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言茶語】“一個口訣”帶你解開普洱茶沖泡中的“三大疑惑”

早就答應茶友們寫一篇普洱茶(本文只以古樹生茶為例)沖泡攻略,昨晚又跟很多茶友聊起普洱茶沖泡技巧的問題,普遍認為,普洱茶在茶圈的地位很高,高到“仰視”“深不可測”的地位,很多人用“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來描述。拋開源頭,從飲茶人自身來看,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3點:一是喝不到好(真)茶;二是不會沖泡品飲;三是沒耐心喝。這就是坎,一旦邁過了,或許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茶言茶語】“一個口訣”帶你解開普洱茶沖泡中的“三大疑惑”

今天,我們圍繞“一個口訣”,來帶領大家來逐步解開喝茶時常問起的“三大疑惑”,讓您更會沖泡普洱茶。

【茶言茶語】“一個口訣”帶你解開普洱茶沖泡中的“三大疑惑”

一個口訣:

——高溫出高香

經常喝茶的朋友會發現,開水泡出的茶會更香,而水溫低泡出來的茶香氣則弱得多。這就要追溯到茶葉中的芳香類物質。

【茶言茶語】“一個口訣”帶你解開普洱茶沖泡中的“三大疑惑”

茶葉中的芳香類物質,也稱為“揮發性香氣組分(VFC)”,是茶葉中易揮發性物質的總稱,茶葉的香氣也是決定茶葉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茶香,實際是不同芳香物質以不同濃度的組合,表現出不同香氣風味。即便是同一種芳香物質,不同濃度,嗅覺表現出來的香型都不一樣。茶葉中的芳香類物質主要有中低沸點和高沸點兩大類。中低沸點的芳香物質,如青葉醇具有強烈的青草氣,這類物質往往在普洱茶曬青毛茶的加工殺青環節已經大部分溢出;而高沸點的芳香物質,如苯甲醇、苯乙醇、茉莉酮和芳樟醇等物質,都具有良好的花香,這主要是鮮葉經加工形成的,是決定茶葉形成良好香氣品質的關鍵。

【茶言茶語】“一個口訣”帶你解開普洱茶沖泡中的“三大疑惑”

高沸點芳香類物質,經沸水沖泡才更容易揮發溢出,茶葉的芳香特點也才能更直接地體現出來。因此,“高溫出高香”是確保普洱茶“香高味醇、厚重甘甜”的品質特徵充分展現的一個重要“口訣”,沉迷於普洱茶迷人“掛杯香”的朋友可要牢記了。

【茶言茶語】“一個口訣”帶你解開普洱茶沖泡中的“三大疑惑”

“三個疑惑”

疑惑一:普洱茶出湯後,蓋碗(壺)蓋到底該悶蓋還是開蓋?

有了“高溫出高香”這個“口訣”,到底該悶蓋還是開蓋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了。由於普洱茶主要採用雲南大葉種曬青茶壓制加工而成,茶葉外形條索粗壯肥碩,幹茶尤其是存放數年的幹茶大多呈墨(黃)褐色,基本不存在綠茶“鮮綠”的特色,保持茶葉顏色的觀賞性不是沖泡普洱茶的基本要求,普洱茶幹茶品質特點並不嬌貴,耐燙、耐泡,加之茶葉本身的抗氧化性,僅僅數小時的悶蓋不可能出現“悶出餿味”的問題,從“高溫出高香”的出發點考慮,為保持蓋碗(壺)內溫度,確保蓋碗(壺)內香氣物質不揮發溢出,普洱茶出湯後,蓋碗(壺)悶蓋為佳。

【茶言茶語】“一個口訣”帶你解開普洱茶沖泡中的“三大疑惑”

疑惑二:沖泡普洱茶時,反覆煮沸的水到底能不能用來泡茶?

