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無兒戲——齊頃公戲耍他國使者的行為,險為齊國帶來滅頂之災

使者,是代表國家出使他國的,所以他國之君一般都會以禮待之。當然,在那個拳頭代表一切的年代,輕慢使者的事情並不少見。輕慢的後果,或是忍氣吞聲,或是引發戰爭,或是暫時忍氣吞聲他日再圖雪恥……

那麼今天要說的故事起因、後果又是如何呢?且隨我來看一看。

外交無兒戲——齊頃公戲耍他國使者的行為,險為齊國帶來滅頂之災

使者千里迢迢去往他國,不易,應善待

公元前593年,、曹、四國使者同時訪齊。更巧的是四位使者都身有殘疾(魯季文子禿頭,晉郤克瞎了一隻眼睛,曹公子手殘疾,衛孫良夫是個瘸子),這引起了齊頃公的戲耍之心。於是,齊頃公令有相同殘疾之人分別為四位使者駕車,並讓自己母親蕭同侄子在樓臺上觀看。眼前的一幕逗得蕭同侄子​哈哈大笑。

被如此侮辱,使者們很生氣。尤其是晉國的郤克,他出身世卿之家,何曾受過如此之辱,他憤怒地說:“不報此仇,誓不渡黃河!”那麼他可有踐行他的誓言呢?

公元前589年,齊國征伐魯國和衛國。不敵,分別派使者來晉國求援,因當初魯衛晉使者同時在齊受辱,故臨行前他們的使者都被授意先去拜見郤克,再去請求晉景公。

在郤克的極力促成下,晉景公決定討伐齊國以救魯、衛。此時的郤克已是中軍元帥,自然由他領兵出戰。終於等到雪恥的機會了,所以他一定不能敗。此時的郤克與四年前相比,沉穩幹練了很多,即使他心中恨不得立刻就把齊頃公及其母親踩在腳下,也依然指揮若度,沒有一絲冒進。

外交無兒戲——齊頃公戲耍他國使者的行為,險為齊國帶來滅頂之災

河堤毀於蟻穴,齊頃公就是這隻螞蟻

當齊頃公得知晉國大舉來犯時,也沒有絲毫膽怯,立馬集結隊伍,準備予晉軍以迎頭痛擊。

兩國軍隊於齊國的靡笄山相遇,齊頃公先向郤克送去戰書,與之約定次日早上不見不散。

第二天清晨,軍士們還沒有吃早飯,齊頃公就說:“咱們先消滅了這些敵人再回來吃早飯!”成語“滅此朝食” 就是由此而來。

在齊頃公的一聲令下,這場戰役的序幕被拉開了。

戰爭打得極其慘烈,雙方士兵不斷有人倒下,其餘人等卻依然不懼生死拼命廝殺。此時將帥們的表現又如何呢?

晉軍這邊,郤克被流矢擊中了,鮮血浸透了衣衫又染紅了腳背。郤克想要後撤,御戎解張說:“到現在我已受傷兩處,卻不敢喊痛,就是害怕士兵們恐懼。您是主帥,更要堅持啊!”郤克心中復又燃起了復仇雪恥之怒火,他奮勇衝向前方。晉軍看到主帥一馬當先衝向敵人,士氣愈發高漲起來。

外交無兒戲——齊頃公戲耍他國使者的行為,險為齊國帶來滅頂之災

戰爭過後,滿目瘡痍

齊軍方面,齊頃公見晉軍勇猛,而己方已有頹象,趕忙命御戎後撤。齊頃公的撤退,吹響了齊軍潰敗的號角。在撤退中,若不是車右逄醜父與齊頃公調換身份,齊頃公就被晉軍俘虜了。

就這樣,齊軍晉軍一逃一追,直到齊都。面對氣勢如虹的晉軍,齊頃公終於低下了他那高傲的頭顱,主動向晉國提出願意獻上珠寶美玉以修兩國之好。

雖然最後晉國接受了齊國的示好,但在這場戰爭中齊國的有生力量大部分都被消滅了,齊國的損失可謂慘重。本來趾高氣昂、隨意折辱他國使者的齊頃公也一夜之間懂事了,懂得輕徭薄賦、懂得愛護百姓,更懂得諸侯間的禮節了。正因為齊頃公有了這些改變,所以直至他去世,再沒有諸侯國來攻伐齊國。

而郤克,終於一雪前恥,可以專心致力於復興晉國,與楚國一爭高下。

外交無兒戲——齊頃公戲耍他國使者的行為,險為齊國帶來滅頂之災

小國之所以和大國結盟,就是為了抱大腿啊

在那個年代,即使是小國也會拉來大國盟友幫忙打仗,而大國見有利可圖自然不會拒絕。所以,不要以為小國就可以隨意折辱,更不要跟大國槓上,否則你會連如何死的都不知道。這不,齊頃公本來還可以多吃幾年爺爺桓公留下的老本,這下都折騰進去了,不老實也不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