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拋棄“快樂教育”,告訴孩子學習的真相:高分就是人才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並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

按照國際上的分法,普遍認為人才分為學術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術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四類。


請拋棄“快樂教育”,告訴孩子學習的真相:高分就是人才

人才的標準:

具備良好的人品在博學廣識的基礎上,

在某一個領域或某些領域有所專長效率高,

講方法,洞察力強,吃苦耐勞,有創造性思維


談人才,首先要放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下談

現行的教育制度中,高考是篩選人才的最主要手段。也是最為公平合理的手段(相對歷史上出現的任何選拔手段)。

雖然每個人都不喜歡考試,每一個學生都被中高考“折磨”的精疲力竭。但無論中國還是國外,一直用考試來選拔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是幾十年甚至百年不變的手段。

存在即合理。中高考制度的設計並不是為了為難學生,而是有存在的必要性和科學性。

請拋棄“快樂教育”,告訴孩子學習的真相:高分就是人才

高考閱卷現場


考試,是檢驗我們是否學到知識的手段。

學習,是為了學到知識,而不是為了考試,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如何檢驗是否學到知識呢,還沒有一個比考試更快捷的辦法。雖然無法保證通過考試篩選出的人都是人才,但一定能篩選出通過高等教育,最有可能成為人才的人。按照分數高低,接受不同層次、不同特色的大學教育,今後投入到社會的各行各業中去。

如果不通過高考分數,而且通過其他方式選拔人才到底可行不可行呢?一段實實在在的歷史給我們的答案。

請拋棄“快樂教育”,告訴孩子學習的真相:高分就是人才

1970年到1976年進校的七屆工農兵學員,在1976年後,稍微重要一些的黨政部門和科技文化單位拒絕接收這些工農兵學員。在“bo luan fan zheng ”後,學校也以招收這幾屆工農兵學員上學為恥,如北大、清華在寫其光榮的百年校史時均將這七年期間的辦學歷史作空白處理,以示這是“人才的斷檔期”。“白卷英雄”在幾十年後的今天,淪為現代中國歷史上不通過考試,靠推薦選拔人才的笑柄。

(1973年6月,白卷英雄張tie sheng (音)被縣裡推薦考大學。在物理化學考試時,大部分考題不會回答,但他在卷子背面寫了《給尊敬領導的一封信》,最終他的考試成績語文38分,數學61分,物理化學6分。後來被毛yuan 心(音)知道,後被si 被bang(音)利用,後獲刑15年。出獄被迫闖蕩成億萬富翁,這是後話)。

看看古代的“高考制度”

夏商周時代,盛行“世卿世祿制”(世襲),通過家族血緣關係任命各級官員,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也就意味著你是不是人才,你有沒有資格參與到國家管理,在你一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定了。現如今,國家公務員報考的條件之一就是:

具有大學專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如果能考上大學,至少擁有了參與選拔公務員的機會。

這至少給想成為“人才”(公務員)的普通學子,一個考試的機會。至於,能不能選上,還要面試等流程。

請拋棄“快樂教育”,告訴孩子學習的真相:高分就是人才

周朝 墓


察舉制

漢朝建立的選官“察舉制”,是一種由下而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剛開始以“鄉舉裡選” 為依據,注重鄉里輿論對某位士人德才評判的權威性。但後來宦官把持用人大權,選官制度出現了“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翻譯:

地方向朝廷舉薦的秀才,根本不懂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向朝廷舉薦的品德高尚因孝順而聞名的人,真實的情況是:父母長輩被趕出家門!無所依靠!

所謂的“寒門”、清正廉潔的人才,更是品德敗壞,道德低下如汙泥!

