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溈水河畔的故事(二)

通往溈水河畔有一條寧鄉老街,曾經是縣城裡商業最繁華的地段,老縣政府就在這條街上。道路狹窄,僅有兩車道寬,時常會出現刮擦碰撞的堵車現象,糾紛也伴隨著發生了,圍在旁邊看熱鬧的人很多,越發加重了交通堵塞狀況。被堵在幾十米外的人很是無奈,也不知道前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感覺這裡小縣城的人大多比較清閒,特別喜歡往熱鬧的地方湊,人群時常是圍得裡三層外三層,大家的參與度很高,孰是孰非,嘰嘰喳喳,議論紛紛。寧鄉話的地方口音很重,比較難懂,外地人若是偶爾心血來潮,想上前湊下熱鬧,看個究竟,時常會因為語言障礙,被弄得一頭霧水,不得不悻悻然離開作罷。

發生在溈水河畔的故事(二)

街道兩邊都是一些樓層高矮不一,建築風格不盡相同的樓房,大多兩三層高,高矮參差不齊。有的外表重新裝修過,尚且好看一點。沒裝修的二樓以上外牆,上面的白色石灰和水泥經過數十年日曬風吹雨淋,有的已經風化,大塊大塊地剝落,露出裡面的原磚,倖存的牆面則早已褪去了原色,讓經年雨水留下的痕跡塗畫成灰黑色的大花臉。偶有一兩家人在樓頂平臺上會搭建個鐵皮屋,以擴大房屋使用面積。時間一長,更是鏽跡斑斑,不甚雅觀。大風一吹,還會“嘩嘩”作響,隨時有欲拔地而起的感覺,真讓人擔心哪天會承受不住過猛風力,被掀翻頂蓋,吹落下來。一層大多是些低矮、面積不大、規格不一的小商鋪,幾米寬,十來米長。除了個別銀行單位規模較大,基本上是一些個體商販在做小生意。做小生意可不容易,錢要靠一點點積攢起來。店家時常會為了幾毛錢、幾塊錢與顧客討價還價數個來回,雙方爭得唇乾舌燥,到最後生意還是沒做成。有的店家為節約成本,店內裝的燈管瓦數很小,白天還經常不開燈,裡面整日顯得昏暗不清。店鋪中有做飲食的,賣雜貨的,賣日常用品的,做牙科門診的,種類繁多,應有盡有。

發生在溈水河畔的故事(二)

街上一個出口處搭建了一處小小的簡易棚架,棚下常年有位老爺爺在賣燒餅,旁邊有一口烤燒餅的大缸,燒餅的香氣夾雜著炭火的煙氣正不停地往外冒。這裡的燒餅可不一般,在寧鄉城區內出了名的。據說老爺爺賣燒餅已有幾十年時間了,生意一直很好,每天早晚共賣出幾百個,價格從最初的五分錢一個漲到後來的三元錢,也難怪,豬肉不也是從當初的幾毛錢漲到現在的二十幾塊錢一斤嗎?燒餅是夾心的,裡面放了特製的鹽乾菜和白糖等, 採用祖傳的配方製作而成。冒著熱氣的燒餅口味和嚼勁更好,一口咬下去,外酥裡軟,裡面的乾菜餡已經被白糖汁浸軟,吃在嘴裡又香又滑,口感味道很好,難怪會大受歡迎。

發生在溈水河畔的故事(二)

曾經記載了寧鄉幾十年經濟發展歷史的這條老街,現在已變得日漸冷清。自從政府規劃開發了新的商業中心後,各大綜合超市和上檔次的餐飲店在逐年增加,各種商品批發市場也建起來不少。人們消費購物的品位在不斷提高,小商小販的服務已經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慾望需求,逐漸被忽略淘汰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