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暖心小伙”事件背后的城市真相

近日“鞍山暖心小伙事件”刷屏网络,鞍山小伙苏万朋的善举像是这个冬日里的一股暖流,流向每个国人的心,引来无数人点赞。据报导,这位大妈的儿子在毕业后去了南方工作,因为种种原因,妈妈没能跟儿子一起生活;而鞍山小伙也曾独自在外工作,后因想念家人,回到家乡生活。我想,正是这份分离之苦让苏万朋感同身受,在冬日里给国人上演了一出暖心戏。

年轻人为了更好的发展,离开父母去更繁华的大城市工作,已经是当下中国社会的常态;放在近年来东北人口流出的大背景下,更是见怪不怪。而隐藏在这背后,是诸如鞍山等资源型城市的一段兴衰史。

“鞍山暖心小伙”事件背后的城市真相

鞍山小伙为庆生大妈买单

资源型城市是指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并且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其资源开发具有密切的关系。而根据资源开采与城市形成的先后顺序,资源型城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先矿后城式”,城市的诞生完全是因为资源的开发需要,如大庆、攀枝花、克拉玛依等。所以,如果大庆油田、攀枝花铁矿和克拉玛依油田没有被发现,这几座城市或许不会出现在今天中国的版图上。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式”,即城市本身已经存在,而资源的开发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鞍山、大同等。作为资源型城市,最普遍的特点就是资源行业兴,则城市兴;衰,则城市衰。

“鞍山暖心小伙”事件背后的城市真相

中国资源型城市矿产分布图

中国资源型的城市的形成起步于晚清时期,这是因为此时全球正经历工业大革命,蒸汽机出现并被应用于采矿行业,极大地提高了采矿效率。而新中国成立后,现代意义上的资源型城市才形成。在效仿苏联实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和遭国际贸易封锁的双重背景下,新中国在神州大地上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资源勘探与开发。王进喜发现大庆油田的事迹至今脍炙人口,随后在国家的引导下,大批与石油开采炼制相关行业的人员来到大庆,伴之而来还有各类生产和消费行业,基础设施也开始建成,一座新城便在东北平原上拔地而起。其他资源型城市的诞生和建设,大都遵循类似的轨迹。

“鞍山暖心小伙”事件背后的城市真相

大庆油田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春天”。中国相继建成了的克拉玛依、大庆、盘锦等石油基地,大同、平顶山、淮南等煤炭基地和鞍山、攀枝花、马鞍山等钢铁基地都源源不断地为共和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血液,搭建筋骨。同时,这些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人口的涌入也加快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此外,因为城市多建立在原本偏远的地区,这也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以鞍山市为例,她的城市名片——鞍钢,作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曾是中国最大的成品钢来源地。鞍钢的发展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无限生机,人口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使之成为东北重要的工业城市。在经济成就方面,1999年,全国矿业城市(镇)的GDP总量之后占全国的37.3%,而人均GDP更是全国人均GDP的1.5倍。可谓风光无限。

“鞍山暖心小伙”事件背后的城市真相

小编参观鞍钢集团博物馆所摄

然而,资源型城市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资源的枯竭和产业的单一化,使得城市的发展难以转型。而改革开放的到来,又加剧同类资源产业的竞争。国家相继出台的关于环境治理和供给侧改革等政策也挤缩了这些资源行业的生存空间。以鞍钢为例,从2012到2016的五年间,出现了连续亏损的局面。同时,资源型城市作为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更多是服务于国家资源开发和生产力布局,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往往忽略了如环境、人口负担等问题。作为一座城市兴衰阴晴表的房地产,同样能说明一些问题。前段时间刷屏的鹤岗市和玉门市白菜房价的新闻,除了让中国人“蠢蠢欲动”外,更是引起人们的担忧。作为曾经重要的煤矿产地鹤岗和石油产地玉门,怎么就成为成为“鬼城”了呢。

“鞍山暖心小伙”事件背后的城市真相

鹤岗白菜价房子

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前有德国的鲁尔工业地区和法国的洛林工业地区,后有美国的五大湖工业区,都在寻求转型之策。在中国,为了推动资源型城市克服困难、转型升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2007年,中国正式提出资源型城市这个概念,并为界定的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提供财政转移。而后2013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首次明确界定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并将其划分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再生型四种类型,确立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政策框架。我们相信,在国家政府的鼓励引导下和资源型城市自身的探索实践下,大多数的城市会焕发新生的一面。更多人也可以不用再背井离乡,享受家人团聚之乐。

“鞍山暖心小伙”事件背后的城市真相

中国资源型城市分类(2013)

【作者】:舒波莫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