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大足人守望相助、集结逆行。注视口罩后的眼睛,我们懂得了责任与坚守,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风雨里,我们仰望苍穹。没有哪个春天,我们如此期待。

  我们痛恨病毒,更感恩这个时代,热爱我们的家园。花开霾散。时光如濑溪水,它会记住一群人,记住一座城——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1》》

  3月20日,静谧的宝顶山石刻景区,掩映在绿盖叠翠和此起彼伏的鸟啼声里。当清晨的缕缕阳光随景区大门吱呀打开时,已等候多时的游客们接受体温测量后,依次进入。——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后,他们是宝顶山石刻景区恢复对外开放后的第一批游客。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800多岁的千手观音端坐崖壁上,神态安详。今年春节,大约是她过的第一个寂寥的节日。1月24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足石刻景区宣布暂停对外开放,从这一天开始,往年摩肩擦背人贴人的热闹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只是几个工作人员的身影,和石板上、草木里的巨大沉静。今年农历二月十九,大约也是她度过的第一个寂寥的生日。往年生日,大足鲤鱼灯、中敖火龙会“游”来给她庆生,10万余人前来朝圣,整个宝顶山景区人声鼎沸,火树银花。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不知道她是否明白人间发生了什么,端坐崖壁上,她依然神态安详,目光对视着跟前口罩后的注视。远处,濑溪河水正荡漾着粼粼波光,流淌在14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2》》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濑溪河是沱江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大足境内,河水沿沱江这条支流汇入长江上游。被大足人称为“母亲河”的濑溪河,不仅孕育了大足石刻、五金、冬菜、中敖火龙、鲤鱼灯舞、剪纸等特色风物,还涵养了这方土地上开山化石、励志图新,千锤百炼、锻打成钢的人文精神和古道热肠、守望相助的淳朴民风。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商建东是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大足首批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一个多月前,商建东在请战书上按下手印,主动请缨驰援湖北。大足区中医院内四科和重症监护室主任官江出征湖北时,80岁老母亲给他整理行装,颤颤巍巍着给他送行。还有66名护士们心中的“定海神针”黄守玲、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又请战几次终于如愿的“苟妈”苟鑫、写好“遗书”上战场的曹艺……

  自2月2日以来,大足共有58名医护人员援助湖北武汉、孝感和重庆万州,与天南地北驰援湖北的4万多名医护人员一道,汇聚成抗击疫情的洪流,成为人们心目中最闪亮的浪花。在一线,他们与各地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合理规划病区布局,制定病区规章制度流程,认真落实防护措施,发挥精湛专业技术,出色完成救治任务,多次得到患者的感谢信和锦旗。援鄂期间,多名医护人员“火线”申请加入党组织,医疗队队员陈远思被评为孝感市优秀党员,苟鑫被孝感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一滴水汇成大海,一粒水里见太阳。

  犹记得,医疗队成员、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况刚说:“虽然上有老下有小,但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同时也是一名党员,在这种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况刚的妻子卢晓静是一名妇产科医生,也是大足区援鄂抗疫医疗队的后备人员,在送丈夫出征时,她和大女儿流下了不舍的眼泪:“爸爸去打仗了,咱们和弟弟妹妹要给他加油!”

  犹记得,2月11日上午,由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神经内科等科室的14名女护士,为赴湖北孝感增援,剪掉了心爱的长发,她们的短发寸头,成为人们心目中本年度的“最美发型”。“我没结婚,没生小孩,没有后顾之忧,我更适合去增援湖北。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本就该冲在抗疫一线。”今年26岁的张冬梅是这批援鄂抗疫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张冬梅直到上飞机的前一刻才告诉了他们。她的战疫事迹也被重庆日报“这届年轻人靠谱吗?聚焦战‘疫’90后群像”专栏报道。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犹记得,2月2日大足援鄂抗疫医疗队出征时,区委书记于会文那番深情的话语:“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刻,大家主动请缨奔赴一线,义无反顾支援湖北,履行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3月20日,于会文视频连线他们时,感慨地说:“医疗队中大部分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队员,你们舍小家、顾大家,无微不至、不急不恼地照顾病患,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濑溪河水,与子同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援鄂的医护人员,他们就像濑溪河的水一样奔腾入江,闪耀着光芒,奏响义无反顾赶赴援鄂一线的最强音。

