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的邾城,陶侃不守很平安,庾亮一守就出事!

晉明帝太寧三年(公元325年)五月,東晉朝廷任命陶侃為徵西大將軍,都督荊、湘、雍、梁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鎮守武昌。為防止漢國(前趙)和後趙的侵襲,有許多人就向陶侃提出建議,應該戍守位於長江北岸的邾城(遺址位於今黃岡市郊禹王辦事處境內,即在城北五公里龍灣岡,俗稱女王城,又改為禹王城),陶侃常常不作答覆和理會。

東晉的邾城,陶侃不守很平安,庾亮一守就出事!

陶侃

但是,總有人經常不斷地提及此事,陶侃於是渡江圍獵,召來將佐們,並告訴他們之所以不派軍戍守邾城的想法:“我之所以設置險阻防禦敵寇,正是因為有長江天險。邾城隔在長江北岸,自身沒有可以依仗的天險,外部與各夷族接壤,對夷人來說利害關係更大。如果我們貪圖小利,夷人不能忍受,必定領兵前來侵犯,這正是導致禍亂的根由,不是用以抵禦敵寇的好方法。況且吳國當初戍守邾城,動用了三萬兵眾,現在縱然派兵戍守,對江南來說,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好處;如果敵虜有可乘之機,佔據邾城又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

東晉的邾城,陶侃不守很平安,庾亮一守就出事!

陶侃的道理很簡單,就是要知己知彼做決定,有的地方你不爭,還不會引起敵寇的注意。

後來,陶侃去世。後趙王石勒統帥的軍隊弛聘中原,所向無敵。庾亮因為自己處置失當,激起了蘇峻的叛亂,所以一心想為王室立功,北伐收復中原。

東晉的邾城,陶侃不守很平安,庾亮一守就出事!

石勒

晉成帝咸和八年(公元333年)七月,後趙王石勒去世。

晉成帝鹹康五年(公元339年)三月,鎮守武昌的東晉徵西將軍庾亮認為北伐的時機已經成熟,就決議收復中原失地。

東晉的邾城,陶侃不守很平安,庾亮一守就出事!

庾亮

經過謀劃,完成北伐戰略部署,派司州刺史桓宣鎮守襄陽,梁州刺史庾懌鎮守魏興,南蠻校尉兼南郡太守庾翼鎮守江陵,又任命徵虜將軍毛寶為監察揚州地段長江以西諸軍事、豫州刺史,與西陽太守樊峻率領精兵萬人戍守邾城,準備北伐征討後趙。

東晉的邾城,陶侃不守很平安,庾亮一守就出事!

庾亮的這一部署,果然激怒了後趙王石虎,石虎對此非常憎惡。於是,石虎就在當年(公元339年)八月,調動大軍進攻東晉,任用夔安為大都督、率領石鑑、石閔、李農、張貉、李菟五位將軍,兵眾共五萬人侵犯荊州和揚州的北部邊境,另派二萬騎兵進攻邾城,與晉軍展開決戰,結果。邾城東晉守軍不利,毛寶火速向庾亮求援,然而,庾亮卻固執地認為認為邾城堅不可摧,就沒有及時派兵支援。

東晉的邾城,陶侃不守很平安,庾亮一守就出事!

戰爭持續到九月,石閔在沔南打敗晉兵,殺死將軍蔡懷。夔安、李農攻陷沔南,朱保在白石打敗晉兵,殺死鄭豹等五位將軍。張貉攻下邾城,邾城戰死者有六千多人,邾城淪陷敵手。毛寶、樊峻被迫率殘兵拚死突圍出逃,戰至江邊,渡江時溺水而死。

此時,庾亮還在上疏,想將鎮守地由武昌移至石城(在今湖北襄陽),聽說邾城淪陷,這才作罷,並給晉成帝上表謝罪,自行乞求貶職。

第二年(公元340年)正月初一,庾亮就在懊悔中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