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國慶檔的影市餘溫,隨著《金剛川》的上映達到燃點。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如“三駕馬車”般,沿襲了《八佰》中蘇州河南北兩岸雙線視角的藝術手法,以步兵、飛行員、高炮手三重視角完成了平行交叉的三段式敘事。


片中三位男主角劉浩、關班長、張飛更是藉助戲曲唱詞、角色臺詞等文學手法延續了《八佰》中同樣通過文學手法和超現實主義、隱喻蒙太奇等藝術手段塑造的三國形象,並將其化身成為角色的高光時刻,成就了電影的“金剛川三結義”。


文化隱喻與英雄化身

從《廚子戲子痞子》到《金剛川》的三國形象變遷


早在2013年,《廚子戲子痞子》中的戲子(張涵予 飾)就用兩段取材自《三國演義》的京劇進行了隱喻對比。第一段是初見日本生化專家時用《空城計》進行的“自我介紹”——“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①”,將被日軍封城之北平比作被曹軍包圍之西城,以諸葛亮之神機妙算暗喻廚子、戲子、痞子“三個臭皮匠”相得益彰天衣無縫的配合。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第二段是戲子審問日本人時的京劇《擊鼓罵曹》唱段“有朝一日時運到,拔劍要斬海底蛟②”,通過自比三國名士禰衡不屈威武展現中華兒女抗日決心。儘管三國形象的借鑑在此時僅僅是整部電影敘事的“隻言片語”,但自此,遵循羅貫中“尊劉貶曹”視角的“蜀漢英雄”開始作為導演作品中抗戰英雄的隱喻,“曹賊”則成了侵略者的化身。


在今年票房領頭羊《八佰》(31億)中,三國形象開始頻繁出鏡,並從幕後的隱喻進階為臺前的化身。導演先讓在槍林彈雨中一馬當先為護旗犧牲的端午(歐豪 飾),與單槍匹馬衝殺進潮水般曹軍的趙雲,在小湖北的眼中合二為一;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再讓蘇州河對岸的戲班班主用“戲中戲”的形式道出趙子龍這一英雄符號所指代的其實是全體八百壯士,“唱《長坂坡》,殺他個七進七出”,藉此完成從個體到群像的英雄塑造;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最後讓李晨飾演的山東兵齊家銘點明“關二爺講的是兄弟情義,趙子龍護的是國”,並用皮影戲《長坂坡》來為眾將士提升士氣。燈影中單槍匹馬的常勝將軍護國救主,燭光下孤軍奮戰的八百壯士保家衛國:


“半世飄零半戎生

風打燈籠照殘燈

封刃掛甲馬歇處

不赴瑤臺再走一程

八千里路月未明

烽火漫天遮廢城

江南又起江北雨

一片焦土淚血凝

濁酒一壺夢未冷

了此殘生再出徵

戰死沙場君莫怕

漢室中興待後生”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在這裡,“漢室中興”成了“振興中華”的同義詞,以趙雲為代表的蜀漢英雄則指代中國將士,而與之對立的“曹賊”再一次成了日軍的象徵。果不其然,“八百壯士”領袖謝晉元的坐騎和劉備坐騎“的盧”都是白馬,而日軍指揮官坐騎和曹操坐騎“絕影”都是黑馬。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左騎黑馬者為日軍指揮官,右騎白馬者為謝晉元


除了趙雲,另一位五虎上將黃忠的形象也出現在了電影結尾,為掩護戰友撤退,年紀最大的老鐵(姜武 飾)在飄雪中面對日軍總攻,在倉庫樓頂聲嘶力竭舞刀高唱京劇選段《定軍山》——


“這一封書信來得巧,

助我黃忠成功勞。

站立在營門三軍叫,

大小兒郎聽根苗:

頭通鼓,戰飯造;

二通鼓,緊戰袍;

三通鼓,刀出鞘;

四通鼓,把兵交。

進退俱要聽令號,

違令難免吃一刀。

三軍與爺歸營號!”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這一刻,歷史、文學、戲劇與電影形象達成四位一體的重疊,抗戰老兵化身殺敵老將,阻擊日軍的倉庫屋頂則成了衝殺曹軍的定軍山頂。至此,趙雲與黃忠兩組完整的三國形象成為英雄人物高光時刻的化身與符號,組成了電影敘事的重要環節。


