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最終能夠超越美國

在過去的兩千年裡,中國大部分時間處於世界的前列,從工業革命之後才逐漸落後於西方列強。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開啟了加速追趕的模式,隨著與美國經濟總量差距的不斷縮小,每個人可能都會不由自主地考慮這個問題:中國有可能超越美國嗎?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湯恩比早在1978年就曾在書裡寫到: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美國著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也表達過同樣的觀點。

所以,未來超越美國並非是國人不知天高地厚的自以為是,而是西方很多人的普遍預期。

中美貿易戰以及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的打壓,再加上疫情的影響,不少國人對中國未來的經濟前景表現出悲觀的情緒,覺得中國可能會從此止步不前,超越美國也許會成為永遠無法實現的夢。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我始終對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必將重回世界之巔。以下是我總結的幾點原因。一家之言,難免偏頗錯漏,諸位且姑妄聽之。

1、人口素質

1950年時,美國白人佔全國總人口的90%。到了1970年,美國白人佔總人口比例下降到83.5%,黑人佔比11.1%,拉美裔佔比4.4%,亞裔佔比0.8%。2010年的情況變成,63.7%的白人,12.6%的黑人,16.3%的拉美裔,4.9%的亞裔,2.9%的混血兒,0.9%的原住民。根據美國人口普查部門估算,到2050年,美國人口構成是46.6%的純白人,14.4%的黑人,28%的拉美裔,8%的亞裔,5.4%的混血兒,1.5%的原住民。

美國白人比例下降的趨勢很明顯。白人婦女平均生育1.7個孩子,而有色族裔婦女,對應的數據是2.2。按照美國人口統計局的預測,到2045年,白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就將不足50%,而以拉美裔為主的少數族裔的總數將超過美國總人口一半。

英國教授,智商領域的資深研究者理查德·林恩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繪製了IQ世界地圖,在不同人種中,東亞人(包括中國人、日本人、朝鮮人)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為105。而之後排位是歐洲人(100),愛斯基摩人(91),東南亞人(87),美洲本土印第安人(87),太平洋諸島土著居民(85),南亞及北非人(84),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人(67),澳大利亞原住民(62)。人種智商最低地區是南非沙漠高原的叢林人和剛果雨林地區俾格米人,平均智商僅為54。

基於人種和國家的人類智商研究,一直是一個非常敏感的領域,這主要是因為其研究結論可能會被平權主義者以反人類、種族歧視為理由進行抗議,以至於一度被當做政治不正確的議題。但是,無論真相多麼殘酷,這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美國各種族的犯罪率差異。根據FBI在2014的統計數據,美國黑人只佔全美人口的13%,但卻承包了全美55%的罪案,全美高達90%的犯罪是有色族裔所為。

當然在體育和音樂等方面,黑人和拉美裔具備突出的天賦,但這些並非國家競爭的核心要素。

因此,即使不願意承認,和很多歐洲國家一樣,美國也即將面臨人口素質逆淘汰的問題,在西方民主制度下,這是個幾乎無解的難題。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值得我們稍微留意。隨著美國國內疫情的發展,美國部分民眾,甚至一些政治精英,發表了一些缺乏基本科學常識的反智言論,充斥著陰謀論和偽科學,例如5G傳播冠狀病毒、注射消毒劑治療冠狀病毒等等,這也暴露了美國教育的兩極分化,很多底層民眾的受教育水平偏低,再疊加上個人主義催生的反權威精神,導致反智主義依然有大片生存的土壤。

再看看中國的情況。2000年之後,中國勞動力素質顯著提高。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人數出現井噴式增長,1999年畢業生不足百萬人,到了2017年,畢業人數達到795萬人,年均增長14.1%,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相當於一箇中等國家的全部勞動人口。預計到2030年,中國擁有青壯年勞動力超過4億,在這4億的勞動力裡面,將有2億人受過高等教育,這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雖然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過去依靠人口紅利,參與國際分工帶來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步喪失,但得益於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人才紅利優勢將在未來逐步得到發揮。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力增強,對科學的投入也越來越大,在眾多領域,中國都已經成為了世界科學研究的重要參與者。中國高等教育在逐漸普及,科研人員規模迅速擴大,高級別的實驗室也越來越多。兩國科學家的收入差距也在縮小。

