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科技賦能打造第二曲線

當代英國管理大師查爾斯·漢迪在《第二曲線:跨越“S”型曲線的二次增長》中指出,企業按常規的第一曲線發展會有邊際,而如果能在“第一曲線”到達巔峰之前,找到帶領企業二次騰飛的“第二曲線”,那麼企業永續增長的願景就可以實現。

隨著房地產行業天花板一步步逼近,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成為房企們的共識。在這種背景之下,碧桂園以地產業務為基礎和後盾,通過集中優勢力量在多元業務領域進行資源整合、深化拓展,藉助科技力量提升企業競爭力、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積極謀劃新未來,

同時,第二曲線也賦予碧桂園穿越行業週期、持續高質量增長的內生動力。2020年上半年,碧桂園實現權益銷售額2669.5億,權益銷售面積3185萬平方米。在克而瑞地產研究公佈的房企全口徑銷售榜單中,碧桂園依然穩居行業第一,連續第三年保持領跑。

碧桂園:科技賦能打造第二曲線

碧桂園創投已投企業——秦淮數據集團

碧桂園創投的多元投資

時隔10個月,碧桂園創投再次加註商業火箭領域。

日前,國內領先的商業火箭研製運營公司藍箭航天宣佈完成12億元C+輪融資,由碧桂園創投參與領投。而此前2019年12月,藍箭航天完成5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投資方也正是碧桂園創投。

作為龍頭房企的股權投資部門,碧桂園創投為何要佈局商業航天領域?碧桂園創投董事總經理杜浩介紹,高端裝備業和先進製造業是碧桂園創投重點關注領域,而在此領域,碧桂園創投主要關注商業航天產業鏈、智能製造產業鏈等細分賽道。

他表示,商業航天是一個新興市場,此賽道具備市場需求爆發潛力、行業技術壁壘高、戰略價值大等多個突出優勢;同時,該行業的尖端科技創新屬性與碧桂園集團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價值取向高度契合。

不止商業航天賽道,圍繞地產上下游產業鏈、大健康、大消費、物流供應鏈、先進製造、新基建等領域,碧桂園創投均有涉足。據悉,碧桂園創投成立於2019年1月,是碧桂園集團下屬一級事業部,負責集團除地產投資外的股權投資業務。成立不到兩年時間,其已在多個賽道投出明星企業。

除藍箭航天以外,碧桂園創投在先進製造領域還投資了中國5G芯片設計標杆企業紫光展銳、車載半導體新銳企業比亞迪半導體;大健康領域已投出企鵝杏仁、和鉑醫藥;新基建方向有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秦淮數據等;大消費方向已投出國民網紅汽水“漢口二廠”、新潮美瞳品牌“可糖美瞳”等。貝殼找房D輪融資中也有碧桂園創投的身影,它也是碧桂園創投首個完成IPO的已投項目。

碧桂園創投最為關注的領域是與房地產相關的上下游產業。2020年5月,碧桂園創投和保利資本宣佈共同發起設立一支規模為50億元、首期10億元的“房地產產業鏈賦能基金”。這隻由房企資本強強聯手成立的基金,主要聚焦房地產產業鏈上下游,涵蓋生產製造、服務、運營及相關產業。目前,該基金已完成首期募集,最終募資金額超15億元。

“碧桂園集團的主業之一是房地產,關注的角度有一些差異,做投資有自己的邏輯,主要基於場景驅動的投資理念。” 碧桂園創投管理合夥人代永波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碧桂園創投的投資立足於地產開發和社區這兩個很重要的場景,由此延伸的投資重點即房地產生態鏈和社區生態鏈。

“作為CVC機構,集團主業是我們做投資的出發點,也是核心優勢。我們始終堅持挖掘房地產生態鏈的賦能價值,拓展發展的邊界,通過對前沿技術和產業變革趨勢的研究,尋找細分領域的卓越創新者。”代永波說。

從投資方式上看,有控股型投資和財務型投資。前者主要以獲得集團想要的資源和技術,後者是把該集團的優質資源賦能給投資的合作伙伴,未來的定價溢價能力和盈利前景較大。據悉,成立一年多以來,碧桂園創投投資企業近50家,核心團隊累計併購企業超過15家,投資項目金額超過百億。

IP GLOBAL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分析道,房地產領域難以維持高速增長的危機意識使得房企不斷尋求新的投資機會、新的業績增長點,在獲取財務投資性收益的同時,也為後續成長培育新的接替性產業。

“目前除了地產上下游產業之外,房企比較熱衷於投資互聯網和高科技產業,這些產業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也會與房企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因為房企的信息化、科技化、互聯網化是未來發展的方向,而且呈加速趨勢。”他分析,若投資標的與母公司業務形成良好的協同,除了能為房企帶降本增效的直接財務業績之外,還能為房企的運營賦能,為行業進步乃至行業生態與行業格局的演進帶來積極的推動。

碧桂園:科技賦能打造第二曲線

碧桂園創投已投企業——藍箭航天

“科技企業”碧桂園的長線佈局

在碧桂園創投多點開花的同時,碧桂園集團自身的多元化佈局也成果顯著。在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的設想中,未來科技、地產和建築應該是三位一體的,而碧桂園也應該成為一個高科技企業。

2019年初,碧桂園提出“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新定位,明確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是未來三大重點業務。

2018年7月,碧桂園博智林機器人項目啟動建設,重點聚焦建築機器人、BIM、新型裝配式及相關核心技術。截至2020年8月14日,已招募了3604名國內外研發人才,進行建築機器人及相關智能施工設備、裝配式等的研發、生產與應用,累計遞交專利申請2314項,獲授權567項,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自主核心技術。

現有在研建築機器人50款,其中35款已投放工地測試。今年以來,地面整平、樓層清潔、通用物流、室內噴塗、鋼筋自動加工機器人已分別在順德和陽江等地的項目工地上使用,參與建設。

去年碧桂園還成立全資子公司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目前已有6家機器人餐廳實體門店對外營業。今年2月,由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自主研發的“24小時無人、全自動化運作”煲仔飯機器人被送至武漢新冠肺炎隔離點,為醫護工作人員提供煲仔飯配餐服務。截至6月底,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已申請各類專利611項,目前已獲授權的有205項。

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表示,隨著社會進步,科技力量越來越強大,各行各業都在通過科技力量提升生產力。碧桂園佈局建築機器人和其他新業務,目的是想通過機器人化推動生產力的提升,讓公司的主業和新業務並駕齊驅,藉助科技的力量提升企業競爭力。“我們相信科技力量一定能夠讓碧桂園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

樂居財經獲悉,2020年上半年,碧桂園在研發上繼續加大投入,當期公司產生研發費用10.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近2/3。

此外,碧桂園還重點發力現代農業。目前,碧桂園農業公司已控股華大農業,並投資建設運營廣東德慶貢柑產業園、連樟村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河北張北華大農業康養基地等優質項目。社區生鮮賽場的“碧優選”,也在今年重點推出。

克而瑞地產研究展望,碧桂園持續圍繞地產主業挖掘市場新動能,形成房地產產業鏈、生態產業鏈、社區產業鏈全覆蓋,同時在機器人建房、機器人餐飲、現代農業等新業務均有顯著進展。長遠來看,通過產業投資進入萬億級產業鏈市場,是當前碧桂園突破發展瓶頸的有效途徑,也是碧桂園增強自身綜合競爭力的突破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