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自戀型母愛的束縛?

如何擺脫自戀型母愛的束縛?

香港作家亦舒是一位女性勵志言情小說作家,在她的眾多作品中,不乏側面描寫母女關係的內容。在她的大部分故事裡,母親對女兒一向挑剔,大部分母女關係都非常緊張。藝術來源於生活,在現實中,有些母親與女兒的關係也是一樣,永遠也無法做到十分親密。曾經有一度,十分流行母女互稱為閨蜜,母女一起逛街、喝茶、互換衣服,身為辣媽的母親們也十分自豪。但是,這樣的關係真的是健康的嗎?

美國作家卡瑞爾麥克布萊德博士指出,有時候,母愛是一種羈絆卡瑞爾麥克布萊德博士所著的《母家的羈絆》這本書中,就描繪了這種母親與女兒之間看似時尚卻十分有害的關係。

書中運用了大量的案例,來解釋和描寫這種不正常的母女關係,這種關係更多的體現在有自戀傾向的母親身上。

那麼,什麼樣的母愛,是自戀型母愛呢?

自戀型母愛其中有一種表現形式為:母親會嫉妒自己的女兒。

作為母親,總會為自己的孩子感到嬌傲。但是自戀型的母親,會覺得女兒是自己的一種威脅。一旦女兒把別人的注意力從母親身上引開,母親就會嫉妒,從而對女兒進行壓制及懲罰。自戀型的母親嫉妒女兒的原因有很多:相貌、財富、成就,甚至是與父親之間的關係。

亦舒的小說《圓舞》中,曾經有過一段對於主角及其母親的描寫。主角周承珏十二歲的時候,出走的母親回來了,想要將她接走。但是,那個時候周承珏已經被付於琛撫養了好幾年,她不願意離開他。

由於周承珏住的還是周家的老房子,母親回來的時候,四處打量,無時無刻不顯示出她曾經住過這棟大宅的優越感。承珏忍不住提醒她,說,"這早已經不是你的家。"母親冷笑著答道,"難道這又是你的家?沒想到小周小姐比我更有辦法。"一問一答間佈滿惡意。

這樣的母女關係,無疑是不健康的。所以,周承珏經常做夢夢到自己無家可歸,一生都沒有安全感。

如何擺脫自戀型母愛的束縛?

自戀型母愛會為孩子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呢?

自戀型母親的女兒經常會用不合適的戀愛關係來彌被感情的缺失,而從來沒有被好好愛過的她們,常常會在一種十分扭曲的關係中,誤解了愛的本質,以致於她們找到的,都是不合適的伴侶。

她們常常會選擇一個情感上既不親密,也不是敏感的人,因這是她們所熟悉的類型,這樣的關係會給她帶來安全感。

就像《圓舞》中的周承珏,值此一生她並沒有遇到一個合適的伴侶。她對付於琛的感情,很難說到底是愛情還是一種深深的依賴。

她從8歲時便被母親拋棄在繼父家裡,而付於琛是她繼父的好朋友,他對周承珏十分喜愛,在她母親走後,便收養了她。

說到底,他們的關係是依賴與被依賴的關係。

他照顧她,為她提供一切她小時候沒能得到的事物,彌補她所有的缺失。但是這份感情,最終也變了質,付於琛不得不選擇與別人結婚,才能斷絕周承珏對他的不切實際的愛戀。

他們的故事,最終以悲劇結尾,這一支舞雖是圓舞,可他們卻沒有跳到最後。

如何擺脫自戀型母愛的束縛?

那麼,受到自戀型母愛傷害的女兒們該如何治療呢?

首先,要從母親的身邊獨立出來,擺脫以母親為中心的狀態。

把自己從圍繞著母親轉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是真正掌控自己生活的唯一方法。任何一個成年人,都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作為母親無法解決自己的痛苦,反而因為自己的焦慮而指責女兒,這樣的母親就是將女兒當作了自己情緒的替罪羊,而女兒並不理解母親的這種痛苦,反而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夠好,不能令母親滿意。

其次,要學會處理母親的嫉妒。

自戀型母親的女兒經常能感覺到母親的嫉妒,其實,被人嫉妒,尤其是被自己的媽媽嫉妒,是非常可怕的。母親對女兒產生這樣的負面情感,對女兒來說是難以理解的,所以女兒選擇相信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

為了能從困惑中解脫出來,我們需要做的是發現自己的善意和力量,客觀地認清,你遭受的嫉妒。認清你所遭受的這些並不屬於你,不必當真。

最後,要清除消極觀念。

在紙上寫下你的消極觀念, 一邊寫一邊提醒自己,這些觀念是錯誤的。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也是在重新定義你對自己的看法。

當這一切做完之後,要怎樣判斷你已經從母親那裡獨立出來了呢?

第1, 能夠體驗自己真實的感受,不壓抑任何情緒。

第2, 能夠獲得適當的肯定,相信自己,不再有自我懷疑的焦慮感。

第3, 相信自己的價值,不管別人是不是欣賞你。

第4, 有親密的能力,也有獨處的能力。

當你做到這些的時候,你就已經成功從母親那裡獨立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