回顧科學發展史,美國其實也只是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才成為世界科學中心,之前的世界科學中心幾經變遷,從意大利到英國,再到法國和德國。因此,未來的科學中心也完全可能繼續轉移。

當然,我們必須正視目前中美之間科技實力的巨大差距,中國現在不缺錢也不缺人才,但是缺乏創新的土壤,這需要從體制上著手不斷改善,而且任重道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並非不可完成的任務。

2、文化傳統

文化本質上就是一個民族對於決策機制的群體共識。中美之間的文化存在明顯的差異性,雙方各有優缺點,但在促進經濟發展的一些核心要素上,中國的文化傳統有一定的優勢。

中國人相對來說,更加吃苦耐勞、重視教育、節儉儲蓄、重視集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華人既聰明又勤奮,包括在美國,華人也是收入最高的族群。

獲得2019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美國工廠》中,對中美工人的工作狀態進行了鮮明的對比,中國工人聽話、勤勞、不考慮人權意識,而美國工人則自由散漫、工作效率低下,而且還不能批評。

其實這部電影把中美兩國、勞資雙方都黑了個遍,這也說明了美國知識階層矛盾的心態。

我無意於讚美血汗工廠,同時也並不認可美國工人的養尊處優,只是為了陳述一個事實:對於一個處在發展初期的國家,常態化的威權、血汗、不計代價,對於習慣了自由、民主、平等、舒適工作環境的美國工人,其輸出的工作的效率,絕對是吊打的優勢。

相對於中國人強調集體主義,美國的文化建立在充分尊重個體選擇的基礎之上,竭力爭取個人的自由,推崇個人主義和個人奮鬥。這對培養開拓意識和創新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工業革命之後,以科技為代表的創新力量已經遠遠超過了群體力量整合所帶來的效果,因此這也成就了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

然而,優勢與劣勢並非一成不變,在當今全球化時代,以自由競爭經濟為基礎的,崇尚個人自由的模式難以對力量進行有效整合,而中國的文化模式則更有利於集中力量去做突破性的探索。中國現在利用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發揮出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能夠迅速、高效地調動各方面優勢力量,聚焦主要目標,系統性地破解難題,這對於西方市場經濟主導下的私營企業,無疑是降維打擊。

我不想花過多篇幅闡述孰是孰非,電影《後會無期》中有一句名言:小孩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其實中國自上而下貫徹的都是實用主義原則。歷史上的戰爭,但凡以弱勝強,都靠的是計謀,硬碰硬死拼基本難覓勝機。

當我們順利佔據產業鏈的上游以後,工人待遇必然會大幅度改善,美國人所享有的一切,我們也一定會擁有,包括普世價值。

風物長宜放眼量。

3、民族和宗教問題

近日美國黑人男子遭白人警察跪壓窒息而死的事件,引發了全美大規模的抗議示威,這也暴露了美國嚴重的民族問題。

美國是由移民組成的多民族國家,號稱民族的大熔爐。事實上美國只是一盒什錦糖,完全是不同口味,只是裝在了一個盒子裡而已。白人、黑人和拉美裔生活在各自的社區,各種族的文化、民族性格甚至飲食習慣和俚語都相去甚遠。民族問題始終是困擾美國的一個難以癒合的傷口。

其實中國才是真正的民族熔爐,包括曾經統治中原的北方少數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基本都被不斷同化。到了現代中國,民族矛盾也並非突出的問題。

