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风水大师赖布衣为福建马七郎寻龙点穴的传说

宋代福建汀州府四保里(现在是福建省连城县四堡镇马屋村),马屋村始祖七郎公,生于北宋徽宗崇宁(约1104-1106)年间一个平民家庭,兄弟九人,马七郎排行第七,二十多岁时只身从福建宁化县安乐乡马家围村来到四保里赖家墟溪头一带打工,其他诸兄弟也前往全国各地肇基建业。马七郎于南宋1128年(建炎二年),在现今的马屋村肇基,自宗开南宋至今已经有八百多年历史。

溪头赖家墟住着几十户赖姓人家(后迁徙上杭,江西等地),其中有一户“赖员外”,请马七郎到他家打工,这户人家很富裕,为人表面和善,热情好客,经常把赖布衣请去敬为上宾,目的是好为他家找几处风水宝地。有一天,赖员外出外办事,赖布衣刚好从石城县来到赖员外家,一进门,马七郎热忱代为招待。晚饭后,马七郎将赖员外平常洗脸用的金面盆打水给赖布衣洗脚,这时刚巧赖员外回来,目睹赖布衣在洗脚,知道其患有脚疾,赖员外表面上笑脸颜开,客气地喜问赖布衣的到来,而内心却对马七郎自作主张恨之入骨,又碍于赖布衣在场不便发作。于是,第二天就把马七郎辞退了,无奈之下,马七郎只好奔波各小户之家打短工。

几天过去,赖布衣不见打水给他洗脚那个熟悉的马七郎身影,心想,是否因端金面盆给自己洗脸洗脚而被辞退呢?心中疑惑万千。后来在墟场上偶遇马七郎,问明缘由后觉得相当内疚,主动提出要为马七郎找一块安身之地。于是,带着马七郎来到对面的梅岭小溪边,砍万根青竹、百捆芦苇搭起一草堂居住。芦苇草堂坐东北朝西南(艮山坤向),面向南山云台,后靠五崇岗丘,西纳来龙五马落槽,东环曲水三溪合一。赖布衣说:这是“三龙会聚”可以催丁,催贵,催官,催寿,孕育子孙繁衍生息、兴旺发达的风水宝地。

马七郎听从赖布衣吩咐,在三溪曲水交汇之处,围筑堤坝,坝外挖塘养鱼,坝内储蓄来水,垦田种稻,名为田头,实为加固下砂关锁水口,使建在田头尾旁的草堂更加藏风聚气,环抱有情,催风水地灵庇佑繁衍生息,富贵绵长。(田头尾即现在马屋千五郎、千七郎公祠右后侧)。

宋代著名风水大师赖布衣为福建马七郎寻龙点穴的传说

安居不久,娶邻村邹姓女子为室,并在芦苇丛中饲养母鸡,下蛋孵出的小鸡成群结队,游走在溪边田间览食虫蚁,促进作物绿茵,五谷丰登。闲时,夫妇俩在门口小溪里抓捕魚虾,过着诗一般的田园生活。

某年嘉平月,喜得一子,眉清目秀,令人喜爱,命名马念三郎。又某年正月十四日,再添一子,命名马念四郎,玉盘嘉月十四日,马七郎的兄弟和亲戚朋友从四面八方前来庆贺,赖布衣也拨冗前来贺喜,宾客满座,热闹非凡。(马屋正月十四传统节日可能由此而来。待考)

岁月如梭,生息繁衍,开枝发叶,枝繁叶茂。马念三郎迁居上杭,武平等地。马念四郎在祖地至第六代子孙有马千五郎、马千六郎,马千七郎。马千六郎又迁居江西三南(赣州定南,龙南,全南)等地。后裔祖祖辈辈团结互助,亲密无间;骨肉之情,守望相助;立身处世,忠孝传家。现已繁衍到32代,除祖地8千余人外,子孙有迁徙广东、江西、广西、四川及港澳台等地区,人口已逾50多万人。孕育了元代武略将军马千七郎,明代右都御史、政议大夫马驯,磁州知州马河图,正红旗教习马源用等一批历史政声卓著的先贤和迁居各地的近代国家民航总局局长马仁辉、济南军区军级干部老红军马从炘,腾讯商业菁英马化腾及各条战线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宋代著名风水大师赖布衣为福建马七郎寻龙点穴的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