《《3》》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濑溪河水的光芒,同样闪耀在我们热爱的这方土地上。

  1月24日,大足区发布通告,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I级应急响应。疫情发生后,道路设卡、商店停业、小区封闭,棠城街道几无行人和车辆,有着从来没有过的空旷和寂静。

  于是,有一群人出现了。医护人员、人民警察、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伍军人、文艺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市场监管人、交通人、志愿者、青年、妇女、教师、记者、企业家、快递小哥、小区保安、商场店员、环卫工人……面对这各行各业、各种身份的大足人和在足工作、生活的人,我们无法一一叫出他们的姓名,无法统计究竟有多少人,但知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逆行者。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这些逆行者,从那一刻开始,放弃春节休假,带着家人的担忧,扛着肩上的责任,走上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战场。在隔离病房,在路口卡点,在城市街道,在社区楼宇,在市场商超,在村口镇界,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无论晨昏,无论风雨。

  所谓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看到了党徽蕴含的初心和使命,白衣战袍后的医者仁心,警徽、团徽的光芒,许许多多平凡人的坚守、努力和金子一般的心。

  让我们回过头去,看看大足抗疫战场上一路战斗过来的身影——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4》》  

  他们是白衣执甲鏖战本土的医护人员。

  夏晓影是区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成为大足区人民医院感染科隔离病房组长,也是大足区首批加入疫情防控和救治一线的医生之一。她的丈夫是该院一名神经外科医生,由于夫妻俩都忙于工作,7岁的大女儿和2岁的小女儿都由奶奶暂时照顾。作为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夏晓影不能回家,没有春节,天天连轴转,忙到忘记了女儿的生日。“完全忘记了今天是我二女儿的生日,我的小宝贝一定要健康快乐,感谢我的家人,让我毫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工作,等我回家。”夏晓影只能趁休息间隙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430余名医务人员递上请战书、引进了重庆市首台高端消毒机器人、采集组织数万升急救血液援助湖北、坚持疫情防控与日常医疗服务“两手抓”……正是有了像夏晓影一样的医护人员的坚守和努力,作为大足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的区人民医院,才在共克时艰中不辱使命。

  “我推迟婚期、取消婚假,向党支部请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面对疫情,区妇幼保健院“90后”产科医生刘欣,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在渝蓉高速公路大足西下道口疫情防控交通检测站点,刘欣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常常靠方便面充饥。年长的同事们都心疼她,害怕她身体吃不消。面对关心,她总是笑呵呵地说:“阻击疫情、回报社会,我们‘90后’责无旁贷,这一次,就看我们的吧。”当轮班回到医院预检分诊岗位,不论是8小时的白班还是15小时的夜班,她一样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当好疫情防控的“守门员”。医生黄利娟不仅主动请战到发热门诊工作,还把自己的手机号告诉患者。于是,她的手机便成为了健康热线电话。无论白天黑夜,黄利娟都仔细倾听患者的诉求,用专业的、温暖的指导化解他们的忧虑。她说:“患者有求,我必有应,这就是我的职责。”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在大足区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有一群人在默默奉献。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中,郭昌毕骨伤科医院成为全区第一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之后他们又陆续承担了第二个、第三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医护工作,仅直接投入“战斗”的医护人员就有近百名。自启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以来,每天都有动人的故事发生。其中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在隔离观察时总是担心被确诊,害怕自己再也回不了家,医学观察责任人张奎医生就在工作之余陪老人聊天、谈心,对老人进行一次次心理疏导。隔离观察期间,正好老人80岁生日来临,医护人员特意给他送来了单独准备的寿面、小面包和水果,祝福老人杖朝之年身体健康,福如东海。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还有战疫中的疾控“尖兵”。1月15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第一版后,区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杨东昇一马当先、披挂上阵。1月22日,大足区第一例疑似新冠肺炎病人标本被送至区疾控中心,杨东昇迅速和同事们进行检验,并冷静作出准确判断:排除是新冠肺炎。此后,一个又一个的疑似病例标本送来,杨东昇和团队夜以继日工作,争取以最快速度检验,以便大足区能迅速准确对疫情做出研判和防控……区疾控中心承担着为全区人民筛选定位“新冠肺炎”这个敌人的重任,而像杨东昇这样的疾控人被誉为是战疫战场上的“侦察兵”“扫雷兵”“探雷兵”“清洁兵”“信息兵”。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还有许多坚守在防疫一线的乡村医生。在疫情防控中,智凤卫生院承担起了渝蓉高速大足东下道口的“守卫”任务,作为院长的钟才能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白天,他带领同事们走村入户,测体温,登记流动情况;晚上,他召集大家分析情况,布置第二天的任务,常常忙到深夜。宝兴镇卫生院院长刘志伟,当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返足人员摸排、居家隔离、预检分诊等工作时,他同时想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宝兴镇敬老院的40多名五保老人。他与同是乡村医生的妻子坚守在防疫一线,9岁的孩子太久没有见到父母了,视频时告诉他们:“爸爸妈妈,最近我很不听话,你们回来打打我吧!”孩子“讨打”的天真和渴盼,让夫妻俩泪目,让无数人感动。

