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蛻變的京東

被迫蛻變的京東

京東近兩年的表現變化很大。一方面曾經頻繁拋頭露面的創始人劉強東,現在終日難得一見,越發低調;另一方面,京東內部大刀闊斧的分拆、重組,動作不斷。

從2018年以來,京東經歷了市值滑坡、裁員、降薪等風波,內外部的調整變化越發的頻繁,且步伐持續加大,京東集團拆分後,京東物流、京東零售、京東數科成為新的三駕馬車,京東健康等板塊紛紛獨立融資,成為新的超級獨角獸。

近日,京東集團宣佈設立京東雲與AI事業部,整合原京東雲、人工智能、IoT三大事業部的架構與職責,由京東集團副總裁周伯文博士擔任負責人,向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先生彙報。

此次,京東雲與Al事業部的重組,可以看做是其內部業務的又一次梳理重整。

此外,深刻發生在零售、物流、金融等核心領域的技術變革也被提升了越發重要的位置,京東變革從未像今天這樣系統全面。

拆分、整合,京東“系統”再造

2017年被京東內外稱做“京東戰略元年”,這一年的1月份,在集團開年大會上,劉強東強調要將京東過去的成績清零,朝著科技轉型。正是這次集團會議,拉開了京東戰略層面變革的序幕。

此後,京東相關業務均開始了大變革、大調整。京東的核心業務被拆分為零售、物流、數字科技等板塊;緊接著,京東內部的其他業務也紛紛開始變動。

被迫蛻變的京東


首先,京東零售在變。京東零售的前身,就是過去的京東商城,從商城到零售不僅僅是名稱的變化,而是實實在在從裡到外的變動,零售更加突出本質。

京東主導的“無界零售”倡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不再是簡單的線上或者是線下渠道的相加,而是全渠道的綜合性演變,零售即是其中不變的內核,叫“京東零售”更貼切實際。

今年1月份,京東商城升級為京東零售子集團。完成多年來的首次變革改造,京東零售繼承了京東內部最核心的零售業務。

而京東零售對外的表述也變為“以零售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除了傳統的零售之外更加強調技術,強調零售本質上更深層次的變革邏輯。在2019年11月19日,京東召開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更極力淡化“零售”這個詞,而對服務和技術提出了新要求。

京東零售的負責人徐雷更多次強調京東通過技術賦能零售的成果。他舉例說明,京東通過海量數據和超過百萬的輿情分析,研發了一款洗髮水,在雙十一期間,環比增長58倍。

其次,京東物流在變。2016年11月,京東物流從自營平臺,開始拓展到平臺之外第三方客戶。2017年,京東正式對外宣佈成立京東物流子集團,開始獨立運營,2018年開始融資。

被迫蛻變的京東


京東物流在京東的發展史上,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一方面自營物流帶來的超強用戶體驗,建立了京東的護城河;另一方面,京東物流帶來的高效率卻不能用於外部平臺,京東物流的虧損成為常年拖累集團業績的大頭。

今年年初京東物流的一則公告,揭開了京東物流內部變革的序幕。首先是實行末位淘汰裁撤冗員;其次是打破固定薪資制,多勞多得;最後,打破封閉走向開放,從自營物流進一步向社會化物流企業轉變,對京東快遞員加入攬件業績要求考核。

這次變革可謂刮骨療毒,效果立竿見影。長期虧損的京東物流在短期陣痛之後迅速實現盈虧平衡,這在京東物流發展史上尚屬首次。2019年Q3,京東物流的業績更是表現亮眼,京東物流營收實現了92%的增速,同時京東物流外部營收佔總營收比重近40%,營收從單一到多元,京東物流的營收結構也發生了深刻變革。


被迫蛻變的京東

再次,京東金融也在變。京東數科由原京東金融演變而來,早在2016年,京東旗下金融業務便展開融資,融資金額達到66.5億人民幣,隨後在當年11月實現重組。2017年開始分拆獨立核算,2018年正式更名京東數科。

