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容易相守難——寫在中國排球協會與排球之窗解約之後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 題:相愛容易相守難——寫在中國排球協會與排球之窗解約之後

新華社記者王鏡宇 韋驊

情深緣淺,只能說遺憾。

從2016年7月體育之窗(排球之窗的母公司)牽手中國排球協會成為中國排球聯賽商務運營推廣商,到4月21日中國排協宣佈因對方“嚴重違約”與其分手,這段備受關注的“情緣”只持續了3年零9個月。雙方聯手打造世界第一排球聯賽的豪言如在昨日,如今已各奔東西。此情此景,令人唏噓。

高位“入市” 低點“退場”

2016年3月底,在經歷了前一個賽季的中國排球聯賽冠名“裸奔”的尷尬後,中國排球協會決定對排球聯賽的商務運營合作伙伴進行公開招商。包括盈方體育在內的7家公司參與競爭。幾輪角逐之後,體育之窗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和北京歐迅體育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進入最後的PK。最終,體育之窗一舉勝出。彼時,在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體奧動力斥資80億拿下中超聯賽版權、樂視體育矇眼狂奔的背景下,體育之窗開出了年均億元級別的高額推廣費價碼,高位“入市”。

中國排協與排球之窗解約的消息傳來,中國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體育政策研究院院長鮑明曉和北京關鍵之道體育諮詢公司創始人張慶的第一反應都是遺憾。鮑明曉說,體育之窗介入排球聯賽的時候,中超和CBA聯賽的價值都在往上走,體育之窗非常有信心,希望能把排球這塊版權的“窪地”做起來。但是,介入這麼一個相對還不太成熟的聯賽,需要做好很多年不掙錢的準備。從現在這個結果看,體育之窗對排球市場和聯賽的複雜性認識可能還不夠充分,其資金實力和運營經驗跟國際先進的體育公司相比尚有差距。

張慶表示,體育之窗介入排球聯賽是在投資熱潮席捲體育界的背景之下,業內也寄予了很高的期待,這樣的結果令人遺憾。

2016年5月,時任歐迅體育高管馬富生就曾直言,中國的排球聯賽有發展潛力但是不成熟,拿下推廣權之後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去培育市場,推廣費價格不宜過高。兩個月之後,報價低於體育之窗的歐迅體育出局,而馬富生的判斷在近4年之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驗。

一位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當時體育之窗的中標價格的確較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雙方要合作持久,需要在聯賽的開發和推廣中保持高度的互信和配合度,切實推進排球聯賽職業化進程。遺憾的是,事情未能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自2016年之後,體育產業的資本熱潮退去,樂視體育轟然倒塌,這次的疫情又讓體育產業雪上加霜。體育之窗在行業低谷時無奈“離場”,讓人扼腕。

相愛容易相守難

中國排協與體育之窗的合作曾經有過“蜜月期”。在郎平率領中國女排登頂里約奧運會之後的2016-2017賽季,體育之窗如約付款,專門為排球聯賽服務的子公司排球之窗應運而生。2017-2018賽季,雙方聯合宣佈聯賽進入“排超時代”,並以“打造世界上最好的排球聯賽”為願景,2017年和2018年的全明星賽也辦得熱熱鬧鬧。然而,從中國排協21日發佈的公告看,這個賽季排球之窗就開始出現欠款情況。2018-2019賽季,聯賽賽程有所壓縮,排球之窗對聯賽和全明星賽的推廣力度明顯減弱。再到2019-2020賽季,在中國女排和男排國家隊備戰東京奧運會的大背景下,聯賽進一步“縮水”,合作雙方都有些意興闌珊。直至新冠疫情來臨,剛剛開始的男排聯賽無限期“停擺”。不料,聯賽何時恢復尚無定論,雙方已然緣盡。