被舉薦的公門子弟稱為人才,實際上卻怯懦不敢擔當;膽子如雞一樣小。

察舉制後期,看似是自下而上的舉薦,實則是自上而下的通氣打招呼,走走形式,用民意民主包裝出來的“有背景的庸才”。(歷史的相似性)

請拋棄“快樂教育”,告訴孩子學習的真相:高分就是人才

漢服


徵辟制(領導個人提拔,容易將用人之權轉移到私人手中)

徵辟制是兩漢選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徑之一,就是徵召名望顯赫的人士出來做官,皇帝徵召稱“徵”,官府徵召稱“闢”。 選的對象:是沒有官職的讀書人;拔的對象:是下級官吏。按規定,他們都必須是品德高尚、學識才幹出眾的人。

但在東漢時,由於政治腐敗,官僚利用辟召以徇私;又因被辟召者對闢主的感戴,形成兩者間的隸屬關係,助長了官僚中私人權勢的增長。他們為了發展個人勢力,皆爭相以此籠絡士人;而士人為了做官,也不得不依託權門。這樣便發展成為一種私恩的結合。

西漢時被闢除者猶為國家官吏,到東漢則實際上成了主官的私屬。朝廷集權力量遭分割,地方割據勢力發展,東漢末年,四分五裂的局面,與“用人之權轉移到私人手中”有很大關係。

請拋棄“快樂教育”,告訴孩子學習的真相:高分就是人才

東漢擊鼓說唱陶俑


至少我們能看出,政策初期是好的,但慢慢的就形成了拉幫結派、裙帶關係的官僚團體。但本質上想做官,還是從沒有官職的讀書人中選拔。無論是漢朝還是今天二十一世紀,好好學習是避免不了的,只不過漢朝沒有高考罷了。和我們現在倡導的:平時成績本身並不重要,讀書學習很重要是一回事。

請拋棄“快樂教育”,告訴孩子學習的真相:高分就是人才

今朝不同與漢朝之處在於,讀了12年書,想成為“幹部身份”必須參加一個高考,高考成績決定了你有沒有資格,繼續接受國家對你的培養。按照十幾、二十年前“包分配”的說法,上了大學,國家總會有工作安排給你的,即使現在早已經沒有分配工作一說, 但“大學學歷”仍然是職場的敲門磚,無論你是走仕途,還是走技術、管理崗位。

請拋棄“快樂教育”,告訴孩子學習的真相:高分就是人才

九品中正制

漢末, "鄉舉裡選"的傳統做法難以為繼。在此情況下推行了"九品中正制"。

在朝官中推選有聲望的人擔任各州、郡的"中正官",負責察訪本地士人,按其才德聲望評定九個等級(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然後根據士人的品級,向吏部舉薦。吏部依據中正的報告,按品級授官。聽上去很美好,起初,這一制度是對漢代選官傳統的延續。但到魏晉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個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壟斷,九品的劃分,已經背離了"不計門第"的原則。此後的三百年間, 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護士族世襲政治特權的官僚選拔制度。

所謂的“中正官”,既不中,也不正,公開公正就是擺設,給百姓看的劇本臺詞,導致寒門普通人無法步入仕途,最終被科舉制代替。

請拋棄“快樂教育”,告訴孩子學習的真相:高分就是人才

隋朝開始改為科舉制,使得任何參加者都有成為官吏的機會(與高考相似度極高,任何人只要你願意學習,符合基本條件,都可以參加高考)。

科舉制

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形成;

科舉從605年開始,到清光緒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明清時期科舉考試逐漸僵化,被稱為八股取士,後於20世紀清末初廢除。

請拋棄“快樂教育”,告訴孩子學習的真相:高分就是人才

圖片來源網絡

高考---現代選才制度,關係到中華未來的興衰。從最古老的世襲制到清代才結束的科舉制,歷代選官(才)制度在執行初期都起到了選拔人才的積極作用,但這些制度在執行的後期,逐漸影響和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總體而言,國家對人才的選拔方式漸趨嚴密科學,逐步趨向公開、公平、客觀;雖然有數不清、道不明的空子可鑽(競賽、特長、自主招生、高二優秀生ti kao、ding ti ),但至少保住了兩點:

一、普通人通過高考,有階級跨越的最基本可能性。

二、高考高分越高,也最有可能是人才。

即使有一些高分低能和低分高能的案例,但高考讓選拔人才變得簡單、快捷,不用再從一堆低分裡,僅憑個人的“火眼金睛”去選人才。試想你看著一個18歲到20歲的年輕人,如何給他的道德打分?給他的創新類打分?給他的組織力打分?給他的管理能力打分?任何一個人當考官,別人都不會滿意的。歷史上的中正官就是一個例子。只有高考分數,才是夠公平!每年6月6日、6月7日,統一性的高考,才能實現上千萬人口的人才選拔,成本最低、最有效,最客觀、最能使所有人信服。

