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ST DANCE》:喬丹神性的根基是什麼?

喬丹這部《THE LAST DANCE》的紀錄片在體育界掀起了一陣狂潮,但好像並沒有太多人注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在這些資料被封存了20多年之後,喬丹突然願意將它們放在陽光之下?

即使這個只是紀錄片引發出來的故事,也存在很多個版本,我來說一個我聽到的版本,這是比爾-西蒙斯在為喬丹這部紀錄片造勢的節目裡說的:

《THE LAST DANCE》:喬丹神性的根基是什麼?


喬丹之前從未想過要拍紀錄片,西蒙斯覺得是到2010年中期,尤其是詹姆斯帶領騎士逆轉勇士奪冠之後,局面發生了改變。

當時的媒體為了各種目的,將喬丹和詹姆斯誰是GOAT(歷史最偉大球員)的宏大話題抬了出來。而在詹姆斯34歲生日那天,ESPN播放了關於詹姆斯的紀錄片《MORE THAN AN ATHLETE》第七集,那集裡詹姆斯說在16年奪冠的那一刻,他覺得自己就是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了。

在媒體的各種推動之下,喬丹和他的團隊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氣息,於是喬老爺點頭同意拍攝這部紀錄片。

《THE LAST DANCE》:喬丹神性的根基是什麼?


按照比爾-西蒙斯的說法:“確實有人已經開始忘記喬丹曾經的偉大和名氣。那些素材和幕後故事可以展示一個真正的喬丹,他那令人膽寒的鬥志,他如何訓斥隊友等等。”

我無意在此討論喬丹和詹姆斯到底誰是最偉大球員,因為這個東西本來就沒有一個絕對的量化標準,就像你喜歡看瀨亞美莉,我喜歡看田園美櫻,大家自己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你如果非要跟我說瀨亞美莉比田園美櫻好,那就是雞同鴨講,最後只能掀起無限的罵戰。人是很難被改變的,你很難改變人家,人家也很難改變你

《THE LAST DANCE》:喬丹神性的根基是什麼?


我想說的是,如果比爾-西蒙斯說的是真的——喬丹真是因為感受到了詹姆斯的威脅才有了這部紀錄片,那這部紀錄片就需要分成場上和場下兩個層面。因為詹姆斯可以聚集到今天如此大的勢能,他場下的聲音也一點不比場上小。

我們都知道喬老爺在場上是尊戰神:97-98賽季,35歲高齡的他場均出戰38.8分鐘,拿28.7分;季後賽場均41.5分鐘,砍32.4分,僅這兩個數據足以說明一切了。

即便不知道這些數據,只要是個看球的,喬丹the last shot的集錦,不說太多,十遍至少是看過的吧?

《THE LAST DANCE》:喬丹神性的根基是什麼?


但除了場上,場下呢?

這是一個流媒體的時代,人們對於球星和其他明星的場下關注一點不比場上少。因為場下是生活,人人都可以有參與感;場上是專業,一般人很難指手畫腳。也因為場上的情節會因為場下的故事而顯得更加豐滿。

《THE LAST DANCE》想要呈現出一個更立體、更豐滿的喬丹,那就必須要讓場下的喬丹像一個人,而不是神。只有一個人歷經千難萬險走到頂點成神,那才是最動人的故事。

所以《西遊記》裡唐僧必須是人,這個故事才能傳唱至今。所以這次的紀錄片裡披露了一些更能顯示喬丹“人性”的鏡頭,比如更衣室裡的爭吵、飛機上和隊友打牌,還有輸球后怒踢紙箱等等。

《THE LAST DANCE》:喬丹神性的根基是什麼?


觀眾聽說這些事,和它們在紀錄片裡呈現出來是兩碼事,這時人們才會發現喬丹場下或許和普通人沒有區別,他也有喜怒哀樂,並非高高在上的神祇,只有這樣才會產生共鳴

神性的根基一定是人性,否則神性無意義,只會讓人產生疏離感

當我們從普通人的角度去看這部紀錄片的時候,人們才能真正感受到喬丹當時的境況。這兩天很多人都寫過了公牛97-98賽季所面臨的巨大問題,我就不再詳細講述,只做簡單的複述。

當時因為薪資的問題,球隊管理層和球員們已經徹底離心離德,教練菲爾-傑克遜因為是喬丹保下來的,所以算是站在球員這一邊。

《THE LAST DANCE》:喬丹神性的根基是什麼?


但球員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皮二爺當時一年只拿278萬,排全隊第六,所以他的腳傷拖到了賽季開始之後;羅德曼從來都是球隊的問題之一;而主力球員的年齡同樣是橫亙在公牛面前的大山……

球員和管理層離心離德,球員之間也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如果你認為喬丹是個神,那解決一切自然是理所當然,但如果他只是個人呢?

如果喬老爺當年在這支兵臨潰散的公牛裡,也擺出一副自己是神,每次都一拍桌子大喊必須要聽自己的,那還會有這偉大的一冠嗎?

喬老爺並沒有,他拿出了作為一個人的處理方式,大家是一個團隊,在相互妥協、相互磨合、相互犧牲中攙扶著奔向終點。

《THE LAST DANCE》:喬丹神性的根基是什麼?


每個人都做出了自己的犧牲和讓步,皮二爺拿著全隊第六的薪水,幹著全隊第二的事兒;羅德曼犧牲了一部分自我,但他的籃板從來不少搶;團隊裡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前兩連冠之後膨脹出的自我都被壓回去了一部分,而喬丹在最大的自我限度內容忍著其他人的自我

這就是這個世界運轉的方式,誰都有稜有角,誰都有黑又白。但是在一個團隊裡,你需要收起一些稜角,你需要多一些妥協和包容,只有大家相互收著,齒輪才能齧合到一起運轉起來。

如果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喬丹,那最後的結果必定是誰都成不了喬丹。

《THE LAST DANCE》:喬丹神性的根基是什麼?


英國前首相特蕾莎-梅離開唐寧街10號時發表的辭職演講,她引用了尼古拉斯-溫頓那句名言:“永遠記住,妥協絕對不是一個骯髒的詞語,人生永遠充滿了妥協。”

當你工作中身處一個團隊,當你在生活中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你想要由著性子亂來的時候,先問問自己,你是不是喬丹?

喬老爺的人性中尚有妥協的那一部分,你憑什麼不呢?

謝謝讀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