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起來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兒一樣”21個多月的女兒對我說

細心、嘴甜的小海豚

最近腸胃出現問題了,一度疼到直不起腰,趁著週末在家休養生息。

小海豚午睡醒來,溫柔地貼在我臉上,輕輕地喊媽媽。海豚爸爸說:“媽媽身體不舒服,正在休息呢。”她把手指放嘴上說:“噓……媽媽休息不打擾。”

此時我醒了,用手輕輕拍拍她的後背,對她表示感謝。她見我醒來,一副受委屈的樣子,皺著眉頭,嘟著嘴說:“媽媽好,媽媽不舒服,看醫生。”

我說:“媽媽現在感覺好多了,謝謝寶貝的關心,你能主動讓媽媽看醫生,媽媽特別欣慰。”並朝著孩子咧嘴笑以顯示自己狀態確實不錯。

孩子見狀,緊張的情緒不見了,胖嘟嘟的小臉上露出了笑容,輕輕地對我說:媽媽,你笑起來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兒一樣。

單純的孩子,每說一句話都是如此貼心和甜蜜。她何止是我的貼心小棉襖,更是我的小蜜罐。

剎那間,我被孩子觸動了淚點,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心裡充滿無限的感動和暖意,我強忍住眼淚,一把把孩子擁入懷裡。

“你笑起來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兒一樣”21個多月的女兒對我說

這個胖嘟嘟的小人兒開始懂得關心我了,從今以後,人世間又多了一個發自內心對我好的人。

正當我們母女情深時,海豚爸爸拿著健胃消食片來了,孩子看到,接過來幫我拿了一片藥,塞我嘴裡,觀察了一會兒,她又開始取第二片,接著取第三片塞我嘴裡。

健胃消食片一天吃三次,一次吃三片,我真怕她一直這樣拿下去要把整板藥片都塞我嘴裡。

於是,我說:“寶寶,謝謝你如此關心媽媽,你今天的行為是貼心的表現,媽媽很感動,也感受到了溫暖。但是醫生說藥不能多吃,吃三片就足夠了,晚飯後你還可以當媽媽的小幫手,給媽媽拿藥吃嗎?”

孩子認真地點點頭並堅定地回答:好的,媽媽。

我知道,此刻我和孩子之間有愛意在流動,而且親子聯結更加緊密。這種來自於血緣關係關懷,尤其是一個不足22個月孩子帶給我的感動,特別的美妙。

愛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能力,而我的孩子已經有足夠的能量來愛我,並她的語言和行動來表達對我的愛。

此刻內心有個聲音提醒我,要重視胃疼問題,身體健康才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陪伴孩子慢慢長大。

愛探索的小海豚

早上,小海豚自己穿褲子,穿到一半發現兩條褲同時塞進一條褲腿內,她自言自語說:重新穿。

話畢,便把褲子扒下來重新穿起來,我在旁邊觀察著,這次依然沒有穿進去,孩子有點著急,露出不耐煩的表情,我鼓勵孩子,再試試看。

經過兩次試錯,孩子終於把褲子穿進去了,而且自己站起來,把褲子提好。

正如《親子溝通密碼》中提到的:孩子的大腦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地,如果我們家長想要它結出“我想要,我能行”的果實,那麼家長就得給它播下“我可以,我能夠”的種子。

孩子在探索和嘗試階段,家長要給予孩子充足的時間和鼓勵,而不要認為孩子速度太慢而替代孩子,這樣孩子會失去很多探索和嘗試的機會,削弱孩子的獨立性。

“你笑起來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兒一樣”21個多月的女兒對我說

有邏輯的小海豚

中午,海豚爸爸陪孩子玩,邊聽兒歌邊盪鞦韆,正玩得盡興,音樂停止了,她對爸爸說:爸爸,音樂結束了,再來一首。

她的要求很合理,海豚爸爸馬上去執行。

海豚爸爸略帶自豪地告訴我閨女說話越來越有邏輯。我附和說,的確如此:有次,我們一次看巧虎安睡投影儀,巧虎第一次出現在牆上,她說,巧虎來了,第二次出來,她說:巧虎又來了。

