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重慶 | 曾家巖老居民樓後隱藏的百年羅馬柱,入選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文/圖/視頻

日前,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佈我市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位於渝中區曾家巖一帶的加爾默洛(記者注:也作加爾默羅)女修會牆柱榜上有名。幾根隱藏在大溪溝渝建村126號老居民樓後的羅馬柱僅是當年坐落在這裡的天主教堂的一面外牆,已經歷百年風雨。

近日,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走近曾家巖一帶,探尋百年羅馬柱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老居民樓後

為尋找加爾默洛女修會牆柱記者跑了三次,說是隱藏在老居民樓後一點沒錯,而且“藏”得很深。

從曾家巖小學校門一側巷子進,向左拐再步行一小段,便看見一塊門坊,門坊上三個鎏金大字——關聖梯,一塊門牌號顯示“渝建村126號”。

沒錯,就是這兒了!

老重慶 | 曾家巖老居民樓後隱藏的百年羅馬柱,入選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關聖梯門坊

關聖梯不長,大約幾百米,寬約兩米。曲曲折折,古幽清淨,兩側有高牆圍擋,從石板上的青苔可以看出,這條巷子少有人跡。大溪溝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關聖梯一側為現在的上清寺街道,一側為大溪溝街道,如今經過巷子的居民主要是巷子中段老居民樓裡住的為數不多的居民,而且巷子的下端口也可以進出,所以關聖梯上段顯得更幽靜。

老重慶 | 曾家巖老居民樓後隱藏的百年羅馬柱,入選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幽靜的關聖梯

關聖梯也有故事,據《渝中街巷》介紹,除了關聖梯,這裡曾有關聖梯街,關聖廟。關聖廟興於明清,由來已久。從老照片上可以看到,關聖廟是嘉陵江邊的一座大廟,關聖梯曾直達江邊碼頭,是條熱鬧的交通要道。如今,在關聖梯的下端口崖下還有一座寺廟,據說也和老關聖廟有關。

老重慶 | 曾家巖老居民樓後隱藏的百年羅馬柱,入選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民國初年的關聖廟老照片(翻拍自《渝中街巷》)

記者第一次來尋羅馬柱,附近鍛鍊的居民以為是要尋找寺廟裡的柱子,高興地告訴記者就在崖下,這一次無功而返。後來在大溪溝街道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記者在巷子中段唯一的老居民樓後找到了羅馬柱。

百年教堂和崖坡墳塋

居民樓是90年代的職工樓,租戶很少知道羅馬柱。羅馬柱位於居民樓最裡面的崖壁,與居民樓相距不到1米,形成了僅容一人通過的窄巷,剛好被居民樓遮擋。

老重慶 | 曾家巖老居民樓後隱藏的百年羅馬柱,入選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藏”在居民樓後的羅馬柱

記者看到,約十根淡黃色的羅馬柱鑲嵌在一面灰色的牆上。據測量,這面殘牆長約27米,高約5米,而且每根柱頭上都有精美的紋飾。值得注意的是,中間一根與牆壁分開的完整的羅馬柱十分顯眼,柱頭的裝飾更為繁複。在牆壁上方,還有兩條橫向的裝飾花帶,上方為具有歐羅巴風格的花葉紋,下方為極具中國傳統風格的回字紋。

老重慶 | 曾家巖老居民樓後隱藏的百年羅馬柱,入選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牆上橫樑的花紋裝飾中西風格結合

同行的大溪溝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牆柱,這面牆應該都是同時期砌的老牆,裡面的磚體比較大且堅固,牆上的抹灰可能後來經過了多次補修,從這一面牆可以推斷出當時建在此處的天主教堂規模還比較大。

老重慶 | 曾家巖老居民樓後隱藏的百年羅馬柱,入選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最顯眼的一根羅馬柱

重慶市文史研究會副會長楊耀健告訴記者,據記載,天主教進入重慶比較早,1854年就在現今的解放碑附近建立了真元堂(現今的中英聯絡處舊址所在),是當時川東地區天主教的中心。

加爾莫洛女修會也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重慶誕生。此前中山四路舉行的“百年上清寺”的影像展中有張攝於清末的修女照,那張老照片中的修女就和加爾莫洛女修會有關。

據照片上資料顯示,1918年,加爾默洛女修會置地15畝,在曾家巖龍家灣修建加爾默洛女修會,又稱苦修院。1920年,重慶加爾默洛女修會成立。1951年前,歷任院長皆為外籍修女,1951年開始由中國修女萬席珍任院長。苦修院在1995年舊城改造時被完全拆除,旁邊的三德堂(天主教教堂)在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拆除,原址上建起了今天的霧都賓館。

老重慶 | 曾家巖老居民樓後隱藏的百年羅馬柱,入選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清末上清寺的修女

重慶文史專家肖能鑄對加爾莫洛女修會有記憶,他告訴記者,小時候經常聽家裡父母輩說那一片有修女和神學院,而且附近還有 “洋人墳”。 肖能鑄說,他還曾經看到過一張老照片,照片的視角是從今天的嘉西村往曾家巖拍攝,照片裡面不僅能看到很多歐洲風格的建築,曾家巖的崖坡上還有一些墳塋。

上清寺一帶的教會學校

具體當時的苦修院是什麼樣子的,肖能鑄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據渝中區提供的重慶市歷史建築評選一覽表上顯示,1918年,修女院建房40餘間,建小教堂,院內設菜地,花園和修女墳場。

居住在附近一帶已到耄耋之年的老居民也有零星的記憶,苦修院裡有意大利式羅馬花園,還有上下二臺階石盆噴水池等。

這次入選我市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渝中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殘存的羅馬柱可推斷出教堂原為羅馬式教堂格局,軸線、對稱、構圖上的主從關係明顯。比例嚴謹的主面構圖, 體現出了典雅華貴的風貌特徵。同時,建築又突出了本地環境的特色,比如在建材上和工藝上,有區域文化的體現,一些裝飾滲透了中國的傳統建築風格。

肖能鑄說,當時教會在上清寺一帶建了一些教會學校,部分學校幾經變遷,還保留至今,比如今天的求精中學。還有明城中學,曾一度遷到銅罐驛,後來又遷回了上清寺。此外,早前曾家巖地區的淑德女子學堂,啟明學堂等都是教會創立的學校。

老重慶 | 曾家巖老居民樓後隱藏的百年羅馬柱,入選第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求精中學老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