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河北】河北非遺——蘇橋飛叉會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蘇橋飛叉會

國務院先後於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佈了四批國家級項目名錄(前三批名錄名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實施後,第四批名錄名稱改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37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下簡稱“國家級項目”),按照申報地區或單位進行逐一統計,共計3145個子項,涉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3154個。國家級名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十大門類: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

河北省內的國家非遺有民間文學5項,傳統音樂23項,傳統舞蹈10項,傳統戲劇34項,曲藝8項,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22項,傳統美術14項,傳統技藝16項,傳統醫藥3項,民俗13項。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蘇橋飛叉會

蘇橋飛叉會

公佈時間:2008(第二批)

申報地區:河北省文安縣

蘇橋飛叉會創辦於清代同治年間,在京、津、冀地區廣泛流傳,長演不衰。清末民初,河北省文安縣蘇橋鎮靳文斌承上啟下,將通背、太極、花叉三技融為一體,創辦蘇橋飛叉會,之後傳人有靳月庭、狄希彭、趙景田、王樹芳等。

蘇橋飛叉會除在地面表演外,還能站在方凳上用雙腿表演單叉、雙叉。飛叉表演分為單人舞叉、雙人舞叉、數人對舞等,套路名稱有云羅背劍、飛龍滾地、懷中抱月、壯士架橋、流星火叉、迷人啞叉等,整個表演叉隨人轉,人隨叉轉,上下翻飛,令人眼花繚亂,可謂美不勝收。

蘇橋飛叉會成員全都是農民,飛叉表演極大豐富了城鄉人民的文化生活,對於建設和諧社會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蘇橋飛叉會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蘇橋飛叉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