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不能擺脫原生家庭,從一點就能看出

前段時間帶孩子去公園玩,遇到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

一個大概4歲的孩子,坐在溜溜梯的頂端不願意滑下來,後面的小朋友一個推一個,最後把他推了下去。

我當時正好站在旁邊,看到這個孩子不願意大家推搡,大哭起來,我就用手扶著他,讓他安全滑下。

可是他卻因為被小朋友推下來,而不是自願滑下來的,哭得更起勁了。

這時候,遠處有個媽媽扯著嗓門走過來,說:“怎麼了,怎麼了,你哭什麼哭,誰欺負你了?”

那個被推下來的孩子指著後面的孩子,哭著說:“他們把我推下來了。”

媽媽一看一堆小朋友,也不好責備,就指責自己的孩子:“哭,你就知道哭,別人推你,你不會推回去,沒出息,給你說了多少次,別人打你,你就要打回去……”

孩子被嚇得止住了哭聲。

我在旁邊極其尷尬,就解釋了一句:“男孩子玩耍難免會推搡,沒關係的,他剛剛也是滑下來的。”

那個媽媽看了我一眼,對著自己的兒子說:“哪裡受傷了沒有?”

孩子說:“沒有。”

接著說:“沒有你哭什麼哭,是不是哪受傷了自己不知道”……

一個人能不能擺脫原生家庭,從一點就能看出

其實在前幾天晚上,我帶孩子去公園玩就見到了這個小孩。

我一般在孩子玩的時候不太會打斷他,即使他在地上各種爬滾,只要沒有危險,都不會管。

這個孩子看到我家孩子跪在地上,也照樣學樣,他的媽媽就出來阻止,說:“你髒死了,怎麼好的學不會,壞的不學都會。”

而且,這位媽媽一直站在溜溜梯旁,給他喂著漢堡一樣的東西,滑下去一次,喂一口。

我當時就記住了這對母子,沒想到今天是這樣的相遇。

其實,這位媽媽就是典型的“控制型父母”,而這位孩子長大後要麼會變得膽小怕事,要麼會變得反叛,甚至是報復。

一個人能不能擺脫原生家庭,從一點就能看出

01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深

一個人的個性在5歲前就已形成。——人類個體心理學經典《自卑與超越》

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大家說起自己的原生家庭時,都感覺它深深地刻在骨子裡。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很理性的人,從小擅長理科,說話做事也比較有邏輯性,但我有一個致命的缺點。

就是情緒控制很差。

當情緒占主導地位的時候,我整個人都和平時完全不一樣。

其實,我媽就是個非常情緒化的人,我給她記錄過,最好的一次是一天發3次脾氣。

我分析她可能想和我們溝通,希望被理解、被關注。

但每當我面對她的敏感時,就很難控制自己去關注解決方法。

當然我現在不會去跟她爭論,也不會去責怪她,常常會選擇壓抑的方式,但這樣對我來說,情緒管理就面臨崩潰的邊緣。

5歲以前我接觸最多的人就是媽媽和外婆,外婆比我媽還情緒化,所以我的骨子裡就深深刻著她們的影子。

我對朋友開玩笑地說:“我心裡住著我媽,當我情緒控制不好的時候,她就會出來和大家見面。”

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原生家庭帶給我影響是多麼得深。

一個人能不能擺脫原生家庭,從一點就能看出

02 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可能嗎?

原生家庭對於我們個人來說是無法選擇的,所以對於父母來說,關注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更要注重他們的心理健康。

我在公園遇到的那個媽媽,她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這幾年在新聞中不乏見到這種負能量爆棚的人,他們以上帝的視角看待孩子之間的打鬧,有的甚至加入到孩子打鬧中,最後引起了一場大戰。

這樣的家長不應該想想自己的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多麼糟糕的影響嗎?

孩子以後學會的只有以暴制暴,而且他們的內心往往會自卑,懦弱,希望通過欺負別人來尋找優越感。

這真是太可悲了。

對於擺脫原生家庭的方法,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原始的個性在日後也可能改變,但前提條件是,他能擺脫童年時形成的錯誤觀點的桎梏。”

我們會發現,在面對一件事情的重大打擊時,人們往往會思考自己的過往,改變一些固有的觀點。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一些外界的刺激和引導,從心靈的角度認知到這種錯誤,並在行動上改正才可以。

一個人能不能擺脫原生家庭,從一點就能看出

03 做到一點就有望擺脫原生家庭

前段時間,自己的情緒很不穩定,也不願意去和別人說,只是一遍一遍告訴自己情緒控制不住是很不應該的。

但事實上,適得其反。

TED《如何打敗小情緒》裡講到,人們在感到痛苦難過等負面情緒時,總習慣在腦中一遍遍重複引起負面情緒的畫面,但這樣做會其實會讓心理上的傷害不斷加重。

如果我們不停地在想那些曾經深烙在心底的記憶,是無法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

只有自己認識到一些處事方式是錯誤的,並通過反思,制定具體目標,才有可能擺脫原生家庭。

就拿我自己而言,情緒管理是我最大的問題。

那麼我就會尋找各種管理情緒的方法,並用一個月的時間著重去改正。

當然,如果你的孩子還小,你需要用自己的言行來影響他。

例如,你希望他是個積極陽光的人,那你自己對待事情態度首先要積極。

你希望他是個自律的人,那你至少不要天天抱著電腦、手機玩。

你希望他喜歡學習,那你至少要讓他看到你愛看書、學習。

所以,與其教孩子各種技能,吃各種健腦的食物,不如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他們。

一個人能不能擺脫原生家庭,從一點就能看出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對於5歲以前的孩子,個性的形成更多地來自身邊最親近的親人。

所以,不要認為孩子小,就在他們面前展示出自己最糟糕的一面。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那些控制型、驕縱型、嚴厲型的父母是在把自己的處事方式教給孩子,這對他們個性的發展十分不利。

總之,在關心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問題可能不像身體問題一樣一下顯現出來,但它確是導致一個人犯罪最關鍵的因素。

探索孩子的世界,解決育兒問題。

我是80後的成長日記,喜歡我就點贊、收藏、加關注吧。

如果你還有什麼育兒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