《《5》》  

——他们是坚守前哨的人民警察、交通执法人员、市场监督人员、退伍军人、民兵。

  41岁的龙滩子派出所民警贺伟家住渝中区。春节假期,同事们分批休假,他正好休第一批。原本正月初四才返岗,但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大年三十这天,他刚把父母送回老家,一接到区公安局停休通知就即刻返回岗位。1月27日,正在龙滩子街道龙星社区排查走访的贺伟,收到妻子发来信息说,8岁的女儿为他画了一幅画。在这幅色彩鲜艳的蜡笔画里,一家三口坐在屋顶上看日出,阳光明媚,顶部还附有稚拙的文字:“爱你一生,陪你一世(爱心图样)一家人。”和贺伟一样,全区1000余名公安民警、辅警全员上岗,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大家深入一线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重点人员排查、交通卡点值守检查、社会面巡逻防控等工作。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1月27日,正在外地休假的区交通局党委委员、区交通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宋晋心急如焚赶回大足,脱下“靓装”,换上“橘装”,带领队员奔赴抗疫一线。2月10日晚20:08分,正在高坪镇龙中路疫情监测站忙碌的宋晋收到了妈妈发来的一则短信:“女儿,今天是你的生日。疫情当前,你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没关系的,我们理解你,生日每年都可以过。你是一名党员,党和人民需要你,关键时刻你要冲锋陷阵,你是一个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人,我们为你感到骄傲!女儿,加油!生日快乐!”读着短信,这位干事雷厉风行、被称为“铁娘子”的女人,泪水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2月10日是龙水镇市场监管所高级技师唐君超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奋战的第20天。再有1天,他就要退休离开他热爱的市场监管工作岗位。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向组织递交了请战申请书。他写道:“虽然我即将退休了,但作为一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更应该发挥带头作用,退休不退岗,自带口罩,不计报酬,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没有豪言壮语,但字字铿锵,体现了一名市场监管人的执着和坚守!很多人不知道,老唐的家里还有两个和他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亲人:在双桥经开区人民医院工作的儿子唐臣豪、儿媳欧阳雪梅。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我们是退役军人。灾难面前,我们组成退伍老兵应急救援队,坚决要求冲锋在前。”1月24日,金山镇8名退役军人向镇党委递交了请战书,要求到一线抗击疫情。镇党委批准他们的请求后,1月25日8点,应急救援队队员穿着迷彩服在镇政府门前整队集合。队长刘建将8名队员分成2个小队4个小组,每组2人,每4人一队。小队长带着队员,直接奔赴防控卡点,和社区干部一起,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劝散聚众人群,提醒村民戴口罩。“疫情不止,我们战斗不止。”全体队员坚定地表示。他们脱下军装,但军魂永铸,永葆军人的信念和勇敢。疫情来袭,他们再次热血冲锋,战斗坚守在疫情防控“前线”,用行动践行军旗下的铮铮誓言。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要求,全区民兵也积极投入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当好疫情防控的先锋队,奋战一线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6》》

——他们是笃定靠前的党员、干部。

  “亲戚不走,来年还有;朋友不聚,回头再叙;大门一关,茶水一端;好吃好喝,睡它几天……”这是金山镇街村社区的女子党员快板队自创的宣传小段。疫情发生以后,金山镇街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武政宏第一时间决定,组织社区党员成立先锋队。当有着16年党龄的个体商户、会打快板的冯治珍主动要求加入先锋队时,武政宏顿时来了“灵感”:“对,就成立一支快板队!”很快,在一支由26人组成的先锋队里,又专门组建了一支女子快板队。从正月初一开始,这支女子党员快板队走街串巷,一边打着快板宣传防疫知识,一边入户进行信息排查。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不要拍我,拍党徽吧,我没有给她抹黑!”2月9日下午2点多,龙岗街道累丰社区棚户区封闭围挡搭建现场,一名普通党员李钢指着胸口前的党徽,向前来采访的记者说道。

