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東湖評論:不斷鞏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效-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任務依然繁重,務必要繼續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在常態化防控工作中“再加碼”,以更高站位、更實作風、更大幹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個大局,助力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

思想上“再加碼”,樹牢底線思維。眼下,國內的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但防控壓力依然繁重:國外疫情不斷蔓延,境外輸入壓力持續增大,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難題湧現,即將來臨的返崗、返程、返校高峰將帶來新的潛在風險。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稍有鬆懈、放鬆,就會破壞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甚至讓防控向好形勢發生逆轉。越是關鍵時刻,越不能放鬆警惕。要清醒地意識到,“常態化”不是“平常化”,越是進入常態化,越要警惕掉以輕心、麻痺大意,應充分認識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深入認識防控過程中的風險和挑戰,在工作上重視再重視、堅持再堅持、強調再強調,始終保持頭腦清晰、高度警惕,以如履薄冰的謹慎心態和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抓實抓細常態化防控工作,把各項防控舉措精準落實到復工復產和社會生活中。

責任上“再加碼”,織密防控網絡。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戰的實現之年,經濟發展任務重大,這就要求實現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兩手抓”“兩手硬”。抗擊疫情沒有局外人,防控責任沒有隔離區。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的是群眾、社區、企業、政府部門多方參與,織好“四級”防控網絡,全面壓實防控責任。普通群眾做好自防自控,凝聚抗疫向心力;社區把好出入關和小區封控關,築牢群防群控的防線;企業加快恢復生產保障供應,注入復甦活力;相關部門履行各自職能職責,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和復工復產的保障性工作。只有多方發力、協同作戰,織密細之又細的防控網絡,才能為疫情防控凝聚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強大合力,加快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實現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的齊頭並進。

作風上“再加碼”,做到慎終如始。當前,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全國疫情阻擊戰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湖北全境首次轉為“低風險區”,全國大部分地區連續多天新增確診數為零,復工復產進程持續加快,城市街巷重現“煙火氣”……這些都標誌著疫情防控進入了“常態化”新階段。“一蒿鬆勁退千尋”。鞏固來之不易的戰“疫”成果,必須慎終如始、再接再厲、善作善成,繼續發揚連續作戰工作作風,保持標準不降、力度不減、勁頭不改,一以貫之地落實各項防控工作,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志氣和韌勁,一鼓作氣取得人民生命安全保衛戰的全面勝利。

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場持久戰,但防控工作不可有任何懈怠。面對這場疫情“大考”,要做到思想不滑坡、責任不鬆散、作風不鬆勁,集全國合力,上下一心、久久為功,不斷鞏固抗擊疫情向好態勢,為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奠定基礎、提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