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縣司法局:農民喜愛的“國安教育日=法宣+N”模式

4月16日10時許,正值安仁縣靈官鎮農貿市場趕場的日子。該市場南門口人頭攢動,聲音鼎沸。一個約五十歲的農婦突然仰頭哈哈大笑的聲音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原來她答對了一個法律問題獲得了獎勵一個飲水杯的機會。這一幕正是安仁縣司法局為迎接第五個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商縣國安辦、禁毒辦及靈官鎮人民政府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法治宣傳活動中令人開心的鏡頭。

該活動以“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為主題。共發放《身邊的法律故事》《公民保密防諜須知》《反奸防諜知識手冊》等各類普法書籍300餘本,《公共法律服務宣傳手冊》《禁毒知識宣傳手冊》等法治宣傳摺頁紙800餘份,普法宣傳日曆掛圖500餘份,法治宣傳禮品300餘份,吸引群眾參與“問卷答題贏獎品”活動500餘人次,進一步提高了人民群眾國家安全意識和防範抵禦安全風險能力,受到了廣大農民朋友的熱烈歡迎。

本次活動舉辦的重點對象是國家安全意識較為薄弱的農村地區和農民朋友。該縣司法局為此精心制定了實施方案,採用“法宣平臺+N”的模式,獲得了領導和各實施方的大力支持。法宣平臺即依託司法部門法制宣傳的職能技能和設施設備,派出專業人員參與並進行指導。模式中的N分四類:第一類普法主體,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確定。只要是有普法需求,不管哪個部門,不管事先有沒有準備,都可以加入平臺聯合進行。數量可以為1個,也可以為多個。參加本次活動的普法主體就有國安、司法、鄉鎮政府、婦聯等7個單位58人。第二類是法律內容。本次活動就有國安、禁毒、防疫和保密等法律內容。第三類是宣傳方式形式。方式有宣講員用喇叭宣講,問答,小測試;還有固定宣講臺發資料,宣講員到市場內部隨機送資料,進當地學校、社區開展法制講座等形式。可以線上線下舉辦,也可以一地多地開花。第四類是普法對象按文化程度、職業愛好和法律知識的多少等特徵確定。本次活動的主要對象就有法律知識較少、興趣不怎麼濃厚的農民、小商人。

該縣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本次活動,為助推“平安安仁,法治安仁”建設,年初已被列為法治宣教工作中的一件大事給予支持。據統計,本次活動該縣共懸掛橫幅標語38條,播放村村響廣播50次,編制宣傳欄7期,開展專題講座9場次。靈官鎮黨委、政府以此為契機,組織全體黨員幹部職工積極參與並以本次活動為平臺開展了主題黨日活動,在給別人普法的同時又使自己學到了法。

(安仁縣司法局 供稿)

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