  前一天晚上,他在封闭的小区门口值班到深夜。上午他刚值完班,下午顾不上休息,就赶到这里来帮忙了。“李钢,李钢,不愧是铁打的李钢!”看着干劲十足的他,一起干活的群众累中寻乐,调侃他。居民们不太明白:李钢不喊苦不喊累,放弃春节阖家团圆的机会,是从哪里来的干劲?

  区纪委监委驻区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组长宋凤容,作为父亲的女儿,她在旁人眼中有些“无情”。1月25日下午5点,年过八旬的父亲病危,紧急送往了重症监护室,消息传来的那一刻,她强忍心中的痛苦,奋战在督查疫情防控一线。父亲在重症监护室期间,她五次前往区人民医院督查,也没有去父亲的病房看上一眼。虽然内心无比内疚,但她说:“党员干部就应该挺身而出,纪检监察干部更应以铁的作风成为先锋中的先锋。”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2月7日晚,区委组织部决定集中选派一批优秀党员、年轻干部深入基层防疫一线,帮助基层单位开展防疫工作。120名优秀党员、年轻干部迅速集结,2月8日全员奔赴战疫一线。区计划生育协会干部石广洪就是其中一员。在龙岗街道老旧小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大量人手,石广洪等一批党员的到来,解了街道的燃眉之急,她也因此变身“居委会大妈”。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战疫中,每一个基层党支部都是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精神旗帜,每一名基层干部都是一枝精神的桅杆。广大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斗争一线高高飘扬,他们的精神力量感染了身边的抗疫“战友”,吸引着更多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汇聚起更强大的战疫力量。

《《7》》

  ——他们是捐资出力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届人士。

  哈佳是哈佳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社长。作为一名市、区人大代表,当她和家人在新闻上看到湖北疫情蔓延导致群众基本生活物资无法满足后,找到区慈善会、农业农村委等部门,主动表示要捐赠蔬菜,支持疫情抗击工作。2月13日,包括哈佳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首批捐赠的4吨蔬菜在内,大足区多家农业企业捐赠的25吨物资,集中运往湖北省孝感市。“疫情当前,人人出力,义不容辞。”哈佳坦言,“将合作社种植的有机蔬菜,送给抗疫一线,是我们的一份心意,也为保障湖北的蔬菜供给出一份力。”让哈佳遗憾的是,她原本计划捐赠11.5吨,但因运输能力影响,最终只能在这批捐赠中捐4吨蔬菜。

  疫情发生后,玉龙镇大土社区主任、镇人大代表梁涛一家人向镇政府捐款9500元。梁涛说:“国家有难、群众困难,我们一家三个党员,必须站出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作为玉龙商会会长,发动会员向镇上捐款9900元,商会还自发看望慰问了全镇33名医务工作者和乡村医生。除了捐款,梁涛在工作中冲锋在前,他在重庆办企业的儿子,也回到老家当起了志愿者。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排查、消毒等工作需要大量人员,我们几乎全院出动,医用防护用品都用完了,多亏了段委员,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说起政协委员段杰的义举,通桥卫生院院长龙大碧激动、感慨不已。前一段时间,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物资紧缺是一线防疫人员面临的问题之一。段杰就把自掏腰包,通过多方努力买到13000个医用防护口罩,全部捐赠给了公安民警、基层政府、医疗单位、防控检查站等防疫一线。

  面对一线医护人员缺少必备防护用品的紧急情况,民建、民进、工会教育等界别积极对接联系,发动委员、会员捐款捐物。工商联界别充分发挥商会优势为疫情防控出力,广东大足商会联络海外资源,购买了23000个医用防护口罩、500个n95防护口罩、200支“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大足棠香商会、大足龙滩子商会、大足万古商会、大足建材家居商会会员也纷纷捐款近3万元。

《《8》》  

  ——他们是“云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按下了暂停键,为了“停课不停学”,大足区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纷纷试水网络云课堂。

