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華天寶:大唐瑪瑙珠

把玩珠串已成為另一種傳統文化的新演繹方式,現代人把玩珠串,逐漸成為除卻刷微信之外的第二種“職業病”,佈滿老繭的大拇指見證了包漿之不易。珠串形制上突出DIY,不再拘泥於108、54、36、21、18、14等佛珠數量要求,“靜慮離妄念,持珠當心上”念珠本意演繹的越來越open了。

物華天寶:大唐瑪瑙珠

把玩愈久,執念愈重。一為“包漿癖”(諸如搓澡巾法、綠豆揉搓法、豬鬃刷子法等,更有油炸菩提等大法),“包漿癖”可謂愛之深、搓之切!玩珠串久了性格越發偏執,手部力量和麵部咬肌日漸發達。二為“器材派”,主珠為何物不再要緊,配飾才玩的是心跳。可謂:決定照片質量的是人頭不是鏡頭;決定珠串逼格的是配飾而非主珠。高潮的價格如何又能讓持珠之心放下執著?

物華天寶:大唐瑪瑙珠

大腿貴直白,言語貴含蓄。玩什麼不重要,用力的去玩比較重要,誰說不是呢?

在珠串的現代DIY發展史中,老珠子做配飾已然流行於世。瘋狂的天珠、泣血的南紅、落淚的綠松,取遍佛教七寶而DIY之。在琳琳總總的配飾中,老珠子價格日漸攀升,在這些配飾中,唐代瑪瑙珠成為新明星,唐球、唐八稜做為唐代瑪瑙珠的代表成為珠串DIY的重要素材。

物華天寶:大唐瑪瑙珠

物華天寶:大唐瑪瑙珠

我國古書有關瑪瑙的記載很多,漢代以前的史書,瑪瑙亦稱“瓊玉”或“赤玉”,玉髓亦是其名。綠瑪瑙是瑪瑙較少見的品種。瑪瑙是佛教七寶石之一,有避邪的作用,人們很早就已用瑪瑙來做護身符。

佛教瓔珞與唐球

物華天寶:大唐瑪瑙珠

瓔珞原為古代印度佛像頸間的一種裝飾,由世間眾寶所成,寓意為“無量光明”。據《佛所行贊》卷一所載,釋迦牟尼當太子時,就是“瓔珞莊嚴身”。唐代時,被愛美求新的女性所模仿和改進,變成了項飾。它形制比較大,在項飾中最顯華貴。因此,目前市面上流轉的唐球、唐八稜大多為漢唐時期婦女界流行飾品,漢唐時期墓葬均有大量瑪瑙珠出土記錄。(下圖依次為2002年西安唐代貴婦墓出土水晶珠項鍊;2010年曹操墓出土的瑪瑙珠、精美絕倫的水晶珠)

物華天寶:大唐瑪瑙珠

中外交流

唐代是中西交流繁盛期,這一時期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大量貿易珠。千年之前,中西亞地區加工珠串水平普遍較高,珠子孔道細且直,唐代本土瑪瑙珠多采用對打孔形式貫通,中間最細,孔道口略呈喇叭狀,孔道略大且彎,對光觀察孔道特徵多水亮,但在有些漢代及初唐時期珠中孔道也可呈現出粗螺旋紋的掘進狀。不可一概而論。

物華天寶:大唐瑪瑙珠

物華天寶:大唐瑪瑙珠

  • 形制分類

球形:多為正圓形或算盤形,如西安唐代貴婦墓出土水晶珠形。

管形:目前這一類珠多稱為:截珠、剁珠。這類珠形在西周時期就已經成形,為當時配飾經典形態,西周佛教壁畫瓔珞配飾中多見此形。

八稜:為什麼做成八稜形,目前尚無定論。筆者推斷,在唐代佛教盛行且宗教儀軌嚴格,形制不可胡亂為之,在《菩薩瓔珞經》分八品:集聚品、賢聖名字品、賢聖學觀品、釋義品、佛母品、因果品、大眾受學品、集散品,闡述了菩薩的階位及修行情況。八稜形狀是否由此而來?且做猜測。

物華天寶:大唐瑪瑙珠

色彩

唐代瑪瑙珠大多為棕黃色,好似紅糖的色彩,因此後人也形象的稱其為:糖球。唐球顏色多為單色,其間較少夾雜纏絲狀紋路。唐人愛玉,其實中國古代對器物的普遍衡量標準也是以對玉的審美標準為主。筆貴尖圓,玉貴純潤,唐球選擇的基材也同樣以此為標準,色彩反映出豐裕的唐代上層審美觀念。

物華天寶:大唐瑪瑙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