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老有依據!科學家發現嬰兒期的性格可預測20年後成人的性格

三歲看老有依據!科學家發現嬰兒期的性格可預測20年後成人的性格

研究人員調查了性格如何影響成人一生的結果,發現嬰兒期的行為抑制可以預測26歲時的內斂性格。對於那些在青春期表現出犯錯敏感性的人來說,研究結果表明成年後出現內化障礙(如焦慮和抑鬱)的風險更高。這項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為嬰兒性格對成年結果的影響提供了有力證據。

“雖然許多研究將兒童早期行為與精神病理風險聯繫起來,但我們的研究結果是獨一無二的。”研究作者、NIMH發展與情感神經科學部門負責人醫學博士丹尼爾·派恩(Daniel Pine)說,“這是因為我們的研究很早就對性格進行了評估,並將其與20多年後神經過程的個體差異聯繫起來。”

性格是指人們在情感和行為上回應世界的方式上基於生物學的個體差異。在嬰兒期,性格是後來人格的基礎。一種特定的性格類型稱為行為抑制(BI),其特徵在於對陌生的人、物體和情況採取謹慎、恐懼和迴避的行為。人們發現,BI在整個幼兒期和兒童期都相對穩定,並且發現BI患兒比沒有BI患兒更容易出現社交退縮和焦慮症。

儘管這些發現暗示了兒童性格被抑制的長期結果,但是迄今為止,只有兩項研究追蹤了從兒童早期到成年。這項由馬里蘭大學,大學公園分校,美國天主教大學,華盛頓特區和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在參與者4個月大時招募了他們,並在14個月時對他們進行了BI鑑定。此外,與之前發表的兩項研究不同,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神經生理學措施,試圖識別出以後發生心理病理學風險的個體差異。

研究人員對14個月大的嬰兒進行BI評估。15歲時,這些參與者回到實驗室提供神經生理學數據。這些神經生理學測量被用來評估與錯誤相關的負性(ERN),即在計算機化的任務中出現錯誤反應後,大腦記錄的電信號出現負性下降。錯誤相關的消極性反映了人們對錯誤的敏感程度。較大的錯誤相關負性信號與焦慮等內化狀態相關,較小的錯誤相關負性信號與衝動和物質使用等外化狀態相關。參與者在26歲時返回,進行精神病理學、人格、社會功能、教育和就業結果的評估。

他說:“這麼多年來,我們能和這群人保持聯繫,真是令人驚訝。首先是他們的父母,現在他們繼續對這項工作感興趣並參與其中。”馬里蘭大學人類發展和定量方法學博士內森·福克斯說。

研究人員發現,在14個月大的時候,BI預測到26歲時會保留更多個性,在過去10年中減少戀愛關係,並降低與朋友和家人的社交功能。 14個月時的BI還預測了成年後內部心理病理學水平較高,但僅適用於那些在15歲時也顯示出較大的與錯誤相關的消極信號的人。BI與外部心理病理學外部化或教育和就業結果無關。

這項研究強調了早期性格對成年結果的持久性,並表明神經生理標記,如錯誤相關的負性,可能有助於確定在成年期最有可能發展內在精神病理的個體。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已經研究了行為抑制的生物學,很明顯,它對發育結果有深遠的影響。”福克斯博士總結道。

雖然這項研究複製和擴展了過去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但未來的工作需要更大、更多樣化的樣本來理解這些發現的普遍性。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4-infant-temperament-personality-year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