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校外培訓機構不得違規預收培訓費;家長小心培訓機構跑路

4月16日,教育部新聞部報道:近期,少數面向中小學生的線下社會培訓機構提前收取秋季甚至更長時期的培訓費,有的線上培訓超期收取培訓費,違背了培訓機構收費管理的有關政策,加重了群眾的經濟負擔。為此,教育部提醒如下:

一、提醒各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要嚴格遵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80號)的相關規定,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或通過拆分合同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培訓費一般應於臨近培訓課程開班前收取,不應過早提前收取。

二、提醒廣大學生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成才觀念,瞭解國家關於校外培訓管理的相關政策,理性為孩子選擇課後學習方式和內容。提前交費有風險,退費有難處,家長安排學生參加校外培訓要認真閱讀、充分理解培訓合同文本內容,不要超期超前交費,保留好合同文本和交費發票,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三、提醒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當地黨委政府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監管,聯合相關部門嚴肅查處校外培訓機構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校外培訓市場秩序。


健身房老闆“跑路”,導致數千元的消費卡作廢;教育機構一紙公告宣佈倒閉,連帶餘額過萬元的課程費“打水漂”……疫情期間,多地頻現預付費消費糾紛。僅2月份以來,全國有數十家教育培訓機構因關停、不返還消費者預交費被投訴,其中不乏知名機構。


教育部:校外培訓機構不得違規預收培訓費;家長小心培訓機構跑路

  

疫情下預付費風險凸現,涉案金額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  

教育機構是預付費消費糾紛的“重災區”。

2020年4月13日,《疫情下的中小微經濟恢復狀況——基於百萬量級中小微企業經營數據的分析》研究報告發布。從2020年3月份各行業賽道中小微經濟恢復指數來看,受疫情衝擊影響最大的兩個行業分別是教育業、住宿和餐飲業。根據報告數據,2月份和3月份教育業經濟活動恢復水平為去年同期的10.2%和11.8%,這是因為疫情導致全國學校和培訓教育機構延期開學。


事實上,從疫情發展初期,教育培訓機構發生倒閉、裁員、降薪的情況不勝枚舉。

2月6日晚,IT職業教育機構兄弟連教育創始人李超發佈《致兄弟連全體學員、員工、股東的一封信》,正式宣告品牌“破產”,成為疫情期間第一家倒下的教育公司。

2月13日,在線教育平臺明兮大語文創始人王嘉樹發表公開信稱“由於資金髮生困難,目前公司已經停止運營”。


2月15日,乂學教育-松鼠AI創始人慄浩洋表示“下決心要做壞人”,為了活下去,必須瘦身讓公司有2年的資金儲備,他決定公司全員3.5折工資5個月,最核心高管零工資,一月統一半折,緩發並補齊。


2月16日,線下英語培訓機構百弗英語向學生髮出了教師團隊解散的消息,“由於一、二月份疫情對公司的打擊非常大,我們資金鍊出了問題,無法再上課了。


3月12日,在線少兒英語機構DaDa(原噠噠英語) 多位員工爆料該公司出現減薪、裁員等情況,涉及銷售、網絡運維等多個部門。

3月16日,兒童體能培訓機構——趣動旅程發佈在其官方公眾號發佈《致全體學員和員工的一封信》表示,所有的門店均無法開業,公司現金流枯竭,正通過破產重整尋求各種可能的機會。“趣動旅程”近日發佈公告稱,將由德柏教育託管現有門店及會員服務。但截至發稿,家長們無法確認預付卡能否繼續使用。“孩子在這兒上課快兩年了,沒想到突然會倒,可氣的是預交的錢估計討不回來了。”家長高先生卡上還剩餘126個課時,費用摺合約2.7萬元。據不完全統計,該機構在北京地區十幾家門店涉及會員4000餘名,還有28萬餘個課時未履行完成,摺合服務費約4300萬元。

進入4月以來,已經觀望了兩個多月,眼看一季度復學無望的家長們對於私立幼兒園、私立學校預付的高額學費、培訓機構預付的長期課程費用開始明顯擔憂起來,結束了觀望態度,有不少家長紛紛開始與校方商洽退款事宜,從處理結果來看,也不盡相同,可謂幾家慶幸幾家愁。  

疫情之下,多地服務機構經營受挫,資金鍊斷裂,被迫關閉門店,導致預付費消費糾紛凸現。  

中國消費者協會不久前公佈,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涉疫情消費者投訴180972件。其中,合同問題投訴量為35260件,培訓服務類預付費糾紛成為投訴熱點。

近期,鳳凰網財經記者曾前往北京某英語培訓機構做了實地採訪。受訪門店從2月開始處於“半復工”狀態,受疫情影響,春節放假期間回到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的幾名外教都還沒有返回中國。

