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知道的紅梅公園

紅梅公園始建於1958年,1960年正式建成開放,因紅梅閣而定名紅梅公園。198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鬍厥文應邀為紅梅公園題寫園名。公園地形起伏,具有水鄉特點。園內有重要文物保護單位文筆塔(始建於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紅梅閣(始建於唐昭宗年間,距今已有1100多年),半山亭、袈裟塔、冰梅石、嘉賢坊、塔影山房、文筆樓等多處紀念地以及“屠一道根藝珍藏館”和“常州市梳篦博物館”、“紅梅奇石博物館”。幾十年來,公園已成為常州城區最大的綜合性公園,每年接待中外遊客約200萬人次,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每個人都知道的紅梅公園

每個人都知道的紅梅公園

每個人都知道的紅梅公園

紅梅公園位於城市繁華中心區,四周人口密集,南部緊靠常州著名寺廟遊覽勝地天寧寺、文筆塔以及百米之隔的東坡公園——一處名勝與自然風光相結合的江南園林。關河、市河從紅梅公園東西兩旁穿流而過;公園南臨延陵東路歷史文化街區。

每個人都知道的紅梅公園

每個人都知道的紅梅公園

為了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人們對公共休閒遊憩場所的進一步需求,給周邊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帶來較大的提高,2005年,經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對紅梅公園全面實施敞開擴建,這是市委、市政府更加註重以人為本執政理念、進一步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的具體舉措。

每個人都知道的紅梅公園

每個人都知道的紅梅公園

紅梅公園敞開擴建工程設計定位為大眾樂園、城市綠肺和園林典範的城市中央公園,是我市造園史上工程最大、工期最短、新材料、新工藝應用最廣、拆遷速度最快、參與人數最多的“民心”工程。現在我們所見到的紅梅公園面積34.64公頃,新增公園綠地及遊園面積9.3公頃。

每個人都知道的紅梅公園

每個人都知道的紅梅公園

全園分八景:文筆夕照、紅梅春曉、曲池風荷、青巒倒影、翠薇秋霞、林園鐘聲、雪山勁松、吳風遺韻。文筆夕照,以文筆塔為主景,有筆架山、文筆樓、夢筆軒、墨香榭、硯池、塔影池、塔影山房、知音舫、袈裟塔、嘉賢坊等景點,這裡的古建築鱗次櫛比,堪稱公園的精華所在。每至夕陽通照,頓生“浮圖會得遊人意,掛住斜陽一抹金”之意境。紅梅春曉,以紅梅閣為主景,有古春軒、冰梅石等景點。四周紅梅翠竹遍佈,每當冬末春初,紅梅怒放,猶如彩霞紛飛。曲池風荷,以荷花池為主景,有屠一道根藝館、虛懷堂、聽雨軒等景點。夏日荷花盛開,豔麗清新,池畔綠柳垂蔭,小丘杜鵑爭奇鬥豔。青巒倒影,峰巒起伏,山道彎彎,百米長廊蜿蜒其間,山頂建有半山亭,北臨映梅湖處建月到風來亭,山上遍植各種花木,樹影婆娑,疊石堆景,山頂有翠薇亭,山上多植紅楓,秋季,霜重色濃,再現“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意境。林園鐘聲,三面環水,古樹森森,小橋流水澶澶,晨鐘暮鼓,尤顯幽深靜謐。雪山勁松,地勢高聳,四面環水,山上植物以青松、雪松、臘梅為主,配以宣城石展示北國風光。新增的 “吳風遺韻”是從幾百座牌坊中選擇與崇文密切相關的八坊(早科坊、狀元坊、世科坊、兄弟翰林坊、雙桂坊、正素坊、椿桂坊、進賢坊),作為吳風遺韻傳與後人,以展示常州八邑名都,中吳要輔的風采。其中一坊展示了清代立體城廂圖。

每個人都知道的紅梅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