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撒“胡椒麵”創建高產田

近日,在山東省平原縣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萬畝農場裡,中心支軸式水肥一體噴灌系統正在忙碌工作,這個長300米、轉一圈就能夠澆地500畝的大傢伙,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以前都是人工澆地,我這千畝農場,光澆地就得一個多月的時間,費工、費時不說,這麼大的用水量也是一個大難題。2017年,就是因為沒澆上水減產不少。”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農場負責人吳奇超說。

眼下正值春耕備耕時節,往年正為澆地發愁的吳奇超,如今只需坐在辦公室、拿著手機就能控制整個噴灌系統的噴水量和進度。

“傳統澆地都是採用大水漫灌的方式,60%的水都被浪費了。而中心支軸式水肥一體噴灌系統利用模擬自然降雨的方式,噴灌時水量分佈均勻,沒有地表徑流,農作物可以更好地吸收,還可以省水40%,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節省了成本。”吳奇超說。

水肥一體噴灌系統雖然好用,但是高昂的費用僅依靠農場自己購買很難實現。2018年以來,平原縣利用全省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糧棉油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資金360萬元,先後購置了16套中心支軸式水肥一體噴灌系統,使6000多畝農田得到及時灌溉。

“過去縣裡由不同部門自行安排項目,每一筆資金分門別類,量少不說,‘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修路的錢不能打井’,要想系統實施一個大項目並不容易。”平原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魏凱章說。

為提高財政涉農資金使用效率,平原縣將全縣20個涉農主管部門的項目資金全部納入統籌整合範圍,再按用途分為生產生活補貼、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公共服務等四大類。將涉農資金實行“全口徑、一體化”預算管理,對涉農項目庫內的項目實施動態管理,加強各類涉農項目的儲備和銜接。

在鄉村振興桃園現代農業示範區,除了購置自動噴灌設備之外,去年以來,總額620萬元的平原縣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能力建設、水肥一體化等三個財政資金獎補項目集中落地,先後購置了無人機、植保機、鎮壓器、地埋式智能水肥(藥)一體化系統等農機設備,為示範區的8.1萬畝農田保駕護航。同時,示範區內引進的碩士農場主每月可享受市縣3000元人才補貼,並可拎包免費入住鄉村人才公寓。

今年,碩士農場主何石寶地裡的小麥品種來自國內各大高校實驗室。“今年試種了黑小麥、藍小麥、綠小麥和紫小麥,其中藍小麥、綠小麥、紫小麥都是第一次試種。紫小麥和藍小麥試驗品種,國內高校一共2斤麥種,我們試種了一半。高校院士、博導將根據我們麥田試種性狀,優化種苗、打造試驗田。”何石寶說。

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助力重點農業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在平原縣世紀風生態園,佔地1萬平方米的玻璃連棟溫室正在緊張地建設中,世紀風生態園的負責人範連社告訴我們,這個項目包括一個玻璃溫室和4個200米長的拱棚,從去年11月開始動工,預計今年5月底就能完工。

早在2018年10月份,範連社就計劃擴大生態園特色農業的發展規模,在前曹鎮流轉了180畝土地準備建設大棚,但是由於資金問題的制約,範連社的計劃至少需要3年才能完成。

正值這個時候,一筆500萬元的特色農業發展項目專項資金成了範連社的“及時雨”。“按照集中財力幹大事的原則,我們會同縣農業農村局經過多方評審,瞭解到世紀風生態園有發展基礎、科技含量高,苗木銷售輻射全國,出口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決定支持生態園做大做強。”平原縣財政局局長姜衛東說。

有了專項資金,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原計劃3年多的建設工期壓縮到半年。項目建成後,將形成集種苗研發、出售、旅遊觀光、科技培訓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可以帶動周邊200多名村民就業。

“以前撒‘胡椒麵’式的財政資金投入,對項目建設來說都是蜻蜓點水,不能徹底解決項目實際問題,但是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後,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介紹,“去年以來,平原縣統籌整合使用各級涉農資金共4.6億元,支持鄉村振興項目55個,包括扶貧、水利發展、現代農業發展、基層農技推廣、‘四好’農村路、美麗鄉村、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等重點項目,有力推動了全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