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水養老的京津老人:這裡就是我的家

在衡水養老的京津老人:這裡就是我的家


天津的孟振山老人在安平。


“這裡就是我的家,我住得很舒坦!北京和天津都轉了,最後選擇了在安平養老,因為這裡便宜、環境還優美、服務質量也很好。我老家是安平,也算落葉歸根了。”89歲的天津老人孟振山在安平縣春暉園養老服務中心度過了第三個年頭。

住養老院是孟振山老人堅決要求的,他有四個兒女,分佈在全國各地,家庭條件都不錯。三年前,他還輪流在兒女家住,一家住著四代人,讓老人感覺很不方便。“對於養老問題,我看得很開,不能固執地守著‘養兒防老’的觀念,住養老院也是很好的選擇。”孟振山老人說起話來聲如洪鐘。其實他選擇在衡水養老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省錢。老人介紹,他一個月的退休金才4700元,而要想在北京或天津住養老院,一個月少了也得一萬,條件還一般,而在這裡,這些退休金基本足夠了,還給兒女少添負擔。

孟振山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鑠,腿腳利索,也早已適應了異地養老的生活,作息很有規律,每天早晨6時15分,他準時到二樓康復中心,進行康復器材鍛鍊半小時,然後在食堂大廳再轉半小時。養老服務中心位於安平縣團結河景觀帶內,一到下午,只要天氣好,孟振山就會到河畔小廣場健健身,再圍著團結河轉一圈。

4月10日早晨6時30分,護理員崔芳文像往日一樣,走進76歲北京籍老人王淑娥的房間,等老人穿好衣服後,把她抱上輪椅,疊好被子,隨後,就到樓下廚房又端上一碗雞蛋羹,這是老人點的餐。王淑娥老人於2018年8月份,住進春暉園。崔芳文回憶,老人來時因心血管疾病,處於昏迷狀態,還插著管兒,護理員就輪流給老人喂流食,還得為她翻身、接屎尿,擦洗身體;康復師每天定時給老人做康復按摩;醫生為老人定期體檢,進行系統治療;……三個月後,王淑娥清醒了,撤了管子,還學會了翻身,更讓人驚喜的是半年後,她能下床坐輪椅了,基本生活已能自理。“我來的時候是‘死人’,多虧了大家的照顧,我才活了過來。”王淑娥老人激動地說。

王淑娥老人在北京和孫子牛先生在一起住,因家人工作繁忙,沒時間照顧老人,牛先生就把老人送到安平縣春暉園。牛先生介紹,選擇到衡水養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收費便宜外,重要的一點就是其良好的醫療資源,再有就是醫保也能報銷。

牛先生口中的“醫療資源”其實就是衡水推廣的“醫養結合體”,2016年以來,我市積極整合各類資源,把醫養結合作為實施健康老齡化的重要措施,探索多種醫養結合模式,積極建設了一批特色鮮明、示範性強的試點項目,打造集養老護理、醫療康復、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托老中心,滿足了老人養老和醫療護理雙重需求,讓老年人健康養老、安享晚年成為現實。而安平縣春暉園養老服務中心就是衡水“醫養結合”模式的縮影,其聯手安平縣中醫醫院,成立了醫養中心,並設立了康復保健大廳,落實了醫保政策。老人得病不出院就能受到24小時監護和有效治療,在此基礎上他們還聘請了推拿師、針灸師和康復保健師等,入住房間設有高壓氧設備和輸氧管道,老人隨時可以吸氧。王淑娥老人能出現奇蹟,也充分體現了衡水“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的優勢所在。

在安平縣春暉園,每個月都會接到來自北京或天津關於入住該中心的諮詢電話,目前,已有17位京津老人先後入住。

據悉,近年來,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門已建立養老服務協同發展聯席會議機制,不定期研究和解決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的階段性問題,三地也陸續出臺了《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合作協議(2016年—2020年)》《京津冀區域養老服務協同發展實施方案》等相關規劃和政策,為京津冀異地養老不斷進行優化,加上在衡水養老,還具有成本低、醫療和設施配備更優、環境更好等明顯優勢,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京津老人選擇到衡水養老。

來源:衡水晚報

編輯:肖延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