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茶成為沁源農業產業轉型中一抹“新綠”

初春,還有絲絲涼意縈繞在山樑溝壑之間。但在沁源縣交口鄉長征村,目光所及之處,皆是一片綠意盎然。

在長征村的中藥材苗木基地,種植戶們正搶抓有利時機搶種蒲公英、黃芩、苦參等中藥材,或撒籽、或栽母根,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

“藥香”不怕巷子深

“長征無閒草,認得皆是寶。”長征村因中藥材而知名。

“在我還沒有嫁到這個村時,就一直和父親上山挖黨參、摘連翹,就是這個時節,滿山的連翹花可漂亮了!在山上也常能遇到相熟的‘挖參人’……”56歲的村民馬海萍邊走邊和記者閒聊,以前在村裡幾乎都是出門見山,山裡刨寶,靠著大山吃穿。小時候喝不上茶葉,大家都喝“甘草水”,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也是中藥材的一種。

走進長征村,就被道路兩邊的彩繪牆吸引了——“中國十大名醫”、中藥藥名及功效簡介、中醫小故事、和中醫藥相關的古典詩詞畫……似乎,空氣中都瀰漫著藥材的香氣。

遠處,一壟壟、一行行整齊劃一的山間梯田,錯落有致。

“咱村生態良好,地廣人稀,有著豐富的中草藥資源,以前就是中藥材種植大村,滿山的野生連翹、隨處可見的黨參、黃芪有很多,後來我們又推廣了人工種植,發展起了中草藥深加工產業,以‘沁蘭舒’為品牌,重點發展起了藥妝和藥茶,徹底把長征村變成了‘藥谷’。”在護林防火值班站點值守的長征村支書、沁源縣藏畛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慧斌說,目前,長征村中藥材種植連翹5000餘畝,黃芩600餘畝,苦參300餘畝,柴胡150餘畝,黃芪60餘畝……

推動藥茶新發展

長征村中草藥產業不光讓當地的百姓實現了致富夢,還研發一系列的中草藥衍生產品,開發的蒲公英根茶、蒲公英葉茶、黃芩茶、連翹茶等中草藥茶飲品,力爭打造沁源縣藥茶知名品牌。與此同時,來村裡旅遊、考察、合作的人絡繹不絕,目前已吸引山西振東集團等多家企業前來洽談項目,而蒲公英茶、黃芪茶等受到眾多遊客、客商和消費者的青睞。

如今,長征村的老百姓外出務工的少了,返鄉的人多了,村裡167戶就有104戶村民流轉了自家土地,種起了中藥材。

“以土地入股,每畝租金700元,加上務工收入、年底分紅,每個村民至少年增收1000元,不說別的,你看看村裡,幾乎戶戶有車,老百姓是真的得到了實惠!”張慧斌說。

不單是一個長征村,也不僅是連翹、黨參這三兩個品種,越來越多的沁源村民現在已經把藥材種植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沁源縣豐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將成立藥茶藥酒技術研發基地,開發高端連翹茶、金銀花茶以及黨參酒等藥茶藥酒系列產品;

赤石橋鄉萬畝黨參種植基地、法中鄉今年種植黃芪、黃芩4000餘畝;韓洪鄉種植中藥材1000餘畝……各鄉鎮紛紛行動起來,並與中藥材種植大戶“結親”,簽訂中藥材種植技術指導合同;

……

去年以來,該縣規劃用地200餘畝,建設中藥材、藥茶加工、生產優質育苗基地,並已在李元、景鳳和韓洪等鄉鎮及周邊區域引導農戶種植菊花2000畝,加工生產精品菊花茶80噸,被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山西省藥食同源產品(藥茶)基地和山西省級中藥材標準園。

擴大藥茶產業鏈

地道的中藥材,源於優良的生長環境。沁源地處北緯36度,生態植被良好,空氣清新,水質清澈,晝夜溫差大,土壤偏鹼性,獨特的自然條件形成了中藥材成長的搖籃。該縣野生資源有草本植物百餘科600多個品種,盛產連翹、黨參等564種中藥材,以黃芪、連翹、蒲公英、菊花為主,打造“沁源藥茶”品牌,“北藥之首”中藥材產業鏈已初具規模。

在赤石橋鄉護林防火檢查站點,放羊工高四日正在接受進山檢查。“進山別抽菸,打火機千萬別帶!”在詢問的間隙,記者注意到,高四日的水杯裡竟也飄著幾片黨參。

“俺這可是野黨參,前段時間放羊順便挖的,在村裡這可不稀罕,家家都有,泡酒、喝茶的多得是!別說咱人了,俺這羊每天吃的都是中草藥,要不說咱沁源的牛羊肉好咧!”高四日樂呵呵地說。

連翹、黃芪、蒲公英、柴胡、苦參……說起這些藥材的功效,在沁源幾乎婦孺皆知,喝藥茶也成為時下家家戶戶的必備“良茶”。

借“東風”、抓機遇,壯大優勢產業鏈。“目前,全縣生態連翹面積達到50萬畝,黨參、黃芪、黃芩、柴胡、苦參等道地品種累計面積5.3萬畝。種植1000畝規模以上企業已達到5個,500畝以上企業10個,300畝規模以上企業20餘個。黨參、黃芩、黃芪等育苗企業3個,中藥材初加工企業4個,特色加工企業1個,‘北藥之首’之稱我們名副其實!”農業局局長王皓介紹說。

記者一路走,一路看,山上桃花、連翹花漫山遍野,山下田間中藥材種植機器轟鳴。

太嶽山上,一張以中藥材種植為產業鏈的發展藍圖正徐徐展開。

本報記者馮毅松 通訊員廉玉 崔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