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勳復辟失敗後,結局怎麼樣?

1917年5月下旬,當黎、段因解散國會問題爭執不下時,段祺瑞策劃武力推翻黎元洪並解散國會,黎元洪得到消息,先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國務院總理。張勳乘機提出“非復辟不可”的主張,於6月7日率“辮軍”北上。黎元洪被迫下令解散國會。14日張勳到達北京。

張勳復辟失敗後,結局怎麼樣?

經過一陣緊張的策劃,張勳於1917年6月30日潛入清宮,決定當晚發動復辟。

1917年7月1日凌晨1時,張勳穿上藍紗袍、黃馬褂,戴上紅頂花瓴,率領劉廷琛、康有為、陳毅、沈曾植、王士珍、江朝宗及幾位辮子軍統領共50餘人,乘車進宮。

3時許,廢帝溥儀在養心殿召見張勳。張率領諸人,溥儀行三拜九叩禮。同日,溥儀發佈“即位詔”,稱“共和解體,補救已窮”,宣告親臨朝政,收回大權。他公佈9項施政方針,一連下了8道“上諭”,大舉封官授爵,恢復清朝舊制。參加復辟的重要分子,均被授以尚書、閣丞、侍郎等要職,康有為任弼德院副院長,張勳為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並被封為忠勇親王。張勳還通電各省,宣佈已“奏請皇上覆闢”,要求各省應即“遵用正朔,懸掛龍旗”,史稱“張勳復辟”。

張勳復辟失敗後,結局怎麼樣?

12日為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所擊敗,逃入荷蘭使館,溥儀退位,被通緝,繼逃到天津德租界地區。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對洪憲衲首和辮帥復辟案犯均一律實行特赦。獲自由後一直蟄居津門德租界6號(今河西區浦口道6號)寓所。

1920年5月,張作霖向徐世昌提出恢復張勳長江巡閱使兼安徽督軍之職,被張勳拒絕。後來,徐世昌甚至還請他出任全國林業督辦,他依然無動於衷。他在天津的松壽裡閒居,一日,有一位客人勸他要識時務,該剪掉辮子了。張勳手捏辮梢學著楊小樓京劇唸白:“吾迴天無力,尚可獨善其身。腦袋在、辮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張勳復辟失敗後,結局怎麼樣?

1923年9月12日,張勳因病在天津逝世,終年69歲,溥儀賜諡“忠武”。張勳逝世後,政界聞人和文化名流紛紛致電哀輓,祭文、哀詩和輓聯不計其數,或敵或友,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幾乎都對其孤忠大加讚美,後來他的家屬在門生故吏的幫助下,專門編輯了一本《奉新張忠武公哀輓錄》。張勳靈柩經過幾番周折運回老家江西奉新安葬,無數贛籍百姓自發相送,成為當年在江西地方上最為轟動的大事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