  2月1日早上8点,在大足中学高2020级1班的教室里,物理教师刘兴林正在现场讲授《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虽然偌大的教室里空空如也,但是在手机“钉钉”平台上却是“座无虚席”,学生们正在通过网络直播上课。为了不影响1900余名高三学生的正常学习,大足中学和全区所有中小学一样,在没有恢复正常开学之前,通过互联网,在“钉钉”上进行直播教学。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对于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和流量的孩子,龙西中学除了向全校教职工“筹集”智能手机,暂借给学生帮助他们完成网上学习外,还补助失依儿童每人150元。校长张建辉说,学校特别关注防疫阻击战一线人员子女、已上班双职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困难家庭子女及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在线学习,而送设备、送流量、送“关爱”是保障父母离异、孤儿等特殊家庭学生停课不停学的关键。

  海棠小学蒋静、廖雪琳、张婷婷、邓溜幼等师生,精心策划、编排,通过学校的广播电视台、官方公众号,开设“海棠故事会”“师说心语”“网课小达人”之栏目,分享云课感悟,开展教学互动,进行德育教育。

  在推进课程教育的同时,3月2日,大足区教育系统开展了别样的线上升旗仪式,上了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各个学校和教师还不忘向学生讲解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分享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致敬逆行者、感恩逆行者。在他们看来,这也是一次进行思政教育的绝佳机会。

《《9》》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他们是用笔战疫的文艺工作者和新闻媒体人。

  2月2日,大足区援鄂抗疫医疗队送行现场的一幕感动了无数人:一个9岁的女儿和爸爸妈妈相拥在一起,爸爸背着行囊,即将奔赴武汉。这一幕,被大足画家陈鹏程用笔墨定格。“抗瘟神,文艺工作者在行动。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陈鹏程说,除了这幅作品,他还创作了热泪盈眶的钟南山院士头像、身穿防护服相互鼓励的医务人员、聚光灯下的手术台等数十幅美术作品,一些作品先后被媒体、专业报刊选用。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刘翀从2月2日起,先后在速写本上完成了一系列以医护人员、病患、儿童等对象为主的画作。为了宣传战“疫”,刘翀还创作了许多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诗词和书法作品。他说,他还将继续把视角对准平凡人,以持续坚守岗位的快递小哥、保洁人员等普通人为对象进行创作。

  “当疫情黯淡了太阳的光辉,我们是防病治病的白衣天使,众志成城,砥柱中流……”前不久,一首赞美医护人员的歌曲打动着每一位听众。这首名为《舍我其谁》的歌,由袁贵勇作词,大足民进会员吴全生谱曲。歌曲旋律铿锵高昂,歌词坚定自信,将医护人员所肩负的责任、所面对的困难、无所畏惧的精神深刻地展示出来。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区作协的会员们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创作了许多鼓舞士气、讴歌英雄、祝福未来的作品。区作家协会主席赵历法说,截至目前,大足作家以抗击疫情为素材,创作了近百篇(首)作品,这些文字发自肺腑,字字珠玑。

  春节放弃休假全员上岗,不顾危险反复深入隔离病房采访,奔忙于疫情防控一线挖掘典型事感人事,熬夜加班写稿选图、编排审校、剪辑视频,发布疫情防控最新动态……在区内媒体大足日报社和区电视台,新闻人默默无闻地与众多逆行者一起,用笔和镜头对准疫情防控一线,采写了数以千计的接地气、冒热气的新闻,传递了正能量,发出了好声音。

  书画、文字、剪纸,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这些文艺作品和新闻产品,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以汩汩精神力量赞美英雄、讴歌时代、记录家国情怀,浸人心田、催人奋进。

《《10》》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他们是战疫中的“她”力量。

  女医生、女护士、女警察、女干部、女记者、女青年、女志愿者、女工人、女教师、女店员;女儿、妻子、母亲……在职场上,在家庭里,女性是她们的标签。

  草木蔓发,青山可望。巾帼聚力,众志成城。在这场特殊的战“疫”中,她们不是被保护,而是冲在了保护大家的最前线,以女性特有的温暖、坚守和奉献,带给人们战“疫”的信心和希望,在危急关头更显巾帼不让须眉的分量。