鮑明曉認為,中國排協和體育之窗的合作走到這一步,雙方恐怕都有一定責任。在介入排球聯賽之前,體育之窗可能高估了自身實力,沒有做最壞的打算。從中國排協來講,在簽了高額合同之後也需要為推廣商著想,考慮如何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雙贏。遇到困難之後,減免推廣費也是一種選擇。就聯賽的市場化程度而言,排球在三大球中是個“短板”。如果聯賽發展得好,從長遠看對國家隊也會有推動作用。現在這個結果,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張慶說,從這件事情看來,有兩個很重要的因素關乎一個項目職業聯賽的發展。一是土壤。在男、女排聯賽的20多支隊伍中,絕大多數都不是職業俱樂部,自身生存和造血能力有限,而排球項目也缺乏像金字塔一樣的人才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儘管有巨資進去,回報週期註定漫長。二是考核指標。對排球項目的管理者而言,在目前情況下保持中國女排戰績穩定是最重要的現實考量,沒有必須深化改革的迫切性,單靠推廣商的力量很難朝著職業化的方向進行深度改革。

聯賽、國家隊“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據記者瞭解,在2019年中國女排蟬聯世界盃冠軍之後,迎來了新的一輪簽約潮。目前,中國女排的官方合作伙伴和官方贊助商已經超過20家。在同一時間段,排球聯賽在商務開發方面的成績要黯淡得多。

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與中國女排的商務開發相比,排球聯賽的商業價值和吸引力相對偏弱。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有一些潛在的聯賽贊助商後來選擇了贊助中國女排。品牌贊助商的選擇無可厚非,但在客觀上可能擠壓了一些聯賽和俱樂部的市場開發空間。

負責中國女排商務推廣的騰訊贏德體育董事長丁明銳表示,女排國家隊和聯賽在商業價值方面存在一定差異,這的確是目前存在的一個現狀。從聯賽層面,商業合作的開發的確是比較艱難。而中國女排有很多正面的標籤,有超國民性的特質,有各種各樣的歷史積累和故事,這些都是排球聯賽不具備的。丁明銳認為,目前中國男排和排球聯賽可能沒有像中國女排這樣火爆起來,暫時缺乏這樣的頭部效應,不過中國女排的成功對聯賽肯定是有促進作用的。“就我瞭解,聯賽去年的商業開發還不錯,有一些贊助商參與進來。同時朱婷、袁心玥等明星球員都在各個聯賽隊伍裡面,這些明星球員的招牌會給聯賽帶來增益。但是,究竟能帶來多少關注度以及能讓多少人去買票看聯賽,我覺得還是值得研究的課題,”丁明銳說。

一位知名排球教練表示,排球之窗的經營思路和設想可能很難獲得中國排協的完全支持和落實。排球之窗需要賺錢以收回巨大的投入成本,而中國排協是要在確保國家隊成績的前提下兼顧聯賽和市場開發,這是一個大的矛盾。從目前情況看,中國排球只有女排國家隊有市場號召力,地方隊的社會影響力還是不夠,聯賽市場開發的難度的確很大。

張慶認為,女排、乒乓球、羽毛球等奧運戰績較為出色的項目,在聯賽發展上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戰。從聯賽商業開發的角度,越是那些和奧運金牌戰關聯緊密的項目,可能越要謹慎。

疫情之下 覆水難收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新冠疫情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促使中國排協做出瞭解約的決定。

自今年1月下旬以來,新冠疫情給體育產業造成了巨大影響,體育之窗也難獨善其身。據記者多方瞭解,2019-2020賽季,體育之窗欠款的金額進一步增加。在多番交涉之後,中國排協做出瞭解約的決定。

中國排球協會副主席、首都體育學院校長鍾秉樞說,2017-2018賽季體育之窗就開始欠款,2018-2019賽季繼續。現在2019-2020賽季的女排聯賽都打完了,這個時候才解約已經很慢了。可見,在市場條件下,協會還需要繼續學習。

體育之窗有關人士22日上午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仍在與中國排協溝通,暫時不便對外透露具體信息。

張慶說,中國排協與體育之窗解約之後,他相信還是會有企業對排球聯賽的商務推廣權感興趣,但是在投資額度上肯定會更加謹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