今天的美國,10個人中有9個自稱相信上帝,有8個認為宗教對他們的生活非常重要,有7個人屬於某個宗教組織,有大約6個人每天祈禱,有一半以上的人認為上帝是美國道德的引導力量,有4個人每週去教堂,有30多萬座教堂寺廟遍佈美國城鄉。美國每年參加宗教活動的人數高達52億人次。美國人在20世紀90年代每年奉獻給宗教事業的捐款約為500億美元。美國的總統,除了個別例外,基本上都是被稱為WASP的美國主流社會的中堅,即“信仰新教的盎格魯撒克遜白人”。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羅伯特·巴羅和瑞秋·麥克利裡研究了宗教和經濟增長關係。他們利用GDP增長的時間序列數據,對世界價值觀調查(WVS, World Values Survey)和國際社會調查計劃(ISSP, International Society Survey Programe)中的數據做迴歸。其中主要的和宗教相關的自變量包括每個月參加宗教活動的次數、是否相信天堂、是否相信地獄、印度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天主教、新教、東方宗教(包括了佛教及許多其它東亞地區的民間信仰)及其它宗教(這也是一個變量)等。迴歸的結果顯示:除了對天堂/地獄的篤信外,其它所有變量的迴歸結果都是負的,因此他們得出了主要結論:宗教對經濟發展的促進是負面因素。

另外,美國宗教之間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尤其是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

我們看當年強大的蒙古和吐蕃,信奉了佛教以後,開始追尋內心世界的寧靜,變得與世無爭,溫順得像只綿羊,從此與偉大無關,甚至連人口都在不斷減少。

我們不否定宗教在規範道德慰籍心靈方面的作用,但中國作為宗教信仰比例最低的國家(只有7%),客觀上,這一點對經濟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

4、階層固化

美國的階層固化,要比中國嚴重得多。

美國的智庫皮尤中心做過一個關於社會流動性的研究項目,結論是:在過去40年的時間裡,真正實現了收入增長和階層跨越的美國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有16%的人,收入和財富比父母在同樣年齡時要少。只有4%出身底層的人進入了中上階層,實現屌絲逆襲。

曾引起巨大反響的《鄉下人的悲歌》,作者J.D.萬斯,來自美國中西部鐵鏽地帶的肯塔基州傑克遜鎮。講述了阿巴拉契亞山區藍領工人家族四代人的奮鬥與掙扎。

為什麼中國最終能夠超越美國

美國社會向上流動的通道在20世紀70年代逐漸趨於封閉。在鐵鏽地帶、阿巴拉契亞山區等,那裡的工人和他們的後代往往在苦苦掙扎,很難有什麼能把他們和美國夢聯繫起來。

萬斯生活的米德爾頓這座城市,30%的年輕人一星期工作時間加起來不超過20小時,但沒人意識到自己的懶惰。在他生活的社區裡,很多人不努力工作,甚至不工作,遊手好閒,靠騙取福利金生活。那些努力工作的人反倒因為每天工作而受到嘲笑。

中國的高考制度是相對公平的,因此讀書是實現階層躍升最簡單的途徑。而美國的名校基本都是私立大學,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很難負擔得起高昂的學費。

以本人為例,我出身工人家庭,通過讀書獲得了高等教育的機會,成為了中產階級,實現了階層的跨越。我身邊的多數朋友,經歷也基本和我類似。應該說,改革開放以後的幾十年,中國社會的階層向上流動是驚人的,上億人成長為中產階級。

經濟高速發展,也為階層躍升提供的大量的機會,比如經商、辦企業、炒房、城市拆遷、互聯網新經濟浪潮等等。

另外,中國政府正在致力於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從根本上擺脫貧困,這些都有助於幫助實現階層的躍升。

雖然近些年階層固化的現象比以前稍有嚴重,但中國的階層固化相比美國來說還不遠遠算不上嚴重。

當一個社會階層固化,低收入階層長期陷入無力的狀況,人們對自我產生懷疑,對生活漸漸少了期許。在《鄉下人的悲歌》中,父親在得知萬斯要去耶魯法學院後,問申請表有沒有“假裝自己是黑人或者自由主義者”,美國白人工人階級對自己的期許之低可見一斑。

