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丨艾利斯·馬沙利斯 沒有告別演出

文 吉普賽 編輯 楊靜茹 [email protected]

當紐約青年交響樂團通過互聯網演奏馬勒第一交響曲,當意大利鋼琴家費代里科·科裡在社交媒體上演奏亨德爾的《讓我痛哭吧》,人們幾乎要確信,在新冠病毒席捲全球的脆弱時刻,音樂是唯一能跨越疆域與偏見的救贖。

“偉大的音樂家在舞臺上給予彼此尊重和信任,而這能夠改變你的世界觀,全面充實你的生命,從個人的創造力、人際關係到成就事業的方式,甚至能夠協助你理解身為世界公民的現代意義。”美國著名作曲家、小號演奏家溫頓·馬沙利斯說。他曾獲九座格萊美獎,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爵士音樂人。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有一個人始終無法被忽視,那就是他的父親艾利斯·馬沙利斯。

艾利斯·馬沙利斯1940年代末就活躍於美國樂壇,2011年他獲頒爵士音樂的最高榮譽——NEA爵士大師獎。2015年接受採訪時,他曾談到與兒子的音樂交流:“溫頓曾形容我的音樂是跨界音樂,跨過了新奧爾良傳統與所謂的現代藝術。而我自己,則認為重點在於我想寫什麼樣的曲子,以及我想演奏什麼樣的作品。”

2020年4月1日晚上10:52,美國媒體發佈了85歲的艾利斯·馬沙利斯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消息。

艾利斯·馬沙利斯一生紮根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南部的海港城市新奧爾良。這座城市被譽為爵士樂之都,從巴迪·伯登1895年在這裡組建第一支爵士樂隊開始,這種自由、熱烈的音樂形式就統治了這裡的海岸線、咖啡館和酒吧。艾利斯·馬沙利斯出道時,沒有走奧爾良大樂團爵士的老路,反而玩起了當時最時髦的Bop(通常譯作“咆勃”或“波普”)。Bop需要樂手高度的樂器控制能力和樂團交流能力,是現代爵士樂的基礎。因此,艾利斯·馬沙利斯作為承上啟下的代表人物,幾乎稱得上是一個鮮活的爵士樂博物館。

在超過六十年的音樂生涯中,他錄製的個人專輯不過二十多張,但參與過的錄音和培育過的學生卻不計其數。他在新奧爾良不同的學校教授音樂,卻並不強迫他們將音樂奉為唯一神明——“我讓他們自己決定未來的路。”他講過在奧爾良藝術中心面對高中年紀的孩子時的故事。“我的教育方針著重在幫助孩子們決定自己未來要和音樂走多遠。等到他們進入大學便能更清楚自己的方向,到底可以用音樂謀生,還是偶爾以之為娛樂。”

艾利斯·馬沙利斯的四個兒子最後都走上了音樂道路,但每個人最擅長的領域卻頗有不同。溫頓擅長小號,布蘭福特熱衷薩克斯,德菲亞尤是長號演奏家,傑森則是一名鼓手。如此齊全的配置使很多人好奇:艾利斯·馬沙利斯為什麼不建立一個家族樂團呢?他對此的回應是:“每個人做好自己正在做的事,其實就夠了。”對於後輩的成就,他也不邀功。他說他的責任在於擴大孩子的音樂格局。

2016年,他最著名的兒子溫頓·馬沙利斯出版了一本名為《這就是爵士樂》的書。在前言中,兒子闡述了寫作的緣由:“我希望能夠揭開這層迷霧,不光讓你瞭解如何聆聽爵士樂,也讓你理解音樂背後的弦外之音如何改變你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