因為來找他買肉的要麼是他的老街坊鄰居,要麼是他的親朋好友推薦過來的。

劉四對人家稱呼他什麼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買他豬肉的人決不可以對他定的價錢討價還價。說實話,劉四的豬肉要比別家賣得都貴,但其憑藉著良好的口感,前來購買的人絡繹不絕。

我對此體會最深的要屬今年的1月23日星期四農曆大年二十九。早在頭天晚上,我就發微信給劉四,請他給自己留三斤作餃子餡的豬前腿肉、三斤小排骨、三條裡脊肉。沒有想到劉四竟然一口回絕了我,他說過年期間肉都不給留,要想吃肉就得明天一早來排隊。花錢買肉還得受這窩囊氣,我真想放棄。後轉念一想,全家人都還等著我買肉回家過年呢,這氣還真是不能賭。

當日,我起了個大早,五點一刻就來到了劉四的肉鋪前。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在我之前還有六位買肉的顧客。劉四家住運河街道向陽村,是村裡的二十七家老戶之一,從他爺爺開始算已有三代人從事殺豬、賣肉的行當。劉四得他老輩人的真傳,對於辨別豬的好壞確實有一套。每次進到豬肉,他總是割下一塊自己燒熟了嚐嚐,沒有問題再對外出售。劉四做生意厚道,不用顧客張嘴,他也會用把肉上的神經、血管、淋巴剔除乾淨。也許是肉好的原因,他總是在每天半上午就把肉賣完。下午,他則出去釣魚,自己吃不完就喂在水桶裡等到第二天賣。劉四的生活真可謂是過得有滋有味。

那天,我等了整整兩個小時才拿到劉四用機器為我碾好的肉餡子。用劉四的話來說就是想吃點好肉可真不容易!等待的過程是極其無聊的,我除了看看手機上的新聞,就是聽劉四村上的比他輩長的人因為等得辛苦而罵他玩。長輩們罵歸罵,可沒有一個人離開。劉四隻當沒聽見一樣,仍就按著他的工作節奏割肉、稱秤、算錢……

曾認真地觀察過劉四,我發現他跟我多年前認識的一位修理自行車的彭師傅有許多共同之處。鉗工出身的彭師傅原是邳州輪船公司上的修理工,跟著船隊服務了將近三十年。退休後,忙活慣了的他根本閒不住,擺了地攤修起了自行車。與彭師傅相識是緣於自己的一輛“二六”舊自行車,不知什麼原因在騎行中一下子斷了好幾根車條,恰好不遠處就是彭師傅的修車攤。他當時只有“二八”自行車的車條,我正打算推著車子去別處修理。彭師傅叫住我,同時拿出數根“二八”車條,只見一把鉗子在他手裡上下翻飛了一陣子之後,“二八”車條變成了“二六”車條,裝上去正好。出於感激,我並沒有跟彭師傅講價。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與彭師傅因為修車而接觸的多了之後,才知道在他那裡修車也不興還價的。

今天想來,我對劉四跟彭師傅的不二價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們出售的不光是商品,更重要的是手藝。他們有手藝的傳承、技術的自信!我知道手藝的傳承、技術的自信是“無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