《金剛川》則直接塑造了與劉備、關羽、張飛同姓的“戰火三兄弟”。關班長(吳京 飾)為了把生還的機會留給張飛(張譯 飾),用“我那兒有100多發炮彈呢”“你把後面那門炮給我守好了”等理由將張飛連哄帶騙趕到了隱藏炮位,最終為了吸引敵人火力,打光炮彈後用信號彈幫張飛定位敵機時犧牲。關班長這個帶有關雲長影子的義士形象呼之欲出,還來了一段取材自《三國演義》的京劇《甘露寺》選段即興改編版,原唱詞是“當陽橋前一聲吼,喝斷了橋樑水倒流”,他改成了:


“金剛橋前兩腿抖

打不著飛機叫人愁

金剛川前嚇得尿

枉叫那張飛莽撞人”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事實上,關班長有不少臺詞,如“張翼德在國人心中何等的高大威猛啊”等都是為了豐滿戰友張飛的形象,以欲揚先抑的方式讓其完成角色成長,從謹小慎微的“假張飛”在目睹關班長犧牲後怒髮衝冠蛻變成勇猛莽撞的“真張飛”。


張飛對關班長說的臺詞如“視野好不是更危險嗎!你也成靶子了”同樣體現了願為對方赴死的兄弟情義,而他化身成猛張飛的“真張飛”階段則集中體現在單人單炮單挑敵機時“你莫跑!做個了斷吧!來吧!”的一連串怒吼中,重現了據水斷橋,瞋目橫矛的張翼德那聲“吾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⑥”。這一刻,金剛川化作“當陽橋”,美軍機群就是“百萬曹軍”,一個“黑臉的張飛叫喳喳⑦”躍然銀幕,達到了人物形象與三國形象的無縫對接。


為了呼應關班長的唱詞,張飛耗盡最後一絲氣力打出擊中敵機的炮彈時,用生命喊出了四句取材自《三國演義》的相聲貫口《八扇屏之莽撞人》:


“長坂坡前救趙雲

嚇退曹操百萬軍

姓張名飛字翼德

萬古流芳莽撞人”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與張飛幾乎同時犧牲於燃燒彈轟炸的步兵班長劉浩(李九霄 飾)是四川人,對應建立蜀漢政權的劉備;劉浩犧牲後,其部下旁白“一直在關注對岸炮位的戰友(關、張),對岸炮位是護著俺們過橋的”,對應關羽張飛保駕劉備;三人犧牲順序也對應了關羽、張飛(為關羽復仇而死)、劉備(為關、張復仇而死)的死亡順序;同一日犧牲的結局更對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誓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如果說《八佰》對三國形象的借鑑停留在點(趙雲、黃忠、關羽),那《金剛川》就將三大男主與對應的三國形象“三點成面”。至此,三男主的人物形象、角色關係與劉關張的歷史命運、文化典故完成了巧妙結合,歷史、文學、戲曲三重媒介中的三國英雄形象與電影英雄人物達到了巧妙重疊,跨時空的國族敘事與民族文化進行了巧妙傳承。就這樣,導演將歷史與“歷史的歷史”融會貫通,讓英雄與“英雄的英雄”合二為一,書寫了無巧不成書的“金剛川三結義”。


《千里走單騎》與《山河故人》《江湖兒女》

張藝謀的英雄夢和賈樟柯的江湖情


電影導演對三國文化的借鑑早已有之。早在2005年,張藝謀就在《千里走單騎》中將人物塑造與歷史典故合二為一,以寫實風格描繪了現代社會中沉默而又深睿的父子情。片中有一段儺戲《千里走單騎》,講的就是《三國演義》裡的關羽不惜放棄榮華富貴,策馬千里過關斬將尋找結義大哥劉備的故事。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片中的父親高田(高倉健 飾)跨越異國他鄉,為了完成患上絕症的兒子的心願,同樣“過關斬將”排除萬難來到中國拍攝儺戲《千里走單騎》。如果說關公千里走單騎是為了“義”的自我行為;而高田的“千里走單騎”不僅安撫了自己的心靈,修補了與兒子的關係,還讓遠在中國的一對父子冰釋前嫌共享天倫,將自我的補償與他我的善意結合,對“千里走單騎”完成了當下性的闡釋和超越。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2018年的《影》更是直接對三國故事進行改編。《影》最初的靈感源自朱蘇進的《三國·荊州》,故事偏正史,立項近一年後才確定了“替身”這一主題,並在最終的故事中架空了 “三國”歷史,融合了黑澤明的《影武者》的古代“替身”設定。


