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有“法”润民心——湖南省高院驻汝城县长洞村扶贫纪实

华声在线4月20日讯(记者 卢小伟 王亚奇)进入四月下旬,汝城县文明瑶族乡长洞村的野生锥栗次第开花;芒种前后,白色的乌桕树也将花开山岗。届时,贫困户朱冬友养殖的140箱蜜蜂将忙着采花酿蜜。3天前,他刚与村委会签订蜜蜂养殖合同,白纸黑字为“甜蜜生活”书写序章。

2018年,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决定,派出帮扶工作队进驻大山深处的贫困村——长洞村。自此,“法”之理念和精神被带进这个湘南偏僻小山村:以公平公正公开的“九步法”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做好“法治德治自治”融合文章,使得瑶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浮上了眉梢。

2019年底,长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288人已脱贫88户283人,贫困综合发生率下降到0.33%。

工程自建自用自管,心气顺了

车行南岭,峰峦绵延中看遍葱茏,只因路在脚下。

这对3年8进长洞村的省高院院长田立文而言,与他最初的徒步登山进村入户走访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下车走进群山褶皱里的长洞村,路的作用更加凸显——水泥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前,生产便道通向山顶,竹林和果木可以快速与市场联通。以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像一把钥匙,伸进群山,打开了长洞村脱贫致富的天地。

扶贫,最怕的就是好心办成了坏事。好事如何办好?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何勇有两点体会:一是工程尽可能由群众自己建、自己用、自己管,利益让他们想得清、看得见、够得着;二是程序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何勇刚到长洞村,就“遭遇”了一起纠纷。原来,桥下山自然村通过县政府集中招标修建了一个饮水池。村民阮贱民认为项目占用了自家耕地却没得到补偿,一怒之下砍断了水管。

“没有沟通到位就开建,容易引发矛盾。”工作队召集纠纷相关方一起协商,几经调解才妥善解决。

两个月后,村里决定修一条生产便道,何勇按规定的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四自两会三公开”(自选、自建、自管、自用,村委会、理事会,项目选择公开、理事会选举公开、工程建成后财务公开),召集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开会,选举产生了项目建设理事会。

当天下午,村民吴洲文打电话给何勇,质疑“为什么不给其他村民一次机会”。经过一番讨论,何勇终止了村委会与理事会的合同签署,面向全村公开招标。“尽管自己没有中标,但我心气顺了,”吴洲文对此很是服气,“工作队最起码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一个没充分沟通引发矛盾,一个公开招标顺利建成,工作队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了“九步法”——提申请,定项目,做预算,招投标,签合同,组织施工,监督质量,竣工验收,最终付款。

按照“九步法”, 村里4万元以下的微项目,交由受益村民小组投工投劳;4至50万元的小项目在村里公开招标;50万元以上的项目交由县级部门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这一分级招标方式,全过程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极大地提高了村民们的积极性,还为项目建设省了钱。

帮扶有“法”润民心——湖南省高院驻汝城县长洞村扶贫纪实

村民投工投劳修建入户硬化道,更有干劲、更省钱了

长洞村田埂组通组路以前只有2米宽,山腰、山顶的村民生活、生产很不方便。拓宽工程实施后,4.5米的水泥路一直修到住在山顶的贫困户阮和松家门口。48岁的他一家六口,种了3亩姜,1亩多辣椒,养了50只鸡,养护通组路一年还有6000元工资。山路蜿蜒,苍翠满眼,阮和松皱纹里的笑容绽开了。

“九步法”实行以来,长洞村投入44个基础设施项目,其中面向村里公开招标13个,有240人次积极参与项目招投标,对招标结果无一人投诉。累计有390余人次参与项目投工投劳,所有项目质量优良,无一人投诉。所有项目无一例矛盾纠纷上交到村里。经测算,44个项目累计节约200多万元,确保了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产业自主自愿自营,劲头足了

4月17日上午,朱冬友在《长洞村蜜蜂养殖合同》上郑重签上自己的姓名。两天后,100箱蜜蜂运到他的养蜂基地里,等待花开采蜜。

朱冬友四年前开始养蜂,第一年10箱蜂全部染病,第二年总算摸到了门路防住了病害,第三年扭亏为盈,把赚的钱投进去,规模扩大到40箱。他嫌不够——3个孩子1个读四年级、2个上学前班,正是需要为生活付出汗水的时候。

工作队驻村后,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发展思路,鼓励村民自主选择、自愿组合、独立经营,扩大种养规模。“产业发展也采用‘九步法’,群众自愿申请,村里帮忙修路、协调资金,提供苗子、技术,最终验收产品,结算分红。”寂静的山村,燃起了种果树养蜂养鸡的热情。

