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祕密是一生的起點

打開一本書——《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

童年的秘密是一生的起點

一開始我被這本書的書名所吸引,雖然雞湯,但觸動了我的心,迫不及待地讀。

和“瓊瑤式”的書名不同,此書是一本嚴謹的心理學著作(英文書名是Supernormal),是美國心理學家梅格·傑伊花費多年的研究成果。傑伊的主要研究對象是那些童年時受過創傷的人,這些創傷對他們造成了致命的傷害,而在和困難和逆境搏鬥的過程中,他們找到了自己的方式,慢慢具有了復原力,逐漸成為Supernormal——超級正常人。

童年的秘密是一生的起點

書中有一個數據相當驚人,約有75%的人在童年時遇到過一個或多個問題,這些困難來自於方方面面,親人離世、父母離婚、家人酗酒、家庭暴力、校園欺凌、性侵、貧窮、疾病……凡是在童年給你造成傷害的事都是創傷。

童年的秘密是一生的起點

這些傷疤有的大有的小,大一點的傷疤對於經歷者的影響是持續的,會影響他們成年後的性格、親密關係、親子關係、社交、生活等各個方面。小一點的傷疤也需要很久才能復原,也有可能始終不能癒合。

童年的秘密是一生的起點

在書中,梅格·傑伊列舉了很多案例,講述他們的故事,如弟弟溺水身亡、爸爸自殺的政府工作人員,9歲那年爸爸離家出走的中年男人,哥哥有嚴重的精神障礙的醫學博士,被姐姐欺凌的商業顧問,被性侵的馬球運動員,媽媽是癮君子的白領,五六年級遭遇霸凌的軍官……他們都是梅格·傑伊的“病人”,他們向梅格講述了坎坷的童年,並在此得到治療。每個人的遭遇不同,但都受到了深深的傷害,以至於後來的人生都是在和童年時的不幸做持久的不懈的鬥爭。

幸運的是,不少“病人”找到了撫慰傷疤的方法,慢慢康復。

童年的秘密是一生的起點

書中有一項研究讓我頗為震驚。梅格·傑伊寫道: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就任何時段而言,大約1/3的求助者之所以在家不幸福,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父母,而是因為他們的兄弟姐妹。儘管如此,兄弟姐妹之間的爭鬥很少被視為童年逆境的一種表現,而且很少得到探討。根據大規模研究結果評估,在任何一個年度之內,大約有1/3的兒童遭到兄弟姐妹拳打、腳踢、猛推、牙咬或其他形式的攻擊。有的時候,這些攻擊行為造成了嚴重的結果,但並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

童年的秘密是一生的起點

梅格·傑伊講了一個故事。

傑西很小的時候常常遭受姐姐的欺凌。她的姐姐塊頭很大,十分強壯,她的狀態極不穩定,只要心情不好時就會拿著傑西出氣,大喊大叫,拳打腳踢。傑西的媽媽並沒有對此做什麼,或者說是無法制止,姐姐殘暴時甚至毆打媽媽。姐姐心情好時對傑西相當友好、和善,但這種情況十分少見。

慢慢的,在姐姐無所不控的暴力陰影下,傑西培養了敏銳的觀察能力,放學回家後如果察覺到姐姐有一絲不對勁,她趕緊上樓,把自己鎖在臥室裡不出來,然後通過做數學題、閱讀來打發時間,直至等到媽媽下班回家。

傑西常常擔心姐姐會在黎明前殺死她和媽媽,所以她特別注重訓練自己保持清醒,無論時間多晚,她都努力保持清醒,目標是成為家裡最後一個入睡的人。

久而久之,傑西就像福爾摩斯一樣,觀察能力越來越強。後來她去讀外地讀大學,並攻MBA,畢業後在一家諮詢公司做商業顧問,很少回家。

傑西有一個相對圓滿的結局,姐姐的霸凌讓她早早學會了察言觀色、保護自己,並用這項特殊技能找到了合適的工作。但她的故事迫使我思考:兄弟姐妹之間的暴力非常普遍麼?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和虐待會給孩子們造成了莫大的傷害麼?

童年的秘密是一生的起點

童年的秘密是一生的起點

我有一個姐姐,小時候我倆也常常為了小事打鬧。長大後卻發現手足情的重要。但姐姐有一個“瑕疵”讓我受不了,她總是以“成功人士”的姿態來教訓我、指點我。在這裡喊話姐姐:我們是平等的,請不要動不動批評我。我會過好我的人生,請不要干涉過多。

童年的秘密是一生的起點

童年受過創傷的人如何去治癒傷疤,復原成為一個“正常人”呢?

梅格·傑伊給出的答案很簡單——行善和愛。行善對我們有益;“愛”是最強大,最難以捉摸的超級力量。

童年的秘密是一生的起點

這個答案雖然出人意料,但十分有道理。

童年的秘密是一生的起點

童年的秘密是一生的起點

這本書肯定了我長久以來堅持的觀點:童年的秘密是一生的起點,因為每個人都是在承載童年“缺憾”的路上,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曾在一篇文章《我們都曾經歷艱難,卻有了更好的人生》講述過朋友的經歷,他們有過童年的“創傷”,但好在他們慢慢復原了。

不過,這本書帶給我的啟迪不僅這些,我相信成年人依然要經歷艱難、傷害,成年人也需要復原力,更需要勇氣去戰勝大大小小的困難。但不必怕,一切都會過去。

童年的秘密是一生的起點

如果你有孩子,那就按照自己對於自己的期待去要求自己,讓自己成為自己理想中的父母。你希望別人為你做什麼,你就為孩子做什麼。

童年的秘密是一生的起點

童年的秘密是一生的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