經過數年發展,京東數科現在已成為一個集合數字農牧、京東金融、京東數字營銷、智能城市等多元化的京東子集團公司。

自此,京東旗下形成了京東零售、京東物流、京東數科“三駕馬車”。此外,京東健康獨立拆分,5月A輪融資10億美金,投後估值近70億美金,成為除物流、京東數科之外,京東內部第三個超級獨角獸,加上此次將京東雲、Al與IoT事業部整合為京東雲與Al事業部,京東內部的拆分整合遍及旗下多個業務板塊。

最後,系統邏輯在變。2017年之前,京東內部的技術團隊,缺乏統一的調度。從2017年內部變革開始,到2018年12月,京東內部的組織架構中首次出現前中後臺架構。技術首次作為公司單列的一箇中臺機構,成為支援前臺、後臺的集團資源。

顯然,京東的變革是一個系統重造、體系升級的過程。橫向將過去分散的業務群、事業部按照業務方向重新組合,曾經被放在集團內部的大的業務板塊,被重新拆分獨立,自謀生路;縱向將業務組成前中後臺模式,更加方便靈活,易於調度。

對於京東集團而言,從前的戰略包袱被丟下,現在更加能夠輕裝上陣,其意義不言而喻。比如拆分物流板塊對集團公司而言,摘掉了多年“虧損”的帽子,京東物流也走上正軌;縱向整合之後,統一調度讓集團的運行效率提升,極大提升了集團的效益。

變動這麼大,波及面這麼廣,到底是什麼推動了京東變革?

緣何要變

京東的變革,跟近些年內外部遭遇的挑戰都有關係。

二季度京東財報發佈後,京東股價便出現了不小的波動,這跟“電商新星”拼多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二季度拼多多財報公佈後,拼多多股價應聲上漲,市值一度超過京東,並且黃錚還宣佈拼多多單季度GMV實際超過京東,提前兩年完成既定目標。

而在此之前,拼多多早已經在活躍用戶數方面將京東甩出“半里地”,拼多多年活躍用戶數達4.82億,而京東的年活躍用戶基本維持在3.3億左右,增長緩慢。


被迫蛻變的京東

拼多多的突然崛起,讓電商格局再度發生重大變化。在此之前中國電商裡面阿里一騎絕塵,京東長期扮演“陪跑”的角色,兩者的差距始終難以縮小,甚至有擴大的趨勢。

現在又遇上了來勢兇猛的拼多多,夾在阿里與拼多多之間,京東的外部生存環境從未如此惡劣。

此外,有觀點認為,京東本質上仍然是一箇中心化、開放式的貨架公司,是圍繞採銷做零售生意的公司。說白了,就是通過互聯網渠道“賣貨”的。

這種方式在今天已經難以持續,日漸看到天花板,持續放緩的增速即說明了這一點。京東要想成為像阿里、亞馬遜那樣體量的電商巨頭,需要在零售之外探索更多可能,由此,京東的業務分拆也就不難理解了。

另一方面,當前處在大的技術變革前夜,5G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相關技術井噴式的集中爆發,在此背景之下,所有相關的互聯網公司都在轉型為科技公司。

比如,在這個方面走在前列的阿里、騰訊等公司,紛紛通過聘請高科技人才、建立研究院、校企合作等方式,形成自己的行業技術壁壘。

今天的阿里雲服務技術全球第三,中國市場雲服務份額排第一,年增長保持雙位數以上的增速,大數據、雲計算等等技術被廣泛在業務中應用。顯然,阿里已經大踏步走在科技公司的康莊大道之上;撇開阿里不談,市值相近的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也是一馬當先,京東更難與之相比。

而反觀京東內部,關於核心技術方面的動作和成果,遲遲聽不見聲響。顯然,京東的技術已經在業界滯後了,所以技術變革迫在眉睫。並且原本小團隊的技術運行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實際發展需要了,甚至嚴重阻礙系統的良性運作。


