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企業“減負”不遺餘力

本報首席記者 梁文豔報道

9月底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4.5萬億 保發放有基礎

在當前全球經濟環境下,如何優化營商環境、援企紓困、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至關重要。

今年2月底,人社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印發了《關於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明確階段性減免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部分,這些措施包括了免、減、緩三方面,有效為企業減輕壓力。

減稅降費的“蝴蝶效應”正在顯現。10月28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穩就業和減免社保費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9月底,減免三項社會保險共減輕企業成本12045億元,其中養老保險成本10140億元,佔84.1%。與此同時,我國在養老金保發放方面做了周全的準備和安排。今年企業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提高到4%,全年跨省調劑基金規模達到1768億元,全國養老金省級統籌也將在年底前完成。

中國為企業“減負”不遺餘力

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階段性減免三項社會保險費政策惠及企業1129.9萬戶,減免額9107億元,緩繳社會保險費616億元。此外,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減少企業繳費2322億元,合計減輕企業成本12045億元。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表示,今年出臺的減免社保費政策,預計會減少企業繳費1.6萬億元,力度空前,對助力企業走出困境、穩定和擴大就業起到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不可否認,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是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營商環境、完善社會保險制度的重要舉措。

中國為企業“減負”不遺餘力

著名養老金融專家、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胡繼曄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是確保減輕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在社會保險繳費方面的負擔,這是中央決策層讓利企業、完善社會保險制度的又一項重大舉措。

多地落實社保減負 效果進一步增強

在地方減負方面,前不久,四川某科技公司超小體積5G通信模組下線,其公司財務負責人告訴媒體記者,企業搞創新投入很大,取得這樣的成果,離不開減稅降費的支持。幾項減稅降費加起來,公司已經減負約1000萬元。

該負責人還說,年初公司一度資金緊張,關鍵時候,減稅降費幫了大忙,堅定了他們繼續創新、推出新產品的信心。

在浙江寧波某企業,享受6000多萬元的企業所得稅加計扣除額,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的政策延長了,預計能為企業減負500多萬元。

記者在梳理資料時注意到,前不久,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周春豔介紹,山東省人社部門在“減免”“緩繳”“補助”以及“用工保障”上狠下功夫,最大限度減輕企業負擔,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據資料顯示,山東預計為企業減免社保繳費473.4億元,其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分別減負436.8億元、21.6億元、15億元。

10月28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2020年前三季度河北省工業經濟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河北省出臺支持企業應對疫情十條稅收措施,頂格出臺階段性減徵社保費、醫保費政策,減稅降費政策執行期限全部由6月底到期延長至今年年底。2020年1月至8月份,河北省新增減稅降費586.3億元,98%以上的納稅人、繳費人稅費負擔下降。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在繼續執行去年出臺的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的同時,強化階段性政策,出臺實施支持復工復產的稅費政策等並延長執行期限。減稅降費有利於降低市場主體負擔,優化營商環境,提振市場信心,激活市場活力。

保發放有基礎

需要指出的是,在繼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中小企業減免社保費的同時,還確保了老百姓社保待遇,特別是養老金足額髮放。

“從總體上講,保發放還是有比較雄厚的物質基礎的,當前的問題主要是省際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我國在養老金保發放方面做了周全的準備和安排。”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表示,前三季度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的運行經受住了考驗,總體比較平穩,甚至還要好於預期。到9月底,參保職工人數28635萬人,與去年底相比增長了4.1%。離退休人數10659萬人,與去年底相比增長了2.5%。從基金收支來看,總收入2.1萬億元,總支出2.8萬億元,基金累計結餘4.5萬億元。

據瞭解,今年中央財政對地方養老保險專項補助資金5800多億元,有力支持了各地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養老金的發放工作。

不過,在胡繼曄看來,目前的結餘是可以確保按時足額髮放,但可持續還需要高層醞釀出臺相應的措施,以確保未來養老金能夠足額髮放。

中國為企業“減負”不遺餘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要正確看待養老金運行情況,從資金總量以及流量數據來看,目前養老金足額髮放總體上沒有問題。但是也不能忽視長期壓力,養老金足額髮放是建立在整體規模基礎上的,並不代表區域之間的平衡。因此,監管部門還需要在養老金統籌方面做一些制度完善工作。

何代欣認為,養老和養老體制改革需要依靠方方面面的努力,包括公共財政、國有資產的注入等,下一步還需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形成多層次養老體系。

聶明雋稱,總體上看,絕大部分省份保發放沒有問題,個別保發放有困難的省份,在中央的幫助下也能夠確保發放。下一步,我們一方面指導各地把階段性減免政策進一步落實落細,另一方面加強對各地基金情況的監測,確保養老金髮放工作萬無一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