朱冬友和其他几位养蜂村民申请与村集体合作养蜂。经讨论协商,已有经验的朱冬友与村委会签订了养蜂合同。

合同约定:村委会提供蜂苗(含蜂箱)100箱,每箱蜜蜂朱冬友交100元押金,并保证每年每箱提供15斤蜂蜜,蜜蜂损耗率不超过5%;年底村委会按每斤30元收购,同时收回100箱蜜蜂。合同一年一签,可以续约。

朱冬友算了一笔账,一箱蜂产20斤蜜,100箱就是6万元,加上另外40箱蜂、100多只鸡、几十亩油茶,“春天采乌桕蜜、野锥栗蜜,冬天采冬桂蜜,今年日子肯定比去年好。”

帮扶有“法”润民心——湖南省高院驻汝城县长洞村扶贫纪实

村民领取锥栗苗,发展产业的热情写在脸上

村支书徐忠斌是生姜、辣椒种植能手,锥栗也种了很多年。2018年以来,长洞村把锥栗确定为品牌项目。去年徐忠斌主动申请领办了锥栗产业,第一期流转120亩山林开荒种苗。

转眼四月山风已暖,催开枝头嫩叶。“锥栗六七年进入丰产期,我今年61,还能再干十年,种个几百亩,成功了就给大家多铺了一条致富路。”徐忠斌多年前从部队退伍,如今,吃苦耐劳、冲锋在前的品质在土地上越磨越坚韧。

村主任徐建化则领办了生态养殖场,5000羽走地鸡放养山沟,已加入珠三角的餐饮产业链;村民李跃平计划种50亩果树,正开荒平地栽树……

“贫困的村民们都有发展产业的意愿,以前也种过树、养过鸡,现在产业自主自愿自营,大家的劲头更足了。”扶贫队员龙邦宁说。

长洞村有种姜、种辣椒的传统,如今村里不仅发展壮大传统产业,还扩大了种养业,种植生姜380余亩、辣椒400余亩、水晶梨112亩,并重点建设120亩锥栗基地、200亩油茶基地、100箱生态养蜂场,水晶梨、黄金李、生姜、小米椒等“长洞十宝”各产业可实现年产值900万元以上。

法治德治自治融合,日子甜了

乡村脱贫致富,路是血管,地有宝藏,而百姓的心,则是不竭的动力源泉。和谐有序、乡风文明的村庄,要靠村民自己来建设。

省高院驻村工作队从“九步法”中汲取经验,以法治教育九规、德治引导九章、村民自治九条、自治考核九步为纲领,形成了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帮扶有“法”润民心——湖南省高院驻汝城县长洞村扶贫纪实

村支书徐忠斌带领村民建设家乡

普法、识法、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每季度,工作队组织村民开展一次普法讲座,日常的村支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组会等大会小会,工作队“见缝插针”给村民普及法律知识、讲解学法用法守法对脱贫致富的作用。

村民们的法律意识被唤醒,交流互动多了起来:“民间借贷靠不靠谱”“朋友去借钱,找我做担保,能不能担保”“在外打工,怎么防骗”……

更多人学会了用法。村民阮新才在外地做工,有人晚上骑摩托车路过,撞上路旁堆放的砂子,酿成事故去世,阮新才被起诉至法院后,前来工作队寻求帮助。工作队员蒋涛了解到他不是工程实际承包人,而是另有其人,指导他把相关证据提交至当地法院。法庭最后认定另一人应负连带责任,阮新才避免了承担全部责任。

据不完全统计,工作队累计为村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20余次,邀请省市县相关法律专家和法官举办法律讲座10余次,帮村民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万元。

法治武装头脑,德治引导心灵,自治振兴乡村。

在长洞村,夫妻相敬、婆媳融洽、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九种品质被大力弘扬,年底组织评选、公开表彰。村民自治考核办法则详细列出了考核方法和加减分项——家庭养蜂箱数超过6箱的,每加一箱加10分;积极参与本村公益事业的,每参与一次加5分;违反村规民约的,每人次扣15分;家庭卫生不整洁、房前屋后不干净的,每户次扣10分……

按照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考核办法,长洞村去年底在全村评选了20户先进户,每户发放奖金公开表彰,形成了争优评先的热潮,文明的种子也悄然种下。

喜欢给村支两委和工作队“挑毛病”的吴洲文,把村里的变化一一看在眼里。“路我们自己修,卫生我们自己打扫,村里干净了自己住着舒服,腰包鼓起了日子更甜、更有奔头。”说话间,他满脸喜色,向工作队竖起了大拇指。

【来源:华声在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