5、精英階層的遠見卓識

不出意外的話,特朗普將繼續連任美國總統。黑人的抗議示威,尤其是一些過激行為,實際上是幫了特朗普大忙。

美國人對政治正確已經感到厭煩,種族之間的矛盾根深蒂固,但是很少有人敢說出口,否則就會被白左噴得體無完膚。所以這次美國才有60%的民眾支持特朗普出兵平息暴亂,因為美國畢竟現在還是白人佔多數,在他們心中,黑人就是高犯罪率、低素質的代名詞,雖然嘴上不說,但大部分心裡對遊行示威,尤其是打砸搶燒是不滿的。本來黑人對特朗普的支持率就不到8%,特朗普索性放棄這部分選票,在制止抗議活動上,表現得堅決果斷,反而會讓共和黨的基本盤更穩固,並且可以爭取到中間派的白人選民。因此特朗普連任幾乎沒什麼懸念。

特朗普為了大選獲勝,不惜撕裂美國族群關係。實際上,特朗普的個人利益與美國的國家利益並不一致。估計特朗普大概率會坐實美國最差總統這一位置,與其說他是政治精英,不如說是一個網紅,深諳選舉之道,一切言行為了選舉,貪圖眼前利益,缺乏遠見卓識。

上次大選的時候,俄羅斯支持特朗普打擊希拉里的原因,並非特朗普親俄,而是因為俄羅斯認為,特朗普上臺會加大美國的分裂和極端化,而削弱美國符合俄羅斯的利益。

為什麼中國最終能夠超越美國

表示自己什麼都懂的懂王,能脫口而出注射消毒劑治療新冠肺炎這種令人震驚的言論,簡直就是把無知和自大展示得淋漓盡致,沒有絲毫對科學和對總統職位的敬畏。這樣的巨嬰總統,會將美國帶向何方呢?

相反,中國的精英階層對國家的發展有長遠規劃,能夠超越局部利益、短期效益的紛爭,聚焦國家利益和長遠價值。

6、完整的工業體系

按照聯合國的標準,工業總共分為39個大類,191箇中類和525個小類。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全球任何一種產品都可以在中國找到。這種完整的工業體系和供應鏈,再加上優質的勞動力資源,讓中國具備了快速的產品配套能力,可以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任何其他國家想要在短期內替代中國,都基本沒有可能。

美國的工業體系也相對完善,完整度大約90%,但大量的低端製造業離開美國以後,因為成本的原因,在全球化競爭的條件下,已經再也不可能迴流美國。

雖然中國工業門類齊全,但高端裝備製造業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國精心規劃了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舉全國之力,聚焦十大領域。

為什麼中國最終能夠超越美國

1997年的時候,我國為了建設西康鐵路,花費6億多從德國進口了兩臺盾構機,在當時這絕對是天價。即便如此,當時的服務還跟不上。一臺掘進機停工,每天會帶來百萬元的損失。德國專家嚴守8小時工作制,週末不加班,甚至從走出家門那一刻便開始計算費用,一個小時的工資就達到600到800歐元。

通過不斷努力,如今,我國已全面掌握盾構機的核心製造技術,徹底擺脫了盾構機關鍵技術被國外壟斷的局面。任何被壟斷的高精尖技術,一旦被中國所突破,其價格便會在短時間之內迅速下降,中國製造的盾構機物美價廉,性價比超高,現如今,國產盾構機更是賣到了歐洲的意大利。

因此,以國家意志推動中國製造2025,無疑會讓西方國家恐慌,因為高端製造業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最後陣地,如果被中國攻佔,悠閒而體面還有高收入的工作也將不復存在,這無疑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噩夢,因此美國才會不擇手段打壓中國的高科技企業。