諸如此類的詞語,她張口即來,一方面是被家長潛移默化地影響,另外一方面是聽故事的時候注意了這些詞的使用場合。

海豚爸爸對我說,孩子現在處於語言敏感期,學習能力很強,很喜歡模仿,我們要規範自身的行為,講話的時候要多加註意,做好榜樣作用。

我表示認同。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哪怕對於22個多的孩子,父母的行為對她的影響作用也很大。

海豚爸爸邏輯思維能力很強大,我常常向他請教問題,大多數時候他不告訴我答案而是啟發我思考,並引導我說出自己的想法以及為什麼這樣思考。

我慣用的句式是,因為…所以…。

有天,小海豚調皮,故意掐了我一把,我便問她,寶貝為什麼要掐媽媽?

小海豚說:因為…,所以…

孩子使用這種模式來試探我的底線並給我講理由,似乎她掐我很有理。儘管事後我不免要去說出她的感受,並告訴她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孩子學會了講理由的句式讓我始料未及,而且還暗自開心。

“你笑起來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兒一樣”21個多月的女兒對我說

愛看書的小海豚

4月是讀書季,特別適合囤書,海豚爸爸在噹噹網上買了十幾本小說,週末早上收到書,便認真地看起來。

小海豚看到爸爸買了那麼多新書,特別興奮,一本本地從書架上拿下來,開始拆書。

每當她拆開一本書,她就隨便翻到一頁,開始講故事,從前,有一座山,山裡有一座廟,廟裡有一個胖和尚……

接著換一本:從前,有一個老爺爺,在院子裡種了一顆蘿蔔……

再換一本:從前,有一隻小蝌蚪,找不到媽媽了……

......

孩子一本本的翻書,一本本的講故事,樂在其中,而我和海豚爸爸各自看各自的書。

突然,她把書一本本放到書架上,並囑咐爸爸,好好看書。轉身走到我跟前說,媽媽陪海豚,媽媽不看書,並把我的書放到桌子上拉著我去玩。

我和孩子商量說,能否讓媽媽多看一會,看完這一節就去玩,她點頭同意,並在旁邊陪著我,突然他指著封面上的作者大喊:爺爺,爺爺在笑。我一看封面原來是作者,史蒂芬·柯維。

我對孩子說,爺爺是在鼓勵媽媽把這本書看完,給媽媽滿滿正能量,因此爺爺在笑。爺爺希望小海豚也能認真看書,這樣爺爺會更開心。

小海豚聽後很識趣地去從書架上拿了一本繪本,並說,我要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書。

當家長用實際行動影響孩子的時候,無需過多的言語,孩子自然能感受到一種發自內心的力量,去模仿和學習家長。如此,良好的習慣就在父母潛移默化的作用下養成了。

“你笑起來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兒一樣”21個多月的女兒對我說

有秩序感的小海豚

最近給小海豚洗澡時,發現她對我們坐不坐凳子非常在意,經過幾次驗證,我知道孩子的行為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現。

每次,我把她放到澡盆裡,她都會提醒我:媽媽,坐凳子。我要是不坐,她會不開心,哼唧甚至哭,我坐到凳子上之後,她會表現的特別開心。然後專注力才會轉移到其他事情上,比如,認真地在盆裡玩小船,認真地在身上搓泡泡。

除了洗澡時,讓爸爸媽媽坐凳子,她對物品的擺放也有一定的要求,她擺放好的物品,要是被移動或者放亂,她也會不開心。

秩序感是孩子的一種需要,當它得到滿足時,孩子就會產生真正的快樂。

“你笑起來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兒一樣”21個多月的女兒對我說

所以,我們要在孩子秩序敏感期時,滿足孩子,並在此規範孩子的行為,給她充足的機會整理玩具和物品,培養孩子的條理性,幫助孩子建立有序的環境。

養育孩子21個多月,越來越發現養育孩子像解一道看似很難,但非常有趣的數學題。期間樂趣無窮,只是需要作為父母的我們付出心血和精力。

我們要對孩子的良好表現,表示認同並表達感謝;要認真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哪怕有不足也要多給予鼓勵和幫助;要了解孩子的生長規律,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盡情探索;同時,要規範自身的語言、行為,給孩子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


“你笑起來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兒一樣”21個多月的女兒對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