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月亮和六便士》---生命之光在生活中的藝術

談談《月亮和六便士》---生命之光在生活中的藝術


月亮是什麼?提到月亮,就會想起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中“月有陰晴圓缺”,由此感嘆“人有悲歡離合”的詞句,但毛姆表達的月亮是這個意思嗎?我想我們只看見的月亮的陰晴圓缺變化 ,而忽視了它出現的背景---黑夜,是黑夜才顯現出月亮的明亮。

黑夜是什麼?是寂靜嗎?是孤獨嗎?想像下,沒有月亮有沒星星沒有一絲光的黑夜是什麼?黑洞洞中,你最渴望什麼?是光嗎?而月亮是我們在黑夜中能在感知到的最近的最大的最亮的光。另外,月亮縱然初一十五的變化,但始終是週而復始的圍繞著我們,和我們的生活如此的接近。
書中的男主外相平凡庸俗,忠厚老實、索然無味的普通人,而又性情孤僻,淡然,也很另類;
為什麼男主性情孤僻,淡然呢?這來自其職業長期沉浸養成出來 的,原本人的性情是包羅萬象的,因不同的境界展現出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職業會顯現出不同的的性情,如搞賬務的人都顯得謹小慎微,精打細算,..,而男主職業對其影響使之對人性和社會認知更透徹更淡然,同時也更智慧(書中提到“如果純粹從善於辭令這一角度衡量一個人的智慧,也許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算不得聰明,但是在他自己的那個環境裡,他的智慧還是綽綽有餘的,這不僅是事業成功的敲門磚,而且是生活幸福的保障。”),他注意到了的內在,發現自己內在的黑夜,他迷茫,不知道黑洞洞中是自己沒有看見光的眼?還是黑洞洞中沒有發光的月亮?如果說他渴望找到光更不如說他想擺脫內在的黑洞洞,他從小的時候的愛好中選擇了繪畫,並在離家的一年前就在夜校學習了一年的繪畫, 他相信內在之呼喚會照亮黑洞洞的。

六便士是什麼?六便士能幹什麼?據《霧都孤兒》描寫,收留一個孩子每週可以獲得六便士的補貼,在19世紀末也就是一週伙食而已,人最基本的需求也就是這樣的,這是種生活的象徵。

男主為了擺脫內在的黑洞洞,放棄了生活的束縛,家庭,事業,孩子,朋友...同時也放棄所有的責任(書中沒有提到其父母和親屬)和關係。全力在繪畫的通道中追逐內在的最高境界。

書中通過三個女人,刻畫出男主開始對生活的怠倦和人性中漠視到後來的覺悟生命的真諦。

如果與妻子孩子的分離是對倫理責任的掙脫,那之後在巴黎生活就是對人性,道義的的掙脫。
最後在克里特島就是人性的迴歸,生命的覺醒。在他生命最後的時刻,在暗黑病態中的繪畫已超越了表象的繪技,而是用內心之眼在繪畫,這是內在的覺醒,當他覺悟後,發現真正的之光(心中的月亮)不僅是藝術的最完美的光芒,更是純粹生活中人性的表達,他在與生命絕筆的繪畫對視中,放開了生死,把生命賦予在其藝術中,讓生機在暗黑滋生,讓生活之光在技藝中展現,最終發現正是他苦苦追求的月亮,就在他的內心中,他燒掉他的絕筆之畫,只是一種渡舟,他通過繪畫進入到內在並發現了生活之光,也覺悟了照亮內心黑洞洞--正是生活之光。任何的藝術成就都無法與生活中的人性之光相媲美,因為人性之光正是生活的紋路,它沒有善惡,美醜,只是一種表達。

月亮是什麼?是生活,六便士是什麼?也是生活,一個是生活的追求,一個是生活的依存,當你覺得生活枯燥黯然時,生活就剩下了六便士,當你覺悟了生活中的愛和人性之光時,生活就是你心中的月亮之光。

毛姆用這個小說表達了你追求的月亮其實就在你的生活之中,而我們總以為它在遠方。

主人公是不是繪畫的天才我不太確定的,但從境界的角度就是,天才不就是能對內在最大表達的人嗎?如同凡高,畢加索,...沒有相同的境界是很難理解他們的畫的,因為他們都在表達他們的內在的實相。

藝術是別人眼光中的認同,境界是用自己的方式(角度)表達的實相。

我們的內在...黑洞洞的,只有交易(利益)沒有愛,心中只有六便士的人是無法看見月亮的;同樣追求月亮的人也不會在乎六便士的,但它們就在你我的身邊。


談談《月亮和六便士》---生命之光在生活中的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