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最大的效果,恐怕是讓對美國精神充滿美好想象的國人,感到非常失望。因為這種無底線的打壓,無關國家主義和自由市場的道路之爭,也無關意識形態,只是因為中國威脅到了美國的霸權,動搖了美國的核心利益。

打壓並不可怕,俗話說:小勝靠朋友,大勝靠對手。美國也有句類似的格言:“沒有偉大的敵人,就沒有偉大的美國。”對於中國,正是因為對手的打壓和封鎖,才能讓我們更加團結一心,認清現實,放棄幻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像當年的兩彈一星,突破重重的技術封鎖,最終自主研製成功。

7、改革開放

中國的經濟騰飛,始於1978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回顧歷史,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唐朝,就是最開放的朝代。

唐朝經濟開放,長安有東市和西市兩大市場。兩市商貿繁榮,其中西市佔地1600多畝,包含大量西域、日本、韓國等國際客商在內的國際性大市場,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商貿中心。唐朝也大量任用外國人才,不管是突厥人、高句麗人、百濟人、吐蕃人等,唯才是舉,如高仙芝(高句麗人)、夫蒙靈察(羌人)、哥舒翰(突厥人),官職甚至高居節度使,據史書記載,唐朝的外國官員多達三千餘人。唐朝也積極與海外進行文化交流,如玄奘西遊取經、鑑真東渡等,開放也造就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榮。

全球化特別是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施行以後,國際市場暴增了大量廉價勞動力,使得歐美資本回報率大幅提升,於是在國際規則和政策上,他們也更加積極地推動世界分工,對後進國家釋放中低端產業,將第三世界國家納入到國際產業鏈中,進一步擴大了自由貿易的紅利。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在不斷深入參與國際分工的過程中,引入了國外的資金和技術,讓中國融入了世界。中國工人的勞動回報也逐漸提升,同時還獲得了建立自己工業體系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調動了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解放了社會生產力。

經過了這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不再缺少資本,而且中國不會永遠滿足於低端技術,隨著產業不斷升級,不可避免地開始擠佔歐美髮達國家的利潤空間。美國的資本回報率不斷下降,因此美國開始反對全球化。

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將會對中國的外貿、技術和資金的引進都產生巨大的困難,但是,不管國際形勢如何變幻,開放的路線必須要始終堅持。

世界不是鐵板一塊,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對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美國五眼聯盟的夥伴,其經濟也高度依賴中國市場。我們還要不斷降低關稅,消除壁壘,以此籠絡吸引歐洲和日韓,同時進一步深耕東南亞、非洲和南美,彌補對美貿易的損失。

和美國的鬥爭也無需像小朋友鬥嘴一樣,你來我往睚眥必報,一切以國家利益出發,不爭一時之意氣,美國的產品如果比其他國家都便宜很多,那為什麼不買呢?不能幹讓自己吃虧的事。

中國還有很多結構性問題,改革開放要著力於制度創新,政治和經濟都要繼續深化改革,保守停滯是當前最大的風險,只有不斷進步,中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近期火熱的擺攤經濟,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但這確實是真正為民生著想的務實好政策。這些小的改革看起來不起眼,但類似的小政策累積起來就是大能量。

三十多年前,我們那一代人,不願意在企業和機關混日子,大家紛紛下海,全國上下人人都想要幹一番事業,那時的中國就像一條激流澎湃的大河,活力無限。現如今,很多大學生年紀輕輕就想求安穩,考公務員進國企,這是需要進行結構調整的地方,名校畢業生作為最優質的資源,應該配置到最能創造價值的地方。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能夠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是因為這個民族的優秀基因,只要自己不作死,我相信中華民族的復興一定能夠實現,對中國的信心就是源自於對中國人的信心。

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將是未來一、二十年的常態,只要我們每個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敬業愛崗,剩下的事情就是堅持和忍耐,等待最終勝利的到來。

為什麼中國最終能夠超越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