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柯章《山河故人》:她用4次別離,換來生命的一次獨舞

賈柯章《山河故人》:她用4次別離,換來生命的一次獨舞

《山河故人》英文名《Mountains may depart》,簡單翻譯一下就是山也許會離開的意思,正如正如標題所說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關於“離開的故事”

賈樟柯在電影《山河故人》中,使用了三個不同比例的畫幅(4:3,16:9,2.39:1),講述了三段跨越四分之一世紀的故事(1999,2014,2025)。

賈柯章《山河故人》:她用4次別離,換來生命的一次獨舞

全片以時間為軸,被分成三段,第一段講的是女主角沈濤和富商張晉生以及礦工樑子發生在1999年的三角戀;第二段故事發生在2014年,探討的是已經和丈夫離婚的沈濤和兒子張到樂之間的情感;第三段則將敘事時空設置在了2025年的澳洲,直接大膽地講述了張到樂和漢語教師Mia的一段忘年戀。

故事刻畫了過去、現在到未來近三十年間人與人之間的悲歡離合,表達了山河寂寞,故人不再的惆悵。

選擇: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是三角問題!(1999年)

在山西汾陽一個無所不貧瘠卻沉默繁華的小縣城裡,在中國的20世紀末21世紀初,三個小人物上演著競爭與抉擇的戲碼。

影片開頭是1999年末,一個女人和同時追她的兩個男人。故事看似再講這三個人的選擇,其實,當你用心去觀察故事背後時,整個故事線其實一直由濤結婚-生子-離婚-兒子戀愛這條線在串聯。

賈柯章在一次採訪中說:“這個片名是十幾年前就有了,當時我去我姨媽家,我姨媽家是在山裡面,然後春節正月裡走親戚,大雪過後,正好是那天下午吃完飯,我站在她家門口,對面是山溝,旁邊是群山,大雪過後陽光照耀著殘雪,我覺得特別美,正好遠處有一家人在走路,我當時腦子裡就出現《山河故人》這4個字,我突然就覺得這4個字好美。

它有一種時間感,又有一種空間感,然後我就想什麼時候拍電影把它作為一個片名吧,然後想寫《山河故人》,跟我和我母親有關係。

因為有一天她突然給了我兩把鑰匙,她說這是我們汾陽老家家門的兩把鑰匙,她說我沒有,當時我都沒意識到我沒有我家裡的鑰匙,因為我一直在北京,我有我北京家的鑰匙,因為我覺得我一回去老家肯定有人,但我父親去世了,我母親給了我兩把鑰匙,說你拿著這兩把鑰匙,這咱們家的鑰匙,我沒說什麼,我就拿著兩把鑰匙,但就是這一幕,促成我想寫這樣一個故事,實際上是從母子關係延伸出的一個東西。”

賈柯章《山河故人》:她用4次別離,換來生命的一次獨舞

電影中沈濤的父親經營著一家小店,規模不大但小有積累,沈濤是公職教師,可以說是小富即安的中產階級家庭。

張晉生和樑子都對沈濤有著感情,沈濤能感受到兩個人不同方式的示好,但是卻一直猶豫不決。

樑子在縣上煤礦裡上班,做著最普通的工作;

張晉生外出做生意賺了錢,回到老家買下煤礦成為了煤廠主。

夾雜在三人之間的複雜感情,加上不斷變化的經濟地位,最終讓張晉生和樑子的友情破裂。

三個人在黃河邊放著禮花,迎接新年。

可是每個人的內心,卻都不再像過去那樣少年不知愁滋味,都充滿了矛盾與困惑。

賈柯章《山河故人》:她用4次別離,換來生命的一次獨舞

在20世紀最後一個春天來臨時,濤兒選擇嫁給買下礦山的張晉生,三人朋友樑子無法屈居在奪人之愛的礦主之下而遠走他鄉。這時的故事既充滿青春期的浪漫選擇,又有社會現實的剝奪。

三個人在湖邊站立的三角形狀,也揭示出了後續的三個人的發展,三角失去任何一角,都不會再穩固。

告別: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2014年)

韓寒的《後會無期》中有句臺詞:告別的時候一定要用力一點,因為你不知道多看的這一眼,可能就是最後一眼,多說的這一句話,可能就是最後一句話。


和樑子告別:

當沈濤選擇張晉生的瞬間,也就意味著樑子的退出。

影片中,和樑子的告別出現了兩次。

賈柯章《山河故人》:她用4次別離,換來生命的一次獨舞

第一次,是得知沈濤要結婚,樑子賭氣離開汾陽。離開之時,沈濤送別他,卻沒有聽到樑子的告別。

樑子說,他的告別在迪廳已經說完了。

他走的很決絕,發誓再也不要回來,憤怒的把鑰匙拋到房頂。10多年後沈濤再見樑子時,遞給了他當年的鑰匙。

第二次告別是,樑子患病後。

那時的樑子已經病魔纏身,面容憔悴,他只能帶著妻兒,像只喪家狗一樣再次回到了汾陽。

賈柯章《山河故人》:她用4次別離,換來生命的一次獨舞

闊別十五年揚言永遠不回來的樑子,最終也沒有逆襲,依舊是那個礦工,只不過更老更弱了,不得不讓媳婦去向趙濤借錢治病。

時光是個好東西,一句話不用講述,便可以抹殺掉好多記憶。面對濤遞來的幾沓人民幣,樑子也只有了客套囁嚅著:方便嗎?


