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我天生是一個急性子,所以做了媽媽以後也很自然成了一個

比較沒有耐心的媽媽,尤其是在我做全職媽媽之前。那時工作非常忙,我只能顧上女兒的吃喝拉撒睡,而對於她的情緒、情感需求是忽略的。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記得她在一歲三個月的時候,感冒了不舒服,但是她不會說話,只是哭鬧,而我也並沒意識到她可能身體不舒服,當時因為自己工作上的事情多,我很不耐煩地衝她發脾氣,直到晚上發燒了才知道原來是她扁桃體發炎嗓子疼難受。

在她一歲半左右的時候,早晨醒來後她有時會哭鬧,我又著急上班,所以也經常會忍不住吼她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現在想想當時自己多麼地無知,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哭鬧,任何情緒和行為背後都是有原因的。而對於兩歲前的孩子更是需要父母的呵護和細心觀察。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我的變化是在女兒兩歲左右,生了兒子後,由於各種原因,我全職了。從那開始,我慢慢接觸育兒知識,看各種相關文章,也買了很多育兒早教書。開始

讓自己的心沉靜下來,用心去觀察並體會孩子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了三首詩,這三首詩對我的觸動和作用,甚至超過了很多專家育兒書籍對我的震撼和幫助。

每讀一遍,我的心靈都會被洗禮一遍,而在面對孩子們的各種淘氣或“無理取鬧”時也會更加平靜溫和,更加有耐心。

現在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在天上挑媽媽》

這首詩出來後,就瞬間火遍了整個朋友圈。詩的作者是一個8歲的男孩,叫朱爾,他寫了這首小詩送給媽媽,不僅看哭了自己的媽媽,也看哭了很多其他媽媽。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麼?

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你了,

覺得你特別好,

想做你的兒子。

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經在你肚子裡。

記得當時和同事們談論這首詩時,我一個同事告訴我們,當她五歲的兒子充滿情感地對她念這首詩時,她眼裡充滿了淚水,感動得哭了。在孩子眼裡,我們是那麼地好,他們是如此愛我們,毫無雜念。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我四歲的女兒就經常給我無數感動。

她會經常對我說:“媽媽,我愛你,即使你批評我,我也愛你。”然後,再給我一個深情的吻。

去年冬天,我騎電動車送她去幼兒園上下學,天很冷,有時我會問她冷不冷。她每次都說不冷,而我不由自主地說“自己的手有點凍透了”,每次她都是連忙捂住我的手,溫暖我的手,同時也溫暖了我的心。

我蹲著摘菜,她會給我拿板凳;我咳嗽幾聲,她會給我拿水杯;我說肚子疼,她會搓搓手給我暖肚子,還會給我貼暖肚貼……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即使我仍然會忍不住吼她,她也還是這麼愛著我。孩子遠比我們想象得更愛我們,也比我們更加毫無條件地愛著我們。

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辜負孩子對我們的一片愛,辜負他們在千萬人中選擇了我們做他們的父母呢?

所以我也經常會看著她和弟弟,對他倆說:“寶貝,謝謝你們選擇媽媽當媽媽,媽媽愛你們。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這是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做的一首詩,選自他的著名代表作《先知》第四章“論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用所謂的父母權利去要求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壓制孩子的情緒和想法,而這一切還會被父母們冠上“都是為你好”的美名。

你想給的未必就是孩子想要的,我們給孩子所謂的好恰恰導致了孩子的童年是不快樂的。長大後他們也會因為我們曾經不正確的對待方式,讓自己用很大的力氣甚至用盡全力,去擺脫我們曾經帶給他們的負面影響。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而我們希望孩子的幸福也因此對他們變成了遙不可及。

愛孩子就需要父母放下控制的執念,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並接納孩子的一切。不可否認這條路真的很難,但是假如我們不去努力做,那麼永遠無法到達孩子的心中,孩子也很難如我們最初的願望做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這首詩作者是臺灣大學教授張文亮。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好吧!鬆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原來夜裡的微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是不無道理的。大人以被馴化了的成人眼光看待這個世界,而孩子們用純真、明亮的眼睛帶著我們發現世界的另一面:真、善、美教會我們慢下來,去發現生活裡更多的美,享受大自然界帶給人類的魅力世界。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孩子的特點本身就是慢,恰恰就是因為他們是孩子。孩子做很多事情不是故意磨蹭,而是認知和能力水平決定的。

父母應學著“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孩子的行為”,孩子的每一步慢動作其實都是在體會並學習新的技能過程。

就像我們大人在學習一項新的本領時,不也是由慢到快嘛!而慢的過程是領悟、是理解、是鞏固、是吃透的過程,這也是很多人說的:慢就是快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按照孩子的節奏引導孩子,不僅是尊重孩子,更是給自己機會去發現孩子以及世界的美麗。

教育是一種“慢”藝術。

慢下來,奇蹟也許就出現了。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小結

這三首詩建議父母們隔上一段時間,就讀一遍,可以讓自己越來越明白孩子對我們的愛,也更加理解孩子們的天性,懂得為人父母的角色不是控制,而是尊重和接納,是愛和守護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我們傾注一生在培養孩子,其實到頭來發現也是成全了我們自己,孩子總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讓我們在為人父母的修行中不斷充足自己。

孩子在天上看到那麼多父母,唯獨選擇了在他眼中優秀的我們。

孩子其實不是我們的孩子,只是藉助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在我們溫暖的臂膀中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孩子不是故意慢吞吞,而是帶著我們領略不一樣的風景,滋養我們的心靈。

那個曾經吼孩子如家常便飯的媽媽,變溫和了,只因為遇見這三首詩

作為父母的我們,感受到孩子的心聲了嗎?

不妨此刻就讓自己靜下心來,再認真地讀幾遍這三首詩,拿出紙和筆,抄一遍會更有不一樣的體會。

寫在最後:

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育兒即育己,父母們放下姿態,抱著對孩子的感恩之心,陪孩子慢慢享受這個美麗的世界。也許一切變得不一樣起來!

倆娃媽媽,家有兒女各一枚,曾任職行業內知名中法合資公司,現全職媽媽,重視孩子成長和教育,並踐行育兒即育己的理念,努力提升自己,和孩子們一起成長。歡迎關注@陪兩小隻蝸牛去散步,共同成長和進步。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