被迫蛻變的京東

比如,2017年之前,京東內部技術部門缺乏統一調度。各個部門紛紛組建自己的技術部門,這些技術部門之間並行,隨著業務越來越多,形成了組織冗雜、人員虛浮的局面,對企業發展影響極為不利。

此外,京東內部數據無法打通、無法共享,大數據的潛力很難挖掘。沒有技術中臺,每個業務板塊開發一套系統需要一兩年的時間,等搞出來已經錯過最佳時機了。

所以,在技術變革的風潮中,不進行組織架構變革顯然不行。在技術領域,已經顯出落後態勢的京東,變革更是必然。

目前,京東對外宣傳最多的是京東物流技術,背後其實是自身力量尤其是技術力量短板凸顯的境況,不能支持它對技術要求更高的產業互聯網的戰略推進。

而在科技驅動的帶動下,絕大數互聯網企業都將轉型為科技型企業,沒有技術實力的企業將會首先被淘汰。

科技驅動將對整個戰略全局都產生影響,而京東內部正在進行的變革幾乎圍繞著物流、零售、金融科技等等方方面面展開,指向整個核心業務和體系。

京東變革走到了哪一程?

京東過去兩年的變革逐漸步入收穫期。尤其是在2019年Q3,無論是京東的收入結構性調整,還是其盈利能力,都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2019年Q3財報,京東營收1348億元,同比增長28.7%,創下5個季度新高。此外,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之下,京東淨利潤31億元,保持連續三個季度超過30億人民幣的盈利,盈利能力大為提高,也是迄今為止京東的巔峰水平。

此外,京東淨服務收入佔比,達到11.9%,也創了歷史新高,三季度以來從10.3%、11.2%、11.9%實現穩步攀升。

京東物流實現了超過90%的營收增速,京東財報中表示,京東物流外部收入佔京東物流總收入比重,已經接近40%。而早在二季度的財報披露中,劉強東對外表示,京東物流的盈虧平衡對集團公司的利潤貢獻很大,同時京東物流規模效應已經出現。

從科研能力看,目前京東零售的技術研發人員數量已經超過了總員工數的三分之一,超過萬人規模。根據Q3披露的財報數據,2019年過去三季度京東技術研發超過130億元。

變革的這三年,京東的研發支出分別為53.8億、66.5億、121.4億,增速分別為55.8%、23.6%、82.6%。在2018年搭建中臺的過程中,研發支出更是達到超80%的增速。


被迫蛻變的京東

變革路上,京東緊追慢趕。即便如此,京東的變革仍需加大投入,目前的改變仍然難言成功。撇開跟阿里的技術實力差距不談,跟國內其他巨頭比較,目前京東也沒有表現出特別突出的優勢。

在金融支付領域,名列第四,排在阿里、騰訊等諸巨頭之外,跟阿里超過50%、騰訊超過30%的份額相比,京東不足1%的市場份額,可以說微不足道。

在雲計算領域,國內除了阿里拿到絕大多數市場份額之外,還有騰迅、百度、華為等一眾較為突出的玩家,京東在這個領域影響力微乎其微。或許,這也正是此次京東重組京東雲與Al事業部的原因。

此次戰略重組之後,京東雲與Al事業部被單獨伶出來獨立成軍,也是因為京東在該領域存在感太小,需要給予集團公司戰略級的扶持和幫助,顯然這是京東力圖改變其技術邊緣處境、跟上時代步伐的有力舉措。但實際上來看,要想趕上那些巨頭,難度仍然不小。

目前,京東力推的這些改變,對其自身整體性觸動不小,但由於其跟其他的互聯網巨頭的差距較大,這種趨勢在短期內仍然很難被縮小。想要在未來能夠跟上頭部玩家的步伐,京東還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