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高效輸入並輸出,記得給你看過的書“拍拍照”

想要高效輸入並輸出,記得給你看過的書“拍拍照”

那天去孃家看書櫃裡有沒有我還沒看完的書,想帶回來看完,發現都看完了,但要講看完的那些書裡都講了什麼,發現自己講不出什麼。

“這本好像是講歐美的音樂方面的,講一個音像店老闆自述式的故事……”

“這本應該跟法國有關,但具體內容有點忘了。”

“我知道這本是想思維方式鍛鍊的,當時記得印象很深,但現在記不起來了。”

這就是看完就當看過的結果吧。

我以前看書就是看完就合起來放進書櫃裡,拿起新的沒看過的書繼續讀,看著書櫃裡看完的書越來越多很有成就感。那些書每個都是當時有很多想法和讀後感,但沒想過過一段時間後我會完全忘記,看過和沒看過差別不是很大。這幾年因為想寫點兒自己的想法,所以每次看完書都會寫讀書筆記和書評,這樣我想起這本書的時候直接看自己當時寫的書評就一目瞭然了,這是我最開始寫書評的原因。但最近對看完書之後的功課有了新的認識,覺得可學習的地方還是太多了。

前段時間買了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純好奇自己的讀書方法是否還算有效,這本書的作者叫奧野宣之,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在利用新聞出版經驗進行網絡與雜誌專欄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NHK 和TBS 電視臺的節目中播出後引發了熱烈反響。

這本書主要講的內容是如何讓一本書的效率最高,從讀書到後期用到書中的內容,都分了不同步驟講了詳細的做法。可能有人一看到這點就頭疼,覺得讀書本來就是讓自己放鬆的方式,幹嘛要那麼多事。從這一點就可以分出你適合哪一種方式。

一般我們看書的目的有兩種,一種是純消遣,就看著舒服就行了,也沒有要從中獲得多大的知識點。另一種是工具類書籍,就是書有某個主題,我們可以從中獲得某種知識點或思路,或許未來對我們有用。從這兩種不同的讀書目的,我們做讀書筆記的方法也會不同。

想要高效輸入並輸出,記得給你看過的書“拍拍照”

值得注意的是,寫讀書筆記可以鍛鍊對文章結構的組織能力、提高思想輸出的質量,寫作技巧會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寫讀書筆記是件一舉多得的事情,也是《如果有效閱讀一本書》帶來的最大收穫。

其實書裡面還對製作購書清單,做記號方式,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技巧和實用文具等方面也做了詳細的介紹,但覺得自己不存在找不到想看的書的情況,所以這方面我沒有詳細做比較,後面的技巧和實用文具那塊有些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所以也不做詳細的介紹。對於記號方式,我比起照搬書裡的方法,我更熱衷於每個人創造自己喜歡,適合自己的做記號方式。我覺得這本書讓我最收益的還是做讀書比較的重要性和一些注意事項。

我在瞭解讀書筆記的重要性的同時,突然想到“是不是也可以做一個看電影觀後感筆記,畢竟自己有編劇夢,可以把好的臺詞,場景,創意,故事靈感記下來。”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管是讀書也好,看電影也好,哪怕看個綜藝節目,日常跟別人聊天想起來的點子,都可以分門別類地記錄下來。

我們在平時看一些覺得寫得特別好的文章的時候不難發現信息量多,知識點豐富的文章會更加吸引人,那些作者從引發一個觀點,再結合不同的故事或舉例的方式,讓觀點更加透徹,更有說服力,這就需要平時的積累和沉澱。

如果平時把看過的書,電影都好好做筆記,想寫某個主題的文章的時候可以根據關鍵詞找到適合的內容,豐富文章,加強觀點。

我之前全手寫記錄過一本書,真的特別費時間,我就想到我可以選擇性的把自己喜歡的頁面拍下來,在電腦把這本書有關的所有照片歸檔,設立關鍵詞,可以讓那些懶得寫讀書筆記的人有另一個記錄的方式,而且電腦裡的文件更容易查找。

如果有一天突然想起之前看過的一本書,或覺得以前看過的某個領域的書現在自己很需要,這時候可以使用讀書筆記。在閱讀讀書筆記,也就是那些摘抄和評論時,有時甚至可以達到重讀一遍原書的效果。

想要簡單迴歸時---重讀讀書筆記想回憶起更多時---參考書中的重點段落想從頭開始看起時---重讀原書

在當下的快餐式時代,讀書已經是很多人不再去做的事情,讀書了能認真記錄的人更少,如果你本來就沒多少時間讀書,那就更加珍惜難得的看書時間,更要留下讀書筆記,把讀書效率達到最高,最高效的利用你看過的書,這也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很重要的觀點。

想要高效輸入並輸出,記得給你看過的書“拍拍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