《影》中的子虞(指周瑜)是沛國(水鄉之國指吳國)大都督,精通音律(“曲有誤,周郎顧”),一直謀劃著收復被炎國(炎漢,漢朝之意,此處指蜀漢)強佔的境州(即荊州),一副周瑜在《三國演義》中急火攻心,體弱善妒的樣子;子虞的影子關係也在暗示呂蒙和陸遜,呂蒙是大都督時裝病讓年輕的陸遜坐鎮陸口麻痺了自負的關羽,而呂蒙則親率白衣渡江一舉奪回了荊州,明顯是片中奪境州的原型——子虞令影子與楊蒼搏鬥吸引注意力,同時派兵從水底攻入奪取境州。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身處權利鬥爭圈內的子虞之妻小艾無疑是三國亂世的小喬;沛王“沛良”就是孫權的化身;事事討好炎國大將楊蒼的魯嚴則指主和派的魯肅;而手持偃月刀的自負的戰神楊蒼則是恃才傲物的武聖關羽的化身;楊平直接影射其子關平;武功了得的青萍作為沛國的長公主,為了兩國結盟下嫁給楊平,則暗指嫁給劉備的吳國公主孫尚香。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影》以三國為本,融入“影子”寓言等多重主題,既可為三國愛好者提供敘事參考和想象空間,又不妨礙對三國曆史缺乏認知的觀眾讀懂故事,還可以跳出歷史侷限完成導演個人表達,可謂一舉多得。


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賈樟柯曾講到,他在研究武俠片的同時,也會不由得去看小時候讀的《水滸傳》《三國演義》。他覺得其中評書式的、演繹式的、章回小說式的敘述方法有最早看“俠”的那種魅力,很通俗,環環相扣,裡面的人物都有血有肉。


在其代表作《三峽好人》中,三明和民工喝酒時,身後的電視裡放的正是94年央視版《三國演義》第62集,這一集講的是為關羽戴孝的張飛前來問責劉備做了皇帝是否忘了桃園結義盟誓。而《三峽好人》的故事正發生在重慶奉節,著名的白帝城就在這裡。蜀漢昭烈帝劉備為了給結義兄弟關羽報仇,捨棄“興復漢室”的畢生理想討伐東吳兵敗並死於白帝城,葬送了最後一次漢朝復興的希望,可謂義重如山。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而電影中,扮演劉關張三兄弟的川劇演員在餐館自顧自的玩手機,之後韓三明的好兄弟小馬哥死於江湖,暗指這個時代的兄弟情義成為了擺設與行頭,已經蕩然無存。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對於“義”字的希望重燃在了賈樟柯的《山河故人》中。在關羽故里山西,扛著關公大刀的少年已然長大,而老去的樑子病重回鄉去向濤借錢治病,濤二話不說給予他資助——雖然愛已隨風,但對於歲月和友情的敬重還在。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正如賈樟柯所云:“中國文化中,‘義’的精神來源於我故鄉山西的一個歷史人物‘關公’,他是中國經典小說《三國演義》裡的重要角色。在中國人際關係越來越實用主義、人與人關係越來越淡泊的現實氛圍中,我非常懷念我過去在山西的生活中,所能感受到的情義。”


行走在電影江湖的賈樟柯在一定程度上已然把影像中的江湖情義當做某種“信仰”,在他的電影江湖中,女人要情,男人要義,江湖浪子們最信的不是刀槍,而是關公像。到了《江湖兒女》,關公像直接出現在了宣傳海報上,還配上了“也許再不相見,心中常有你”的文字,暗指男女主江湖一路走來各自的心路歷程。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電影中的巧巧是個集智慧與義氣於一身的江湖俠女,為男友斌哥入獄又出獄後,她一個人從重慶到新疆再回山西老家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尋找斌哥,正是關公“千里走單騎”在當下社會的理想化呈現,畢竟在她的江湖裡,情義大過天。而巧巧一路走南闖北見證的社會歷史變遷,則讓江湖成為了社會的縮影。至此,關公像、關刀等三國意象已經成為賈樟柯影像中“想象的能指”,投注了對邊緣人物的情感關照,完成了對底層社會的深情書寫。


讀懂了“三國文化”,才能真正看懂《金剛川》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文化以其家喻戶曉的歷史典故、極具魅力的英雄形象和虛實結合的演義故事成為了藝術創作者無盡的靈感源泉。從張藝謀借用三國典故構築自己的英雄夢,到賈樟柯對三國情義的影像懷念與尊崇,再到從管虎對“重義輕生”三國人物的敬重,一代代中國導演都在三國文化的無盡寶藏中尋找自己詩意書寫的元素和藝術加工的理念,並由此一步步深化了中國電影的歷史態度和文化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