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專家的孩子們現狀如何?對比李玫瑾和華生,讓不少人失望了

導讀:

自從有了娃,家裡日常的課外書就變成了教育書籍以及各類繪本,各路專家各項理論,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甚至有很多專家的觀點會顛覆我們已有的認知,而且專家和專家之間的教育觀點也經常會背道而馳,很多媽媽看得多了反而更加迷茫,到底應該聽誰的呢?

包 麻 麻從來沒有把任何一套理論、任何一本育兒書當成教育指導,無論誰的觀點都只是做參考,畢竟每個孩子的性格和成長環境都有所不同絕對不可能存在一個統一的模板,只要套用了,就可以教育好所有的孩子

育兒專家的孩子們現狀如何?對比李玫瑾和華生,讓不少人失望了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其實能夠呈現在紙面上的內容,永遠不可能是事實的全部。一個真正能做好教育的父母,一定是以基本理論為基礎,從整體入手,瞭解教育的本質問題,然後借鑑別人的方法,吸取失敗的教訓,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來因材施教。

《哈佛女孩劉亦婷》當年那是極其暢銷,看完書怎麼說呢,感覺挺玄乎的,用白蛇傳裡的一句話總結就是:文曲星下凡,還有我7分認同一個作者寫的觀點獨到的文章,主旨是“並非是她的綜合素質多麼優秀,只是充分利用了哈佛,乃至全美大學在招收中國學生時存在的制度方面的漏洞和缺陷。”

再比如,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的中國虎媽,完全是因為將子女教育變成了項目管理,而兩個混血女兒作為產品,成為了合格的資本主義接班人,被定義為成功;

同樣是鋼琴天才,被逼著彈琴,朗朗爸爸碩果累累,而藥家鑫父母卻一敗塗地

所以,別人家的孩子,我們看看就好,不要太執著,你的基因和孩子的後天都跟他們不同,跟著自己孩子的節奏走

育兒專家的孩子們現狀如何?對比李玫瑾和華生,讓不少人失望了

主流育兒專家的核心教育理念

當前,寶媽們關注的主流育兒專家有三個代表人物:李玫瑾、尹建莉和約翰·華生(哭聲免疫法的創始人),三位專家的觀念各有不同。

1、尹建莉

我看的第一本育兒教育書籍就是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當時一天一氣看完,看完之後內心溫暖,感動的不行,心裡想著一定要這樣培養孩子。

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給孩子足夠的自由,自由的孩子最自律,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讓孩子難為情,這些主要觀點聽起來沒問題,特別美好,猶如“冬日豔陽”“陽春白雪”,實際很多都無法落地。

結合實踐不斷思考之後,很多知識便可去偽存真,比如不要管孩子吃糖這件事兒,尹老師說給她足夠的自由慢慢孩子就會形成自律,我相信大部分家長操作起來,都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對於這種能讓人精神愉悅、孩子毫無免疫的“超級上癮食物”,如果沒有大人的監督,能禁得住誘惑產生自律的孩子恐怕鳳毛麟角

育兒專家的孩子們現狀如何?對比李玫瑾和華生,讓不少人失望了

2、李玫瑾

李玫瑾教授的觀念主要有以下幾點:

  • 0~3歲,無條件滿足孩子的安全感;
  • 3~6歲不能放任,是立規矩、管教孩子的最佳時期,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 進行陽光教育,孩子的身心健康比智力發育重要的多;
  • 青春期的孩子,不要過多的限制,要給予他們最大的尊重。

這些觀點,大方向上可操作性接地氣了很多,個人覺得更符合大部分孩子的實情

縱然如此,尹建莉老師曾經在微博上公開質疑李玫瑾教授,認為“研究犯罪心理,觀點完全合理,談及家庭教育,漏洞百出”。

在此,不想過多論述,只是那次爭議之後,我對尹老師的印象已經大打折扣,育兒理論只要不是太極端,哪有什麼統一的論調?你有你的觀點,我有我的論調,百花齊放才是春,抬高自己貶低別人真是沒必要

育兒專家的孩子們現狀如何?對比李玫瑾和華生,讓不少人失望了

3、約翰·華生

嬰兒哭的時候不能抱,慢慢他就知道哭是無用的,然後會變得乖巧,獨立自強。

這就是約翰·華生的理論基礎,傳說中的“哭聲免疫法”,曾經在美國風靡一時,現在還被一些中國家長視為訓練孩子睡眠的“聖經”。

後來這一理論被無數事實推翻:被訓練出來的孩子冷漠、甚至暴力,小時候缺愛的孩子,可能會終其一生去尋求和索要。

育兒專家的孩子們現狀如何?對比李玫瑾和華生,讓不少人失望了

育兒專家的孩子們現在怎麼樣了?

尹建莉的女兒圓圓能夠查到的資料就是,曾經跳級兩次,在16歲時高考超清華22分,其餘信息就沒有了,有一種說法是,她把自己女兒保護的很好。

李玫瑾教授的女兒成長為一個快樂的普通人

李玫瑾的女兒是屬於天生數學不好的那類學生,老師的評價也是孩子很努力,就是腦子不好用。不過媽媽並沒有給女兒施加壓力,甚至會安慰女兒爸爸的數學也不好,這不是你的錯。

後來,她的女兒選擇了從事音樂,現在是一名小學音樂老師,就像媽媽所希望的那樣,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理的健康

不得不說李玫瑾老師的教育是極其成功的,因為她自己就曾說過:

寧願孩子做個普通的快樂的人,也不希望她成為一個活在壓力中的學習機器。

並非所有的孩子都是“文曲星下凡”,但是父母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心之所向,皆是光明”。

育兒專家的孩子們現狀如何?對比李玫瑾和華生,讓不少人失望了

約翰·華生的孩子們人生皆灰暗

  • 大兒子雷納精神出現嚴重的問題,多次嘗試自殺,終於在30多歲時成功了;
  • 女兒Mary性格暴躁、酗酒成性,也是屢次輕生,患有嚴重心理疾病;
  • 他的小兒子最終離家出走,常年浪跡天涯;
  • 他家的悲劇甚至延伸到了第三代,她的外孫女也跟媽媽性格類似:酗酒,行為異常,試圖自殺。
育兒專家的孩子們現狀如何?對比李玫瑾和華生,讓不少人失望了

這幾種育兒理念,大家更信服哪一個呢?

個人覺得李玫瑾教授的方法更具普適性,教育出來的孩子不容易出問題,不知各位怎麼看?歡迎留言探討。


我是包 麻 ,關注我,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