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部分小區試點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量大減

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量大減

青島參與試點的小區:大多數居民接受,垃圾分類準確率顯著提升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萌文/圖

近期,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專班組織制定了《青島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工作導則(徵求意見稿)》,規定青島將實施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制度。

記者瞭解到,目前,城陽區、市南區等地已經有部分居民小區開始試點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制度,通過撤桶並點定時、分類指導員“手把手”教居民分類,試點小區不但分類準確率有了顯著提升,並且居民日產垃圾量也明顯減少。

垃圾收集點升級,配備洗刷消毒等功能

城陽區前旺疃社區、市南區雲南路街道嘉祥路小區、香港中路街道綠島嘉園小區等已實行合併居民小區垃圾收運點措施。為了方便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這些社區還“升級”了垃圾分類收集點的設施,收集點實行封閉式管理,同時配備沖刷、消毒功能,以往居民避之不及的垃圾收集點變得更加乾淨整潔。

城陽前旺疃社區設置的智能生活垃圾分類密閉收集站,集分類垃圾稱重、線上積分兌換、多媒體宣傳、投放後洗手清潔、防雨、照明、監控、殺菌、除蟲、除臭等功能於一體,有效解決了社區原有垃圾桶點過多導致的分類管理困難、分類效果差等問題。

市南綠島嘉園小區垃圾投放點不僅具備垃圾分類投放、LED宣傳、防雨、照明、監控等功能,還設計了腳踏開啟投遞口開關的功能,為居民投放垃圾提供便利。除此之外,在投放點的分揀臺一側,設置一處溫馨提示包,即免洗消毒液、洗手液、酒精溼巾等物品,確保居民破袋投遞後能第一時間洗手、消毒,避免沾染細菌、異味。

嘉祥路小區垃圾分類收集站內部設有沖洗區、工具存放區,配備了紫外線消毒除蟲設施、除味噴淋、通風排氣等系統,外部還設有洗手區,配有感應式水龍頭、洗手液、烘手器,居民投放完垃圾後可以清潔雙手。每次環衛公司將垃圾清運完畢後,分類專員將在站點內完成垃圾桶清潔、消毒等工作。

大部分居民接受定時定點分類投放

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後,居民的接受度如何?分類效果有無改善?記者前往嘉祥路小區和綠島嘉園小區進行了實地探訪。

市南區雲南路街道嘉祥路小區4月13日正式實施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工作。據瞭解,在街道的主導下,小區原本3處垃圾收集點合併成1處,垃圾統一回收時間為每日上午6:30-8:30,下午6:30-8:30,其餘時間垃圾收集站關閉,居民不得再投放垃圾。

青島部分小區試點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量大減

嘉祥路小區垃圾分類指導員對垃圾進行“破袋”投放。

上午8點,記者在嘉祥路小區看到,半個小時內,先後有二三十位居民前往小區垃圾分類收集站投放垃圾。垃圾站配備兩名垃圾分類指導員,居民投放的每袋垃圾,指導員都要求破袋投擲,以便於查看垃圾是否準確分類,隨後再將垃圾袋放置到其他垃圾桶中。

記者注意到,前往垃圾點投放垃圾的居民,幾乎百分百都在家中對垃圾進行了分類。其中還有不少高齡老人專門在投放垃圾時,仔細向分類指導員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垃圾分類是個好事,但是我們年紀大了,學得沒有那麼快,怕分不好,所以我這兩天每次倒垃圾的時候,都要仔細問問指導員這些垃圾分得對不對。”小區居民莊女士年過八旬,但對待垃圾分類這件事,她比很多年輕人都要認真仔細。“垃圾分類兩天以來,我們沒有覺得分類太麻煩。現在小區的垃圾桶都放在這個屋子裡,小區環境變得更乾淨了。”居民卞女士說。

嘉祥路小區物業經理喬俊林介紹,在首日運行過程中他們發現,絕大多數居民遵守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的規定,由於剛開始實施,也確實有居民未在規定時間投放,將垃圾扔在了已撤銷的垃圾收集點中。

“正式實施當天,我們的收集點統一收集了七桶垃圾,未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的垃圾四桶,這證明絕大多數居民接受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相信適應一段時間後,越來越多的居民會加入定時定點分類投放隊伍中。”喬俊林說。

“試點第一天,小區垃圾產生量少了七桶”

雲南路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員介紹,嘉祥路小區是街道打造的首個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小區,該制度實施前,社區樓長逐一入戶宣傳,同時街道組織了2次專場培訓,30多位居民代表主動參加。為了調動居民積極性,小區實施激勵制度,街道向居民發放激勵卡,每戶居民投放垃圾時,如果做到了分類定時投放,就能獲得一枚印章,每月集齊28枚印章就能獲得兩卷垃圾袋的獎勵。

青島部分小區試點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量大減

市南區綠島嘉園小區在樓道入口處設立垃圾分類時尚指數榜。

綠島嘉園小區同樣實施了“集印章獎垃圾袋”的激勵措施,此外,該小區還在每棟樓入口顯眼位置,張貼“垃圾分類時尚指數”,居民當週垃圾分類做得好,會獲得一個“贊”。“我們希望通過物質和精神激勵,讓居民自覺加入垃圾分類的隊伍中。”綠島嘉園物業工作人員介紹。

為了更好地幫助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各個試點小區的垃圾收集站都配備了專職分類指導員,“手把手”教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王西美是綠島嘉園小區垃圾分類指導員,按照要求,每天早上6:30到晚上8:30,她需要在垃圾收集站檢查指導每位居民實施垃圾分類,並維護垃圾收集站內和周邊的衛生。“綠島嘉園小區從4月8號開始實施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目前為止,半數居民已做到分類投放垃圾。”王西美說。

此外,實施垃圾分類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後,居民小區垃圾產生量明顯減少。

“嘉祥路小區原先每天大約產生18桶垃圾,制度實行第一天,小區總體產生的垃圾量是11桶,一下子減少了7桶。”喬俊林說。為什麼實施定時定點垃圾分類後,垃圾產生量會明顯減少?試點小區垃圾分類指導員分析說:首先,由於半數以上居民開始實施垃圾分類,原先混投在垃圾箱中的紙殼、塑料瓶、玻璃瓶等可回收垃圾被單獨放置回收;其次,垃圾分類也影響居民改變生活習慣,許多居民逐漸從源頭上減少了垃圾的產生。

市南區垃圾分類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李昂介紹,考慮到居民小區場地空間和上下水改造的難度,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在不同的小區將實施不同的模式,市南區將根據每個居民區的實際情況,對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形式進行個性化設計,成熟一個,推進一個。

記者從市垃圾分類辦公室獲悉,今年全市計劃升級改造3000個標準化四分類投放桶點、撤銷不規範垃圾投放點4000處,逐步推行定時定點投放,提升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和參與率。目前,已完成標準化四分類投放桶點改造284處,撤桶並點531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