和晉生告別:

尼采說,你問最愚蠢的男人三加二等於幾,他會說三加二等於六,你問最聰明的女人三加二等於幾,她會說三加二等於五根蠟燭。對女性存在明顯偏見的尼采無意中說出了一個事實:男性和女性表面上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裡,但感受到的卻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男人更多地需要外化的東西支撐自己,比如一輛汽車,一個漂亮女人,或者是一把槍。

獨立的女性不會是,她們用平靜的微笑面對自我,面對無常命運。

沈濤和張晉生的關係,大概就是如此。

賈柯章《山河故人》:她用4次別離,換來生命的一次獨舞

結婚後,沈濤與張晉生有了寶寶,一向喜歡錢的晉生給孩子取名叫張到樂,諧音dollar。很顯然,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要有很多很多錢,要生活的更好。他也自然地認為,有了更多的金錢就是更好的生活。

時間來到了2014年。此時的沈濤和張晉生已經離婚。

張晉生去到上海,生意更大了,也有了新的家庭。孩子張到樂被判給了經濟條件更好的晉生。

一個人去了上海,轉而去了海外,另一個依舊守著汾陽。

山河依在,人非故。

和父親告別:

沈濤一直住在山西老家,和父親一起生活,家裡的雜貨店已經成了加油站,生意也變大了,條件也更好了。

沈濤開車送父親去外地參加親戚家的喜事兒,年邁的父親在車站等車,坐在候車室時安祥地離開人世。

賈柯章《山河故人》:她用4次別離,換來生命的一次獨舞

火車站的一別,卻成了今生的離別。

眼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離自己而去,到最後自己最親的父親離開,她開始明白: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和兒子告別:

回老家參加外公葬禮的張到樂,也並沒有給沈濤增加些許安慰,反而讓她更加感覺到孤寂。

兒子隨口就來英文,讓沈濤無所適從,她只能默默選擇這個陌生而又近親的兒子。

雖然母子只有幾天短暫的相處,在沈濤和到樂的生命中,都是一次難以抹去的記憶,因為難以再現。

沈濤明白,這是她接下來的另一次告別,但是她並不能阻止這次告別,只是希望火車開的慢一點,再慢一點……

因為樑子說他的告別在迪廳已經說過了,父親無言甚至連告別都沒有,所以

執意陪著兒子顛簸半個山河,只為告別時別那麼匆忙。

賈柯章《山河故人》:她用4次別離,換來生命的一次獨舞

賈柯章《山河故人》:她用4次別離,換來生命的一次獨舞

經歷別生離死別的沈濤,早已明白,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但是沒有想到,這次和兒子的離別,便是再也不見……

即便是,她留給了兒子一把回家的鑰匙。

賈柯章《山河故人》:她用4次別離,換來生命的一次獨舞

迴歸:世事變遷,各自珍重。(2025年)

因為政策原因,張晉生帶著兒子到樂來到了澳洲生活。

擁有了很多金錢,經濟條件極好的張晉生,卻依舊不是很幸福。他害怕被人謀殺,被潛回國,於是他買了很多槍;

同時,他與兒子之間的溝通只能通過翻譯軟件來幫助,這讓他們父子之間極度陌生。

賈柯章《山河故人》:她用4次別離,換來生命的一次獨舞

趙濤保存了樑子的鑰匙十五年,到樂又保存了母親的鑰匙十幾年,新人成了故人,故人依舊念故人。

極具缺乏母愛的到樂,在華語學校裡,愛上了比自己大很多的老師,但這並不能掩蓋住他內心的孤寂。

賈柯章《山河故人》:她用4次別離,換來生命的一次獨舞

他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但總會感覺到,有一個人一直在遙遠的地方牽掛著他。

而這時的沈濤,正在紛飛的暮雪之中,獨舞……身邊陪伴她的只有那條老狗!

賈樟柯的《山河故人》如同中國的山水畫,用大量的留白,給觀眾去藝術加工成一部帶有自我版本的故事。

看著雪中的濤,或許她是在為這個時代,或許是為了故鄉而舞,亦或許是為自己而舞……

賈柯章《山河故人》:她用4次別離,換來生命的一次獨舞

縱然山河故人俱不在,生命之舞仍翩然。

希望餘生,我們的每一次離別,都有珍重,而不是匆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