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通寶、重寶、元寶的區別

咸豐銅錢因為品種多樣、鑄造精美,是目前古錢收藏最熱門的板塊之一。對很多新老泉友來說,可能會留意到不同鑄造局、面值以及錢文的寫法帶來的版式差異,但卻容易忽略一個現場,那就是正面的咸豐通寶重寶元寶,到底有什麼區別?

通寶最早源自唐代至清末銅錢的一種名稱,唐高祖武德四年鑄造開元通寶,開元意思為開創新紀元,以後歷代沿用,並常在“通寶”二字前冠以年號、朝代或國名。從唐朝起,錢就不再以重量為名稱了,而改稱寶。如 “大唐通寶”、“唐國通寶”、“太平通寶”、“永樂通寶”、“康熙通寶”等等。

貨幣稱寶是有其社會意義的,這就是貨幣的威力增大了。相關專家總結過歷代錢幣中錢文,稱為通寶的有“宋元、太平、天禧、皇宋、至和、嘉佑、治平、熙寧、元豐、元佑、元符、建國、聖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靖康”等等。

咸豐通寶、重寶、元寶的區別

咸豐通寶

元寶最早是用於唐肅宗時史思明在洛陽鑄的"得壹元寶"和改制後的“順天元寶”,這兩種錢可以說是一種佔領貨幣。大曆年間曾鑄有大曆元寶,製作不精,加上錢價很低,銅價很高,因此官鑄也不精良。此後還有天福元寶、淳化元寶、聖宋元寶、宣和元寶、靖康元寶等。

咸豐通寶、重寶、元寶的區別

咸豐元寶

重寶最早是用於唐乾元元年鑄的“乾元重寶”,一是乾元重寶當十;一是乾元重寶當五十,二者背面外廓都是雙圈。乾元重寶流傳下來的很多,特別是小平錢,僅次於開元。此後有南漢“錢亨重寶”,北宋“慶曆重寶”、“崇寧重寶”,清“咸豐重寶”、“光緒重寶”等等。

咸豐通寶、重寶、元寶的區別

咸豐重寶

在清代的咸豐以前,歷朝的通寶、元寶是相同的,有些元寶是以寄重形式存在的,一個當成幾個。類似的還有重寶”,也是記重貨幣。元代開始四川首先出現“交子”,便於攜帶,記重銅錢就失去了地位。明朝沿用紙幣,這樣就很少發行記重銅錢了。

到了清朝咸豐以後,就有了明顯的界限:通寶通常是指小平錢;重寶稱謂的是百內記重(不含百),就是兌換通寶一百個以內;元寶是從一百到一千,通常有一百,五百,一千;另有三百二百等屬於宮內使用的。當然,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 簡單來說的話,小面值錢是通寶、中等面值是重寶、大面值是元寶,三種叫法是有一定的遞進關係。通寶是指面值最小(小平),或相對較小的貨幣,重寶主要是當十以上至當百以下面值的貨幣,元寶則是當百以上至當千以下面值的貨幣。

但這一情況也並非絕對,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錢局也存在“通寶”“重寶”兼用的情況,如咸豐寶福一百,既有重寶也有通寶;另外,咸豐寶泉當五,既有通寶,也有重寶。這些由於通寶當五是早期鑄造的,所以面值會比較高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