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蓄少或月光的人,為什麼不能等到有錢後再來學習理財?

說到理財很多人其實是把理財和投資給搞混了,投資需要資本,而理財解決的是:

如何有效管理你的現金流。


對於理財,生活中存在許多誤區,不少人覺得理財是有錢人乾的事情,對於沒有什麼積蓄的年輕人來說,沒有理財的金錢基礎。李笑來老師說過,理財越早越好。


美國著名的股神巴菲特從小就開始送報賺錢,到十歲多一點就開始買股票,以致成為成功的理財投資者,大多數與他從小開始理財有關。


積蓄少或月光的人,為什麼不能等到有錢後再來學習理財?


理財並不能幫我們快速賺到很多錢,理財是通過有效的現金流管理,最大的發揮資金的增益效果,通過長期和持續的優化,逐漸積累出很可觀的財富,讓複利發揮其最大的價值。


為什麼不能等到有錢後再來學習理財?


1--年輕是最大的資本;


2--理財不是投資,10塊錢,100塊錢都可以拿來理財;


3--每各年齡段所能承受的風險程度不同;


如何做?


既然理財是對自己財務的規劃,首先就應該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知道自己有多少錢,每個月能有多少結餘,有沒有負債,錢都花在什麼地方,這樣才能有利於自己做出財務規劃,有多少錢幹多少事。


積蓄少或月光的人,為什麼不能等到有錢後再來學習理財?


如果你還是月光族,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存錢——


我們都羨慕嫉妒恨別人理財錢生錢的投資,但不少人卻工作多年始終攢不下多少錢。工資一到手,馬上存起來。千萬不要想著自己到月末看看有多少剩下來的錢才存,也許往往你到月中就已經所剩無幾了。


因此,對我們來說,第一桶金至關重要,沒有第一桶金,又何來錢生錢呢,所以理財的初始階段就是存錢,然後根據資金量以及自身的理財知識,選擇權益類資產比如基金股票,還是銀行定存等固收類。


在消費之前我們必須搞清楚支出是屬於哪一種:必要、需要、想要。


必要:一般是衣食住行必須開銷;


需要:用來提高生活品質;


想要:旅行、買新款包包等等。


我認為普通人想要變富,就是儘可能只滿足必要的東西就夠了,偶爾來點需要和想要的獎勵一下自己,但像雙十一這種活動,基本就是讓你把消費級別瞬間上升到了需要和想要,自然錢就越花越多了。


積蓄少或月光的人,為什麼不能等到有錢後再來學習理財?


理財離不開記賬,比記賬更重要的是堅持記賬——


所以理財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從記賬開始,對自己的收入來源,支出情況,分配情況都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瞭解之後,才是通過理財慢慢積累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