茶的世界裡,經常有人說不要用反覆煮開的水泡茶,所謂“千滾水”對人體有害,在燒水的過程中,水分不斷蒸發,鹽類物質就會逐漸增多,這些鹽類物質本身口感不好,同時反覆燒開,水中的鐵、鈣類物質也會不斷增加,還會與茶葉中的物質發生反應,影響茶湯的品質。當然,有些專家從化學、物理學、醫學等角度拿出了多學科交叉的論據,理論如此,似乎不可反駁。

【茶言茶語】“一個口訣”帶你解開普洱茶沖泡中的“三大疑惑”

但是,作為飲茶的人,我們不僅要問,水不能反覆煮,根據“高溫出高香”的口訣,又要沸水泡普洱才更好喝,那我到底該怎麼辦呢?當然,有人建議每次往燒水壺裡注入剛好夠一蓋碗(壺)的水,這樣燒開後剛好夠一次沖泡,然後再加水,再燒……看著都累吧,古樹普洱有那麼耐泡,這得反覆精準注水多少次,喝一泡普洱茶怎麼就那麼難呢?

【茶言茶語】“一個口訣”帶你解開普洱茶沖泡中的“三大疑惑”

實際上,水真的那麼柔弱?煮兩三次就煮壞了?再泡出來的茶水就不好喝了嗎?不見得吧?畢竟沸水泡出來的普洱肯定更好喝。在實際操作中,一壺水1升左右,燒開後泡茶,以容量150ML左右的蓋碗為例,出湯後倒入350ML公道杯,無論個人品飲還是幾個好友一同品飲,基本都是連續兩次沖泡,而後置壺,水溫冷卻(短時間水溫變化可忽略,可正常沖泡)。如此算來,一壺水最多反覆煮沸3-4次即可飲完。以目前的條件都是以電水壺煮水為主,飲茶中水溫降低不大,復煮後水沸即斷電,無論是水蒸發,還是鐵、鈣、鹽類等物質的析出,影響都不大,對人體的傷害更是杞人憂天。當然,我們極致追求儘量不飲用反覆煮開的水泡茶,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以追求好的飲茶口感為主,只能退而求其次,未嘗不是正確選擇。

【茶言茶語】“一個口訣”帶你解開普洱茶沖泡中的“三大疑惑”

疑惑三:沖泡好的普洱茶湯到底該熱飲還是冷飲?

“喝開水容易致癌。”這是個梗,在這裡說起來更是一句玩笑而已。實際上沸水從燒水壺倒進蓋碗(壺),再倒進公道杯,而後再分進品茗杯,經過損耗此時茶湯的溫度是不高的(40-50度左右,具體溫度隨各環節停留時間而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測一下),完全符合人口腔品飲要求,所以“喝開水致癌”對於喝茶來說只是玩笑話而已。那麼,沖泡出的普洱茶湯,到底是該趁熱喝好還是冷了之後喝好呢?答案當然是趁熱喝好,“高溫出高香”依然是重要原因之一,趁熱飲茶,茶的香、醇等特點才能儘量呈現,在口腔中的變化才更明顯直接。

【茶言茶語】“一個口訣”帶你解開普洱茶沖泡中的“三大疑惑”

有些朋友愛喝冷茶。即便是在茶桌上,為他奉上一杯熱茶,他喜歡等茶冷了之後再一飲而盡。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冷茶更解渴。其實,解渴是一般飲品的基本功效,茶當然也是如此,即便是冷水也要比熱水更有解渴感。如果只是要達到解渴的目的,又何必喝好茶呢?喝好茶,當然是要喝茶的好,喝它的特點。而有部分內含物質豐富的茶,茶湯熱時入口唇齒留香,回甘明顯,茶湯冷之後入口,反而苦澀、酸感盡出。究其原因,由於茶葉中咖啡鹼、茶黃素、茶紅素等部分內涵物質在水溫較低時,便不溶解,出現苦、澀等口感,甚至是茶湯變渾濁等現象。

所以,趁熱(溫)喝茶,才能不枉費一杯好茶,這也是對一杯好茶最基本的尊重。

(以上為個人觀點,難免有不足之處,歡迎廣大茶友討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