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網”提速“互聯網+”賦能江西贛州脫貧攻堅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一根網線,能與世界各地聯通;一臺電腦,能把小康之夢托起。如今,在“互聯網+”廣泛運用下,致富養料正通過光纖滲入江西贛州每個貧困鄉、貧困村和貧困戶家中。

產業因“網”更旺

每天凌晨3點,在江西贛州定南縣大壩村的綠色生態蔬菜基地,數輛冷鏈運輸車駛出倉庫。幾小時後,車上的蔬菜將以每斤30元的價格出現在珠三角地區的家庭餐桌上。

借“網”提速“互聯網+”賦能江西贛州脫貧攻堅

定南縣依託互聯網平臺助力蔬菜產業“綠富美”。

大壩村的綠色蔬菜能遠銷珠三角,得益於定南立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供應基地,依託“互聯網+產業”模式,加快推進蔬菜產業由增量向提質轉變。

定南的做法,是贛州市著力建設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和推進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試點的生動實踐。目前,該市建成電商孵化園21個、縣級電商運營中心33個、鄉鎮電商服務中心63個、村級電商服務站560個,先後培育出贛南臍橙、贛南茶油、石城白蓮等679個網銷產品。

廖奶奶鹹鴨蛋合作社通過各大電商銷售平臺,2019年合作社實現銷售總收入350餘萬元,帶動貧困戶社員最高年增收可突破2萬元,戶均年增收3000餘元;

南康傢俱與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合作,走出了“電商+傢俱生產企業+傢俱產業集群”新型工業化之路,“南康傢俱”成為全國首個以地名命名的縣級工業集體商標;

贛州智慧旅遊平臺整合貧困地區優質旅遊資源,形成地域特色品牌效應,有效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幫助本地乃至吉安市等17個貧困地區受益,受益貧困人口達20萬人;

2019年,贛州市網絡零售額突破300億元,其中,贛南臍橙因“網”得勢,品牌價值高達675.4億元,成為贛州助力農村扶貧、興業富民的支柱產業……

保障因“網”更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正在讀小學一年級的贛州上猶縣東山鎮石坑村貧困戶孔慶源只能在家中上網課,但卻由於家裡無人能使用智能手機而無法正常接受線上視頻教學。瞭解到情況後,贛州客家新聞網管理中心駐村精準扶貧工作隊幫助孔慶源學習如何上網課,併為其補習功課,確保課程不落下、停學不停課。

借“網”提速“互聯網+”賦能江西贛州脫貧攻堅

貧困戶在贛州客家新聞網管理中心駐村精準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學習上網課。

“互聯網+”的作用在處處體現。贛州通過建好建強全市基礎教育網絡、大力普及互聯網應用、積極推廣“專遞課堂”教學教研新模式,緩解了村小、教學點缺師少教、開不齊課、開不好課問題。寧都縣就充分利用上海滬江教育結對幫扶優勢資源服務全縣師生,全縣200餘所小學整體步入“網絡時代”。

在2019年,贛州市共開展免費培訓293期1.3萬餘人次,培訓貧困戶2.9萬餘人,帶動貧困戶3200餘人在電子商務產業鏈中創業就業、增收脫貧。

同時,該市在全省率先建成覆蓋市、縣、鄉三級醫療機構遠程協作系統,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其中定南縣遠程診療醫共體上接29個省、2456家醫院,下接7個鎮、137個行政村(社區),已免費服務7萬餘人次,減輕患者問診費用91萬餘元;于都縣人民醫院依託與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5G互聯網遠程會診,成功實施了全市首例基於5G遠程微創手術,為原發性肝癌貧困患者節省外地治療費用1.5萬餘元。

如今,贛州市憑藉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優勢佈局,以線上問診結合線下治療優勢,更好地滿足了貧困人口的健康需求。

公益因“網”更暖

4月12日,在贛州全南縣城廂鎮黃埠村月秀生態果園巾幗脫貧示範基地,鄉鎮幹部餘梅玉正用手機拍攝草莓和葡萄苗的長勢,幫扶農戶搭上“電商快車”增收致富。

借“網”提速“互聯網+”賦能江西贛州脫貧攻堅

全南縣城廂鎮幹部餘梅玉使用網絡直播為當地貧困群眾銷售農產品。

贛州市發揮互聯網企業、網絡社會組織、網民等社會力量,助力貧困地區發展。依託中國社會扶貧網,贛州市搭建連接貧困人口和社會愛心人士、愛心企業橋樑,與騰訊、阿里巴巴等企業溝通對接,推進有影響力的網絡公益項目落地。

2019年9-10月,贛州網信部門聯繫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積極發揮互聯網平臺社會責任,通過互聯網在線“智美鄉村·贛貨上頭條”技能培訓,為贛州公益培訓近500人。

快手、六間房、花椒等視頻直播平臺積極推介贛南紅色旅遊資源、特色農產品,幫扶貧困群眾、關注留守兒童。贛州市還組建網絡公益宣傳員隊伍,負責社會扶貧信息線上採集、編寫、上報、評價反饋等工作,切實提高愛心需求及扶貧眾籌的對接成功率。

截至2019年底,贛州市累計成功註冊102.7萬愛心人士、貧困戶37.3萬人,發佈物品需求64.7萬多件(次),完成物品對接55.9萬多件(次),對接成功率89.1%。 (陳洪明 鄧啟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