人性面前,除了高考,其他都是扯談

大家注意到,從2020年高考開始,已經持續了17年的大學自主招生政策,終結退出歷史舞臺。我國從2003年開始推行自主招生,其目的在於對應試招生作出補充,強調選拔素質人才而非分數人才,參加自主招生並且通過考核的學生,可以在高考前和院校簽訂招生合同,並且在參加高考時還能享受降分待遇,同時也給那些“偏科”的孩子也能進入理想院校的機會,從而避免人才流失。


是的,自主招生目的和初衷是好的,但是但隨著自主招生的推行,其規模和影響力也愈發深刻,自主招生中存在著不透明,已經嚴重侵害了普通學子的利益,自主招生關閉了一些普通學子的求學通道。為了搶救少數“素質偏才”,廢了更多的真正人才。

“自主招生工具是好,但使用工具的人是凡人,凡人就無法不面對人性的考驗。”

我們拿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2017年錄取學生的人數說明“綜合評價”“素質選材”個人和國家是否滿意?是否選出了真正的人才?

清華大學

保送生:169 ,藝術特長生:55 ,體育特長生:48 ;自主招生:686 ;領軍計劃:1486 ;自強計劃:176

總計:2451

北京大學 保送生:223 ;藝術特長生:60 ;體育特長生:67 ;自主招生:689 ;博雅計劃:1236 ;築夢計劃:489

總計:2541

2017年中國兩大名校共計錄取考生人數6800人左右。而將近5000人,是不用比拼高考成績的。全國有多少所211,985院校?又有多少學生不用參加高考就可以接受最優質的高等教育。想不考試,把“高等教育錄取名額”這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宣告是不可能的。如果再“綜合評價,素質選材”,損失的不僅僅是教室裡的普通寒門學子的前途命運,更損失的是國家長久的競爭力。

今年,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並關閉了“自主招生”。但社會上對於“素質教育”的呼聲並未消停,“減負、快樂教育、素質教育、考試機器”等等詞彙,本是留給九樓的人喊的口號,反而讓地下室的人執行的最徹底。

請拋棄“快樂教育”,告訴孩子學習的真相:高分就是人才

2018清華自主招生 首經貿附近考點


高分就是高能力,高分就是人才。

高考試卷的本身也在創新,現代的高考,題目越來越靈活,早已不是十幾二十年前靠死記硬背考好文科,靠套公式能考好理科。

告訴孩子:只有從小養成好習慣、做到專注、愛思考、對自己要求高、善於把握機會(考試也是機會)、早懂事、早成熟(明白自己在幾樓住,該怎麼爬樓)、學習效率高、愛讀書,讀書能吃苦,做題肯鑽研..... 才能能否考出好成績。高考試卷考的就是綜合能力。考的既是孩子的學習能力,考的也是父母的認知能力。

請拋棄“快樂教育”,告訴孩子學習的真相:高分就是人才

一碗方便麵就是午餐


高考篩選掉的,就是:平時眼高手低的,習慣不好的,靠突擊小聰明取高分的,學習做題耐不住寂寞,坐不住的,基礎很差的,全憑死記硬背的,缺乏自律的,不珍惜時間,不高效利用時間的,在小學初中高中最該讀書的年紀,卻盼著掙錢的。嚷嚷著取消數學的,取消英語的,取消語文的,以為只會寫字認字和數學,就能學好物理化學的,不學英語就能為祖國做貢獻的。卻不知道愛因斯坦、迪卡爾等幾乎所有的世界物理學家都是哲學家、文筆也都好的能出書論著這個最基本的事實的。


【原創作品,侵權必究】
關注我。篇篇給你學習乾貨。
【如果對學習有困惑,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文章。】相信會帶給你觸動和收穫。
一切學習不好,都是明白的太晚。
一切學習不好,都是沒名師指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