  ——他们是蓬勃朝气的青春方阵。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年轻的脸庞朝气蓬勃,青春的力量一往无前。大足的青年志愿者、青年干部和学子们不畏惧、不退缩,他们的身影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线,将青春的光彩挥洒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当好疫情防控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开展心理干预和咨询为人们戴上“心理口罩,进行“心理按摩”,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彰显蓬勃力量,交出了“90后”“00后”已可担重任的答卷,谱写了战疫的青春之歌。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他们是快递小哥、商场店员、城市清洁工、小区保安。他们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偶尔会引来不理解的谩骂和怨言,但是他们默默承受着委屈,以一己之力,助战抗疫。

  ——他们是宅守在家的普通居民。读书、健身、做美食、拍抖音,无数宅守在家的普通居民解锁新技能,让无聊的“宅生活”乐趣横生。关注疫情、牵挂家人、憧憬着早日打开家门,他们一边坚信疫情终将会过去,一边解嘲道:这个春节节约了好多开销。

《《11》》

  这是一曲荡气回肠的集结号!这是一场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在本该在家的日子,他们却选择了逆行与坚守。

  锲而不舍,金石可缕。2月10日,大足区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从2月11日开始,全区确诊病例保持零增长,仅有14例;2月26日,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将大足区由中风险区县调整至低风险区县。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和区委的工作要求,通过无数逆行者、坚守者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大足区筑牢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铜墙铁壁!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然而,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可小窥。2月20日,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时候,全区经济形势分析会召开。会议提出了“4433”发展思路:强力推进文化兴区,工业强区,农业稳区,生态靓区,着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特色产业新高地、营商环境优选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奋力实现大足加快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富足大足、美丽大足、幸福大足。

  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要“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区委常委会赓即于24日召开扩大会议作出工作安排,要求全区上下要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要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必须把时间抢回来,把进度追回来,把损失补回来。于是,重大项目有序复工了,企业安全复产了,扶贫干部又走进贫困户家中了,春耕生产一派热火朝天。大足,正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赶上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给大足区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足区坚持“两手抓”,拿出精力、智力、火力,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找坐标、明方向,踩下了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油门”。

  3月20日召开的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提出:要擦亮大足石刻品牌、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休闲中心,擦亮传统工业品牌、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创新中心,擦亮“大足硒锶”品牌、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供应中心,擦亮生态环境品牌、打造区域高品质生活中心,擦亮立体交通品牌、打造川东渝西重要交通枢纽中心,擦亮教育医疗品牌、打造区域职业教育医疗卫生中心,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崛起”的先行区。

  这一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伴随“擦亮六个特色品牌、打造六个区域中心”“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崛起’的先行区”目标的提出,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北山景区,香国公园、西禅公园恢复对外开放……

《《12》》 

  是的,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什么能阻挡春天的脚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从“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转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推动全面阻击向精准阻断转变,在慎终如始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同时,我们按下了“快进键”,增添了“动力源”,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正在吐绿复苏。

【区县解读】庚子年,大足战“疫”记

  14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濑溪河水波荡漾,田野草木葳蕤,油菜花、李花、梨花、桃花、海棠花相继在枝头绽放。春意在田间地头萌发,春风在鸟鸣声中驻足,春潮在人们的心上涌动,——春天如期而来!

  花开春天,否极泰来。尽管还没有完全摘掉口罩,人们已走出家门,到户外踏青赏春、沐浴暖阳,看山水秀丽,闻花草清香,听车水马龙,享一顿麻辣鲜香火锅带来的淋漓酣畅。网上“云游”的千手观音,也火了一把。为一补暂停举办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给游客带来的缺憾,大足石刻宝顶景区和北山景区在快手开展了三场“云游”景区直播。直播上线的“变身千手观音”魔法表情,引发快手老铁“变千手观音”的热潮。

  作家毕淑敏说:“面对大自然,你会找到微笑的理由,发现生命的可贵。你看到新的景物,听到新的声音,闻到不同的气味,连空气的冷暖都是不同的。”此言诚哉。也许生命需要一些缝隙,好让阳光照进来。在这个驱散疫情、拆掉栅栏和蕃篱后的春天,当我们再读这句话时,感触就特别不一样,每一口呼吸,每一个毛孔所散发出来的气息,都格外春和景明、气象万千。

  一路欢腾的濑溪河流,它的107万个水分子,既能浇灌自己的家园,又能给远方以滋润。它的潋滟波光,它的清澈旋律,告诉人们:这个春天,大足,好美!从现在起,明天,更美!

来源 大足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