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的任何問題,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

部分傳統中國人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這類教育方式,然而這個演變到今天仍然流行著,許多不講道理或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堅持自己的所做的一切是為了孩子,卻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正在一步步傷害孩子。

孩子不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鄰居抱怨女兒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女兒抱怨從來沒有感受過來自媽媽的愛,從小非打即罵,任何事都會遭遇媽媽的反駁和指責,這讓她對媽媽充滿了反叛心理。

孩子身上的任何問題,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

琳琳也表示,30歲的她雖然離開了家,但她卻很少想到回家看看,覺得自己現在遠比之前在家要快樂很多,她不用再忍受母親毫不講理的謾罵,也不用事事違背自己的內心圍繞著母親打轉,現在的她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人生和方向,讓她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感。

孩子身上的任何問題,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

孩子受到傷害,卻無力反抗的時候,不是封閉自己,就是遠離家庭,但這種“自我保護”的行為在父母的眼裡卻是“不孝”,而且這時候無論你如何不理解他、詆譭他,他都不願意再解釋了,只是默默地承受著、逃離著。

孩子身上的任何問題,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

陳玫瑾說:孩子身上的任何問題,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

感動你的,總是別人家的孩子

今天刷到一篇三年級學生的作文,無數家長被感動著,每個家長都羨慕著誰家有一個這麼懂事的孩子。這位學生將自己對母親的愛表達得淋漓盡致,甚至理解母親曾經經歷過的和現在的不容易,但這一切都基於他感受到了母親對他滿滿的愛:陪他一起解決問題、給他做好吃的、陪他談心,還有生病時對他的守護等等,所以雖然年僅三年級的他,卻可以將自己被愛和自己對母親的愛全部傾注在作文裡。

孩子身上的任何問題,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

你總是看著別人家懂事的孩子,心裡刺痛著,卻抱怨自己孩子長大了,翅膀硬了,不聽你的了,那你又可曾像上面這位母親一樣對自己的孩子投注了全部的愛?你又可曾像上面的母親一樣尊重孩子、並陪他談心?如果都沒有,你的孩子只是開始有了自我保護的能力了,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你,他不想被你這樣“愛”著,你的不懂愛,就直接造就了他不知道如何愛人。

孩子身上的任何問題,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

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 跟孩子友好交流。面對孩子的時候,不要總是一副你是父母,你說了算的姿勢,甚至還不允許孩子反駁,言正義辭地批評孩子頂撞父母是多少不禮貌的行為,這會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可以適當放低自己的身份,跟孩子做朋友,多瞭解他的想法,提出你的問題和建議,這樣的你會讓孩子更願意親近和接受,他是你的親生孩子,並沒有什麼可丟臉的,你賺回來的是孩子全心的愛。
  • 跟“比較式”說“再見!”太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拿自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如果自家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便不停打壓孩子,批評和指責孩子,讓孩子心生恐懼,甚至自卑不已,潛意識裡也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
  • 停止宣揚孩子的缺點。很多80後、70後反映,自己的父母不管人前人後,總也喜歡宣傳自己的缺點,到處說自己的孩子身上的不足之處,而且經常放大孩子的缺點;而且很多父母竟然內心深處覺得這是一種謙虛,無數經歷過此劫的過來人都崩潰不已。孩子的不足,你可以關起門來教育,而不是四處散播,這隻會讓孩子對你更加反感和排斥。
  • 跟孩子表達你的愛。孩子是自己生的,你是最有資格保護和愛他的人,也是他最依賴和信任的人,可以將你對孩子的愛轉化為行動,在他小的時候,多抱抱他、親親他、誇誇他,多在他耳邊說你有多愛他,就算你有做錯的事情,可以跟他道歉,告訴他自己是愛他的,只是也會有犯錯的時候。
孩子身上的任何問題,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

如果你愛孩子,應該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去愛他,讓他感受到被愛,而不是自以為是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並要求他達到你設的目標。你和孩子之間的愛是相等的,你有多愛孩子,孩子就有多愛你。所以,孩子身上的任何問題,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