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禮儀與茶引發的戰爭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敬酒時要斟滿酒杯,表示相互間的盛情;敬茶時,則不可太滿,要讓客人慢慢品嚐。

三道茶,是一種高尚的禮儀。鮮樹葉放入口中咀嚼,吃苦。再吃一塊紅糖,是後甜。最後遞上一碗茶,放上蜂蜜和花椒葉,麻辣回味。做人的道理都在這裡。


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日本還保留了煮茶的習慣。


1823年,一個英國軍人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

但是後來闢謠證明印度古代無茶。


四場茶葉戰爭

中國人最先發現了茶葉的妙處,並將之介紹到全世界。

在那時,中國是茶葉的唯一生產國,可也給中國帶來災難。

張居正以茶馭夷終惹禍

公元1572年,明萬曆首輔張居正以萬曆皇帝的名義發出了一份詔書,下令關閉邊境貿易。當時的茶葉貿易為官方壟斷,官方所制定的交易價格太高,於是民間私茶、黑茶興起。張居正上任後決意打擊民間走私,出臺了暫停茶葉邊貿的詔書。本意是希望嚴查販茶私商,卻導致邊貿茶葉供給完全斷絕。一場茶葉引發的戰爭爆發,三年的血戰讓茶葉貿易回到了原點。


清朝與俄羅斯

1728年,中俄簽訂了《恰克圖條約》,自此恰克圖就成為中俄貿易的市場。後來因為俄羅斯窩藏中方罪犯加上俄羅斯人在邊境搶劫,乾隆用了15年時間三次下令關閉恰克圖市場,對俄羅斯展開了貿易制裁,外禁皮毛進口,內禁茶葉出口。15年間,俄羅斯至少損失了500萬盧布。以俄羅斯告敗而終。


茶葉成為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

當時,全球最大的白銀產地是美洲,英國用來與中國交換的白銀大都來自美洲。美洲每年產出的白銀有一半最終落入了清政府的口袋。

整個18世紀,白銀佔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華輸出貨值的90%,美洲的白銀產量持續減產。

隨著英國國內茶葉消費的不斷擴大,英國爆發了金融危機,政府極度缺錢,將手伸向了海外殖民地。1764年,針對北美殖民地頒佈的一系列的稅收,第二年再頒《印花稅法》。

當北美被殖民者不滿英國,因而當地居民塞繆爾·亞當斯率領60名自由之子化妝成印第安人潛入商船,把船上價值約1.5萬英鎊的342箱(約為18,000磅)茶葉全部倒入大海,來對抗英國國會,最終引起著名的美國獨立戰爭。


鴉片戰爭,其實是英國人進口茶葉引發的

英國每年要花鉅款從中國購買茶葉,大量白銀流向中國。

後來,英國開始在自己的殖民地印度、斯里蘭卡等地種植茶葉,以打破中國壟斷了國際茶葉的出口的局面,同時打壓中國茶葉。

直到今天,中國茶葉的產量、出口量也趕不上肯尼亞、斯里蘭卡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