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36年前收藏的兩個“義務兵免費信件”戳記封

憶36年前收藏的兩個“義務兵免費信件”戳記封

當年《入伍通知書》一直保存至今


宅家整理藏品,找到兩枚蓋有相同“義務兵免費信件”戳記的信封,看了良久,又回想起當年得到這兩個“不同”三角軍郵戳封的經歷……

憶36年前收藏的兩個“義務兵免費信件”戳記封

看似普通的一張日曆,對我來說非常有紀念意義,因為這天是我“從軍”之日


我是1983年11月9日從我區首府呼和浩特去到天津66軍高炮團應徵入伍的,當時部隊所在地是天津市西郊區楊柳青鎮。剛入伍時,義務兵從部隊寄出的平信仍然貼用8分郵票,還沒有開始使用“義務兵免費信件”戳記,也還不享受義務兵寄信優惠待遇。

憶36年前收藏的兩個“義務兵免費信件”戳記封

新兵三個月集訓後,第一次佩戴上領章、帽徽,俗稱的“三點紅”在天津“解放橋”前留影


1984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義務兵從部隊發出的平信,由所在軍事單位在信封上加蓋“義務兵免費信件”戳記,集中向當地郵政(電)局(所)營業窗口交寄,可享受免費郵遞的待遇。


憶36年前收藏的兩個“義務兵免費信件”戳記封

兩個1984年10月1日從不同地點、不同郵遞過程的三角軍郵實寄封


而對於一個愛好集郵的我來說,的確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遇。於是我在9月30日,趕緊打電話告訴當時在天津市軍部通訊站的張秋蓮戰友,讓她務必於10月1日當天給我從市裡郵局寄一封蓋有“義務兵免費信件”戳記的信。她當時因不知道上述《規定》,故把寫好地址、姓名和蓋有“義務兵免費信件”戳記的信函直接投到了天津東站支局的信筒裡。按照上述《兵役法》規定,這種投遞方式顯然是不允許也不符合規定的,且還會被郵局直接退回原發單位的,可當時郵局處理信件的同志也是沒有認真學習和了解掌握剛開始實行的《兵役法》相關規定,直接按照沒貼郵票,欠資處理的方式操作,在“義務兵免費信件”戳記旁蓋了一個“欠資應收×分天津東站支局”紅色戳記,然後用藍色油筆手填寫了“8”字樣,並蓋了“天津1984.10.1.10 甲”普通郵政日戳發出了,這樣我便順利的在第二天收到蓋有“天津1984.10.2楊柳青”落地日戳的此信了。

憶36年前收藏的兩個“義務兵免費信件”戳記封

從當兵第一年的新兵“蛋子”到第三年的老兵“郵子”,四位戰友終於盼到訓練、站崗、執勤後的放鬆,相聚一同心情愉悅,興高采烈地彈起當時最流行的吉他,去往麻灣坨鎮上趕集


爾後,又在日常緊張有序的訓練間隙,時時注意其他部隊戰友或同學間相互往來信件。果然過了一段時間,又從山西一位戰友的來信中,找到了一個當時按照《兵役法》規定交寄的信封。從此信封上可以看出,這封信是從山西霍縣52845部隊政治部寄出的,信封正面除蓋有“義務兵免費信件”戳記和“山西1984.10.1.9霍縣”普通日戳外,還蓋有一個黑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週年”紀念戳(當時國家郵電部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週年”統一下發了紀念戳戳樣,各省市郵電局結合實際,刻制所在郵電局名所後,均可蓋上“國慶”當天郵寄出各種信件的紅色紀念戳),且背面除有到達(落地)戳外,還蓋有一枚紅色的投遞員姓名戳。


憶36年前收藏的兩個“義務兵免費信件”戳記封

當年部隊中“能人”不少,此封就是上面照片中一位戰友發揮自己特長,為我畫了一枚紀念封。左側圖是1985年部隊改裝後的一名戰士在看家書,右側圖是一位滿是白髮和堆滿皺紋、日日思念兒子的老母親頭像。在封上的下方有當年寄往北京《集郵》雜誌社主編“姚振亞1985.10.15”的親筆簽名。留存至今,非常有紀念意義。


兩個三角軍郵封對我來說,實在是較為難得的郵品。因為它一方面記載了我三十六年前高中一畢業即“從軍”保家衛國的光榮歷程;另一方面也記載了我三十六年的集郵經歷。每當看到這兩種用不同方式郵遞的軍郵封,就有一種美美的享受和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