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民族运动崛起,散沙无用论的终结者,柔力球之问世

新事物的问世乃偶然必然规律之使然。

今天,小编要向您深度解读,“柔力球”问世之初源,聊聊这一“运动宠儿”是如何呱呱坠地的?柔力球问世看似一个偶然,但能够成为一个大众化的运动项目,则是中华传统文化深度积淀之必然!我们从它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柔力球”运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衍生品,是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具体表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柔力球的发展壮大,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优越性。

新兴民族运动崛起,散沙无用论的终结者,柔力球之问世

为梦想实践偶然成必然

柔力球运动的开山鼻祖,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是山西省晋中市的一位热衷于拳击教学的青年,名叫“白榕”。我曾经和白老师聊天,问及发明柔力球的趣事。原来他发现学生在拳击训练中使用的手套容易致伤,于是就设法为同学们做缓冲拳击手套,有意栽花无心插柳,没想到在制作过程中获得了柔力球的灵感!

新兴民族运动崛起,散沙无用论的终结者,柔力球之问世

白老师在练习柔力球


柔力球拍的诞生

  • 1990年前后,年轻的白榕老师,找来了些排球、篮球的内胆放入掏空的拳击手套之中,充上气之后,大大缓解了拳击的冲击力,但“全气囊”太轻,他就又动起心思,往里面注上些水,变成了“气水球”,重量合适了,还不跑不跳,他兴奋的往空中扔了扔自己的“宝贝成果”,好接又好抛!灵机一动,心想能不能把它当球玩啊?于是,开始用洗脸盆抛接着玩,脸盆没把,不好用,改炒瓢得了,就这样第一把弧面“炒瓢球拍”做好了。后来,发现反手接球,尴尬透了!原来“炒瓢球拍”的背面是弧形凸面,没法接球,这可怎么办?
新兴民族运动崛起,散沙无用论的终结者,柔力球之问世

拳击触发的灵感

  • 白老师真有办法,他将球拍中间做成一个软面,如此以来拍子两面都能以凹面接球,再接抛球就顺畅多了,解决了球拍的瓶颈问题,球拍的雏形诞生了。以此为基础,经过反复设计、试制,从开始的铁质球拍到木质球拍,再到塑料、铝合金的材质,不断摸索、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柔力球拍。
新兴民族运动崛起,散沙无用论的终结者,柔力球之问世

基本定型的柔力球拍

柔力球问世

  • 在球拍的研发测试中,白老师发现“气水球”到了冬天就会结冰,失去弹性,如果换上细沙,重量保持在50克左右,不仅抗风、防跳、不受季节的影响,还可以使球体变小!实验证明,球体内装进散沙,在不改变球体形状的前提下,增加了柔力球的稳定性,使球在空间飞行的姿态优美,内涵丰富,有如太极拳的棉里藏针,柔软而有力!一盘散沙能够在空中有规律的飞翔,为人们带来健康与快乐,是件了不起的事,应该说“柔力球”当之无愧成为散沙无用论的终结者!
新兴民族运动崛起,散沙无用论的终结者,柔力球之问世

散沙成为柔力球的必备材料而飞舞

  • 1991年白榕申请了“柔力球”实用新型专利,当时名称为“太极娱乐球”, 1993年获批,专利号91225647.8。
  • 1992年又申请了“柔力球拍”实用新型专利,当时名称为“球拍”,1999获批,专利号: 92103426.1。

至此,这项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集太极与拳击特色为一体的健身运动项目诞生了。


柔力球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先天的优点

  • 轻松自然、潇洒大方,有着很好的可练性和观赏性,运动员有很大的创意空间,在快乐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终极目标。
  • 运动器材寿命很长,成本低,实用且耐久。
  • 场地可大可小,可内可外、房前屋后、林间小道,就像练太极拳人说的那样“拳打卧牛之地”,随处可行,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年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练球方法,单人、双人或多人都可以进行。
  • “柔力球”运动追求的是人与球的和谐,随心所欲,变化无穷,对提高运动员的发散思维、反向思维及随机应变能力大有裨益。
新兴民族运动崛起,散沙无用论的终结者,柔力球之问世

人球和谐齐练习

凤凰涅槃,“太极娱乐球”华丽转身为“柔力球”

为了将这项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更好的完善起来,在申报“太极娱乐球”专利的过程中,白老师着手开展动作设计和推广工作。

1992年初,白榕先后找来山西财经大学的李健康、张路、邢怀忠,山西师范大学的李小斌和山西太原大正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少甫等体育专业学科的学者、朋友,组成了项目创编小组,一起研究项目的研发推广问题。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优势,对运动项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形成向小球类运动方向发展的共识,于是开始比赛规则制定和教学训练方案设计等工作。

新兴民族运动崛起,散沙无用论的终结者,柔力球之问世

柔力球教学与训练

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1993年全国总工会向社会各界征集一种简单易学、 普及性强的创新型体育运动项目。白榕、李小斌、李健康、张路、邢怀忠等人立即带着“太极娱乐球”的专利证书和项目体系设计图纸,向全国总工会现场示范演练,作了推荐和介绍。总工会非常认可这样新兴的运动,但项目审批组对球的名称不满意。白榕等人就在北京中华全国总工会大楼后面一个小饭店吃饭时,研究决定以“太极柔力球”名称上报。1994年7月5日,将“太极柔力球”正式列为第三届全国工人运动会的竞技比赛项目,柔力球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春天!

新兴民族运动崛起,散沙无用论的终结者,柔力球之问世

春天总是生机勃勃柔力球也不例外


“柔力球”的问世,标志着一项新兴的民族运动的崛起!

“柔力球”之所以是一项新兴的民族运动,是基于它与其他运动的本质区别在一个“柔”字。

  • “柔力”,是柔力球的魂,也是这项运动最大的特色和魅力所在。现代体育运动的球类、田径、体操、游泳等项目,以直接的对抗打击、速度和力量展现体育运动的魅力,也就是 “直来直去”的技艺对抗。柔力球运动则完全相反,它以“卸力”的根本,展现的是“以柔克刚、顺势化解、借力打力”的圆曲线运动方式,这是柔力球的要义所在,也是与其他球类的本质区别,体现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饱含着中华民族对力的深层次追求和理解!
新兴民族运动崛起,散沙无用论的终结者,柔力球之问世

以柔克刚顺势化解借力打力

  • “柔力球”运动的出现,颠覆了单纯以力量和速度取胜的运动理念,使体育成为人人可及、雅俗共赏的群众生活的一部分,让体育回归本质,回归大众。
新兴民族运动崛起,散沙无用论的终结者,柔力球之问世

朴实无华的表演

  • “柔力球”运动圆润舒展、两臂齐摇、身动脑亦动,达到外练内修的健身悟道效果。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它可以使双手、颈、肩、腰、腿,直至全身各个关节肌肉同时发力,均衡锻炼。北京体育大学老年人体有协会调研数据表明,患肩周炎的人练习柔力球,75%可得以治愈。柔力球运动还是一种轻灵、柔和、安全,又需高度保持注意力的运动,以迎、引、抛的弧形引化动作,全神贯注引领离心力来控球,整个运动过程没有爆发力,运动量适中,正常练习,不需要担心运动损伤,又能同时锻炼头脑和四肢平衡。
新兴民族运动崛起,散沙无用论的终结者,柔力球之问世

练得好身体美景常常在


结语:柔力球运动既是全身的运动锻炼,也是整体的修身、养性、守正,恰恰契合中华文明的养生理念,适合广泛的人群参与到运动中来,收获快乐,收获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