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米又屯面?中國不會糧食危機,進來看看原因。

最近新冠疫情惹得天下大亂,在互聯網時代,無論誰只要一副鍵盤都可以讓自己變成媒體,於是無數的危言聳聽都來了。

屯米又屯面?中國不會糧食危機,進來看看原因。

上週,我被家裡的大人催促著買米買鹽,回想起來非典時期買的板藍根,福島核電洩露時買的鹽還沒吃完,這次又讓我屯米屯鹽,我可再也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了。但是面對父母一波接一波的有理有據的分析,還真聽起來有點意思,於是我認真分析了一下他們的思維,無非就是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蔓延,截止3月31日,全球共有包括俄羅斯,埃及,越南,印度,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等在內的12個國家宣佈或啟動部分糧食出口限制的舉措,其中越南的這個消息比較大因為越南一直是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顯然此類傳言的邏輯就是世界糧食要危機,糧食出口國要限制,中國是第一大糧食進口國,所以中國要出現糧食危機了,這個邏輯如此線性,不拐彎,簡直就是互聯網戰略學家呀,也特別適合讓大家中招。


屯米又屯面?中國不會糧食危機,進來看看原因。


既然如此,我們就從中國是最大糧食出口國說起,糧食是特殊的大宗交易品,同時具備政治,經濟,外交,金融等多重屬性,必要時還能充當能源,所以在2008年的時候由於油價飆升,導致生物燃料有了性價比,玉米就被製作成了乙醇燃料,汽車加一次油其實就是燒掉了一個人一年的口糧,直接結果就是糧食危機國際糧食糧價平均波動幅度超過百分之四十,引發了三十多個國家社會動盪,八億多人掙扎於飢餓線上,阿拉伯之春爆發了,之後就是各種內戰,戰爭,移民危機,世界上有四大糧商,分別是美國的ADM,邦吉,加吉和法國路易達孚,他們被稱為ABCD,他們掌握著世界百分之七十的交易量,合起來年銷售額有3000億美元,加工貿易糧食3·4億噸以上,四家公司聯手可以制定國際農產品價格,四大糧商憑藉資本和優勢,可以控制世界糧食命脈,對於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就會十分危險,比如說埃及,當時糧食危機時期我國就通過向市場投放500多萬噸的中央儲備稻穀,玉米和食用油才穩定住了物價,成為全球糧食市場安全島,但是我們必須強調一個問題就是小國容易被國際糧食綁架,但大國其實很難,我國也是非常注重糧食安全的國家,我國在國際糧食市場基本上屬於一個旁觀者,糧食安全從新中國開始就是頭等大事,以前的工資都是糧食,一度實行米本位制度,直到今天中國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人口的糧食消費一年2億多噸,而主糧產量達到了6億多噸,多出來的就滿足工業消耗,再剩下的就入庫,再剩下的還夠所有人吃一年。

看到這裡你還害怕糧食危機嗎?


那我國為什麼還是糧食進口國呢?這個問題如果想繼續瞭解記得點贊,如果點贊過一萬,下期我再為大家解答,有問題記得評論區留言交流。

屯米又屯面?中國不會糧食危機,進來看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