提起營收情況,校區負責人表示,“原本3、4月份是培訓機構的旺季,一般年後這兩三個月我們一個校區可以做到200萬左右業績,但目前只有少量線上課程收入,2月到現在可能做了有20萬,大概只有之前的1/10,還不夠覆蓋每月10萬的房租”。由於無法復課就不會產生課耗,沒有任何續費,導致公司經營的現金流壓力極大。

在營收大幅縮減的情況下工資如何發放?校區負責人說,目前只有一半員工復工,公司從2月開始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工資,“起碼要等到我們能徹底復工以後,工資才能恢復正常”。


“我們可能是最後一批覆工的行業”,被複課時間拖垮的小型教育企業

4月12日,一條普通的復課通告卻讓全國的教育培訓行業歡呼“曙光將至”——合肥市發佈《關於我市中小學2020年春季學期後續開學復課時間的通告》,原來這是首個關於教育培訓機構復課時間的確定消息。

同日,北京市教委終於明確了北京地區的高三、初三年級返校及高、中考安排,2020年高考時間延至7月7日至10日,北京高三年級將於4月27日返校開學,初三年級將於5月11日做好返校學習準備。但幼兒園、大學、培訓機構仍暫不考慮開學。

據悉,線下教育機構需要等各地方教委通知確認允許線下授課的時間。在採訪時,該負責人表示“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正常讓孩子們來上課,不知道自己需要扛多久,比如如果知道6月份復工,我們需要再扛兩個月,那大家是比較有信心的,但是很可能7月份甚至8月份都無法復工。”他介紹,目前看來教育培訓機構肯定是最後一個復課的,要排在幼兒園復課之後。

這次疫情對培訓機構是一個大的考驗,一些頭部的大品牌資金實力較強,但像只有一兩家門店的小機構,就有很多倒閉了。

遙遙無期的復課時間也許是行業內眾多小微企業無法活下去的直接原因,而這又引起了馬太效應周圍很多小機構倒閉了,結果對家長造成了一些恐慌心理,有部分家長看培訓班到現在沒有復工,會擔心扛不住,要求退費退課,幸虧還有線上課程。目前的退課的情況還不多,但隨著停課的時間越久,家長的不安情緒勢必增多。


線上課程是傳統教培企業的“救生圈”,但卻不能靠它上岸


疫情期間,線上課程看似火熱,但對於主要做線下英語培訓的漢普森來說,線上課程能帶來不多的營收,能穩定家長們的心態,卻不是長久之計。

有的培訓班從3月份開始提供免費的線上課程做為引導,勸說家長們轉課。到4月開始是收費課程了,部分客戶已經轉到線上,另一部分家長不接受轉課,還在等,但語言教育是不能停的,選擇轉課的人將會更多。有家長對轉線上很不滿意,家長選擇線下課程的原因就是他覺得線上課效果不好,另外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長期看電腦、ipad對視力健康無益,所以他們總覺得轉線上課吃虧了。

  

“打兩三百個電話也沒用”,監管主體不明投訴無力  

今年3月,北京黃先生為討回培訓機構預付卡里的餘額想盡辦法。“群裡的家長為此打了無數個電話,投訴熱線打了不下1000次,其他各部門也打了兩三百次”,但均無果。  

很多消費者經歷了相似的投訴歷程:派出所稱並無直接證據證明企業有詐騙或經濟犯罪行為,所以無法立案。12345熱線起初反饋很快,說“會轉到相關部門”,但之後遲遲沒有下文。也有消費者一開始就發起訴訟,法院表示會合並審理,但也一直沒有進展。 

那麼,預付費消費糾紛究竟該如何依法管、由誰管?  

“市場監管、商務等部門對預付卡都有一定監管權,但由於權責劃分不明確,導致監管形同虛設。目前,按相關文件,單用途預付卡的主體監管部門是商務部,多用途預付卡的主體監管部門是中國人民銀行。不過,這兩個部門都沒有基層執法力量,消費者遇到問題還是找市場監管部門。可是,市場監管部門都是進行事後監管,面對消費者的投訴只能盡力找商家調解。如果商家失聯,他們往往也無能為力。  

廣東省消委會表示,預付費消費市場準入門檻低,大量規模小、資質差的經營者湧入營銷行列,導致市場主體身份複雜、良莠不齊,難以規範。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防範措施之一的企業備案制度難以發揮作用。  

2012年9月頒佈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髮卡企業應在開展單用途卡業務之日起30日內辦理備案,規模、集團和品牌髮卡企業實行資金存管制度。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企業是否備案、存入存管資金,基本都靠髮卡企業自願自律,資金使用情況也無法做到跟蹤監管。一位業內人士說,截至2017年10月18日,上海市髮卡企業約達10萬家,但只有396家企業備案。  

疫情之下,多數經營者都受到或大或小的影響,一方面經營者延遲復工甚至無法復工,另一方面消費者出於安全考慮減少了大部分消費活動。持續性的支出大於收入,對經營者的資金鍊而言是巨大的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